最近一段時期,各國央行紛紛對經濟進行調整,一股加息狂潮正在醞釀中。
如今,全球各國的經濟息息相連,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央行加息減稅政策提出后,無論是日本還是新西蘭,都受到了相應的影響。對此,雷曼兄弟經濟分析師孫明春認為,眾多的外匯資金會盡快撤離增長緩慢的美國市場,流向高風險高收益市場。
中國出口通脹起勢
前段時間,受中國加息等因素的影響,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成本開始增加,這不免給全球央行行長們提了個醒,他們需要為全球化付出相應的代價。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在上個月表示,5月,美國對中國進口物價月增0.3%,首次顯示中國廉價產品通縮壓力正在減退。6月,進口價格再次上漲0.3%,為2003年12月以來最大的連續增長。盡管貨幣政策制定者希望將貿易增長、資金流加速以及商品價格創記錄等保持在控制范圍內,但是,包括英國央行行長金恩、新西蘭聯儲主席伯拉德在內的許多官員都表示,可能升息或將利率保持在高位。
摩根士丹利駐倫敦首席全球固定資產經濟學家Joachim Fels表示,相對于以往,現今各國的貨幣政策對國內的通貨膨脹將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而這一問題顯然已成為了困擾各國央行行長們的最大問題。
各國紛紛采取加息舉措
近日,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機構不斷傳出加息的消息。韓國央行7月12日宣布將利率調升至六年高點4.75%,是自2005年10月以來第六次緊縮貨幣舉動。許多經濟學家預計,將在年內再度加息,達到5%的水平。
韓國央行行長李太成表示,銀行對中小企業創記錄的貸款,可能加速股市和資產市場泡沫的形成,央行已對此給予關注。韓國央行下次貨幣決策會議將于8月9日召開。分析師預測,韓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如此強勁,可能會使央行再度加息的理由增加。
歐洲銀行聯盟昨日表示,因經濟發展和貨幣及信貸供應增長強勁等因素,歐央行可能在2007年年底之前再加息兩次。歐央行6月將基準利率上調至4%,達到6年來的高點。歐央行行長特里謝7月表示,投資者預期9月或10月將再次加息有可能是正確的。
新西蘭央行7月26日宣布提高基準利率至記錄新高8.25%,但同時表示不會再實行進一步的緊縮政策。新西蘭央行行長波蘭德表示,持續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原油和食品價格上漲,都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從而導致了此次加息行為。
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Chotaro Morita稱,美國住房市場的調整力度可能會說服日本央行放棄市場預期的8月加息舉措。美國住房市場的調整已經被日本央行在4月份確認為日本經濟的潛在風險。7月26日,日本央行理事野田忠男表示,不排除日本央行8月加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