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認真落實好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增加項目資金投入,擴大政策受益范圍。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中央財政支農力度進一步加大,初步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等專項資金88.7億元,同比增加29億元,增長了48.6%。水稻良種補貼范圍由去年的7個省擴大到今年的10個省區市,農機具購置補貼在全國2/3以上的農業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由去年600個縣增加到1200個。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達到427億元,同比增長63%。為了確保政策不走樣,實惠不截留,農業部堅持把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放在首位,按照“早確定、早下達、早執行”的原則,抓住重要農時和重點地區,加快政策落實進度。協調有關部門及早公布了小麥和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護種糧農民利益。3月初與財政部聯合提前下撥了農作物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農民培訓及奶牛良種補貼資金83億元,預撥金額比上年增加36億元,預撥時間較去年提前,確保了資金在最需要的時候發放到農民手中。在不斷擴大資金規模的同時,農業部積極創新機制,完善監管手段,確保重大支農項目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
二是積極實施發展現代農業重點行動。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農業部啟動實施了發展現代農業“十大行動”。這是農業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是當前和今后幾年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部署。年初農業部下發了行動方案,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的實際,認真落實行動方案,提出具體的工作措施和實施步驟,明確各階段的工作目標與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積極整合現有項目、資金、技術和人力等各種要素和資源,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精心組織實施,形成了全面推進各項行動的良好氛圍。目前,各項行動正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前推進。
三是努力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針對農業生產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各級農業部門采取切實措施,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著力解決影響生產發展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抓好糧食生產,積極應對暖冬、干旱、低溫凍害、“干熱風”和病蟲害等重大災害,切實加強田間管理,扎實推進春耕和“三夏”生產,落實春夏播糧食種植面積,推廣各項增產技術措施,大力開展跨區機收作業。著力加強生豬生產,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和增加母豬,加快生豬補欄,推動規模化養殖,及時出臺生豬生產扶持政策,建立保險制度,認真研究解決生豬生產中的突出問題。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組織開展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免疫密度保持在95%以上。扎實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組織做好疫苗及診斷試劑研發、生產和調撥。經過艱苦努力成功恢復了我國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合法權利。認真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開展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和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工作,積極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四是切實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深入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改革和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工作。表彰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發布《農業科技發展規劃(2006-2020年)》,研究制定轉基因新品種培育等重大專項實施方案,認真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推廣項目。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范圍和規模,開展鄉鎮企業藍色證書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配合開展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提高農村管理人才的整體素質。
五是穩步推進農業管理體制改革。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穩步推進獸醫、農技、種子、農墾等各項改革。全國28個省份完成了省級獸醫工作機構改革調整,鄉鎮畜牧獸醫站改革和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正穩步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取得進展,有12個省份已經出臺貫徹國務院文件的實施意見或工作方案,3個先行改革的省份正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調整完善。種子管理體制改革抓緊進行,90%的地市級和80%縣級種子公司也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脫鉤。農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農場稅費改革畝均減負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