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劉偉:貨幣政策的效應在減弱

  作者: 來源: 日期:2007-07-30  
     在昨日召開的“中國資本時代的來臨與挑戰”論壇上,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削弱,我國或應系統地開始注意和強調貨幣政策的供給管理,包括財政政策的供給管理。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指出,針對流動性過剩問題,我國采取了一系列貨幣政策來進行調控,但是從現在情況來看,貨幣政策的緊縮效應沒有獲得顯著效果。

    他指出,原因之一是因為國內宏觀經濟失衡的特殊復雜性,“現實的通縮壓力與未來通脹預期增大并存,緊縮貨幣政策力度減弱且受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抵消。”

    劉偉認為,國際收支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貨幣政策效果的削弱。“中國的進出口增長非常快,加上吸引外資,導致外資流入的量非常大。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外匯賬款增長非常快,這樣就加大了我國的貨幣量,形成一個巨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他表示,由于通縮威脅的存在,這個通脹壓力沒有沖向商品市場,而是沖向了資產市場,形成最近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價格空前的活躍。

    此外,我國的貨幣政策還存在著雙重目標,“既有利率又有貨幣供給量”。劉偉指出,在中國提高利率是擴張性的政策,因為中央銀行是兩個目標同時控制,貨幣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越提高利率流動性過剩就越嚴重,越嚴重就越沖擊商品市場,或者表現為股市的活躍。“這兩年中國的實際情況恰恰反映了這一點。”

    劉偉還認為,內需不足使經濟對出口依賴增大,投資需求增長不能完全吸納儲蓄,形成惡性循環。如今年上半年CPI上漲3.2%,6月份同比上漲4.4%,是一個似乎刺目的數據,但可以看出,此一輪的物價上漲主要是結構性的上漲并推動了整體,而利率卻恰恰是用來調控總量的,用調控總量的貨幣政策手段去調節結構性問題,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甚至南轅北轍的效果,結構性的矛盾必須通過結構性的經濟政策來調節。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