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中國堅決反對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作者: 來源: 日期:2007-08-24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今天在北京表示,自去年11月起,美國商務部不斷發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此舉“完全違背世貿組織相關規定”。

    “針對美方在反補貼調查當中的嚴重失誤,中方保留作為世貿組織成員的所有權利。”在今天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這位中國貿易高官措辭強硬。

    今年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產品反補貼調查初步裁定結果,決定對中國適用反補貼法,并開始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產品征收臨時反補貼稅。這意味著,美國將立即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產品征收10.9%至20.4%的懲罰性關稅。此前,美國一紙業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法庭提出訴訟,指責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產品得到了中國政府補貼,損害了美國相關企業的利益。

    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對從“非市場經濟國家”進口的產品征收反補貼稅,改變了美國堅持了23年的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實施反補貼法的貿易政策。美國和歐盟至今未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自去年11月至今,美國連續發起5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包括銅版紙、標準鋼管、薄壁矩型鋼管、復合編織袋和非公路用輪胎在內的5種產品受到影響,直接涉及中國8.6億美元的出口和500多家企業7萬人就業。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針對中國產品發起如此高密集程度的雙反調查,這在全球貿易救濟史上是罕見的。”高虎城說。他表示,美方此舉與當前全球貿易救濟案件下降的趨勢背道而馳。既違反了美國法院的判定,也違背了23年來不對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慣例。

    在當前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前提下,美國商務部對認定傾銷的中國產品采用的是替代國的計算辦法。而反補貼調查通常使用于享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開啟雙反調查和采取措施必然會導致重復征稅,這是完全違背世貿組織相關規定的。”高虎城指出。

    在很多觀察家看來,反補貼調查手段的使用,以及逐漸升級的對“中國制造”產品安全性的質疑,是一個標志性的信號。這些信號意味著,中美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麻煩”階段。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高虎城強調,“反傾銷和反補貼”的合并調查,既是針對企業同時也是針對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對中美之間經貿關系發展影響深遠。

    去年中美貿易總額達2627億美元,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年均增速達24%。2001年,中國是美國第九大出口市場,2005年成為美國第四大出口市場。依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中國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

    “中美經貿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高虎城說。他援引美國新聞媒體的報道說,過去10年,中國質優價廉的產品使美國消費者節省了6000多億美元。根據美中貿委會的研究,到2010年,中美經貿合作可使美國GDP增長提高0.7%、物價水平下降0.8%、每個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美元、制造業生產率提高0.3%。

    盡管從貿易和國際分工的角度看,這兩個龐大的經濟體對對方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但美國國內的反對聲音,一直將美國日益增加的貿易逆差和因工廠關閉導致的工人失業歸罪于“中國制造”。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表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包括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基本上是美國不生產的,中國產品對美國產品不構成競爭。“如果美國不從中國進口就要從別國進口,甚至更貴的產品來進行替代。”

    他指出,中國對美貿易當中所存在的順差,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中國經濟發展比較快,回報比較高,很多外國的企業到中國來投資,這些外來投資企業“把他們原來所在地的對美國順差帶到了中國”。

    王超強調,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美國的高技術產品不允許向中國出口,造成中國想買的產品買不到。”他指出,中國在第一產業,特別是在農產品和第三產業服務貿易方面,中國對美貿易都是逆差。

    今年3月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對“中國制造”的產品質量的指責范圍不斷擴大,從藥品、寵物食品擴展到輪胎、嬰兒服裝和割草機等。美國、歐盟等更是以產品質量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為由,列出了一系列限制自中國進口的產品清單。

    中國政府也宣布,暫停進口來自數家美國肉類加工商的部分產品,以及查禁了法國瓶裝水、澳大利亞海產品和美國飲料、豬肉、大豆等進口商品。理由是這些產品或是受到了污染,或是沒有通過安全檢測。

    發達國家指責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很多產品質量達不到標準,可能導致對人身健康的損害。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則反駁,發達國家設置嚴格的安全標準,目的就是為把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擋在它們自己的市場之外。面對頻繁變動的技術要求,發展中國家往往無力應對,也無法積極應戰,他們既沒有資源,也缺乏技術。

    王超指出,從貿易方式看,中國出口產品有50%以上是加工貿易產品,這些產品都是按照外國訂貨商的要求和國際標準生產的。從出口主體看,有58%以上的產品是由外資企業出口。在競爭環境當中,可以說由國企、民企和外資共同打造了“中國制造”。

    “‘中國制造’實際上就是‘世界制造’,因為世界各國的很多因素都參與到‘中國制造’的領域。如果‘中國制造’受到了損害,那么,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各國也受到了損害。”王超說。

    王超表示,盡管有些國外媒體的失實報告影響了“中國制造”的聲譽,但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中國產品出口的增長率仍然在不斷上升,國外進口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當中的大多數對中國的產品持公正和理解的態度。

    “我相信,越來越多的美國有識之士,包括國會和新聞界的人士會認識到,中國的產品給美國千千萬萬的家庭節省了成本,使他們的生活更為體面。”高虎城說。

    這位中國國際貿易談判代表表示,對待貿易糾紛,中美雙方都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從中美經貿大局出發,抑制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實現互利共贏”。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