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美元降息有助于短期化解次級債危機,但對恢復美國經濟增長卻影響有限。從2005年以來,尤其在美國次級債危機發生之后,美元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上一直關注與爭論的一個焦點,而近期美聯儲的連續兩次降息,更是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中更大的爭論。
筆者認為,美聯儲維持美元小幅降息的貨幣政策并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因為,一是美元利率下降可能會引發恐慌,將不利于美國經濟穩定。同樣,美元低利率的歷史教訓也值得借鑒;二是維持美元利率水平對美國穩定投資信心具有重要意義,而降息將對維持投資信心有不利影響;三是美元貶值與美元利率穩定是美國尋求美元霸權的一個最佳應對策略,相反美元利率下降對刺激美國經濟的作用仍相當有限。
所以,美元降息的結果可能不僅無法刺激美國經濟復蘇或反轉向好,反而會因美元利率下降導致投資減少和信心喪失,進而不利于經濟恢復。
同樣,由于美聯儲降息導致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已難以繼續增長,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導致了價格波動幅度加大和相應政策調整風險。由此,美元降息將不利于維持美元資產信心,擴大了市場的恐慌性預期,并會對美國經濟和金融穩定產生不確定性影響,最終導致美國經濟的調整難以達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目標。
當然,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導致金融環境壓力突增,加上難以有可資參考借鑒的經驗可言,使得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把握或掌控貨幣政策上難免顯得有些被動。在應對次級債危機而采取降息對策的同時,卻又忽略了其另一方面的不利影響,從而也可能會形成政策失誤。所以,目前市場對美聯儲政策的爭論,我們需要全面檢討。
第二,歐元匯率上升擴大了其潛在金融風險。伴隨著近期美元持續貶值,歐元匯率上升(接近1.45美元的歐元匯率歷史高點)成為市場另一個關注焦點。
歐元匯率上升,可能不會達到拉動歐元區經濟的預期目標,反而會影響人們對該地區的投資信心,這使得市場對歐元匯率上升的爭議更大。因為,一是歐元匯率上升,但歐元區經濟卻在向下調整,歐元區通脹壓力也開始顯現。所以,對歐元區經濟而言,歐元匯率上升不但不會產生有益影響,反而會形成一種負面影響;二是歐元政策取向與歐元區各國的政治意向之間分歧在加大。例如,歐元匯率上升會影響德國出口。這樣的話,基于歐元區各國的國家利益基礎上的歐元區經濟合作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由此也會給歐洲中央銀行決策產生更大的壓力。
另外,美元匯率的總體波動趨勢,一直是圍繞著以歐元核心而展開調整的。美元無論是全面貶值還是全面升值,其針對的核心對象是歐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美元貶值中,歐元兌美元升值幅度為9%,但日元兌美元升值僅為3%。但是,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及兌歐元貶值,并非是人民幣的自主所為,更可能是國際上主導性貨幣政策的刻意行為所致。
歐元匯率持續升值,其實是擴大了歐元區的潛在金融風險。
第三,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導致人民幣價值扭曲,這一問題值得關注。同樣,我國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降反升,這不利于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效率提高。
當前,有研究將我國經濟地位不恰當地提高到了與發達國家同等行列中,由此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基礎。事實上,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我們還不應當將我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地位之間進行比較作為人民幣的升值理由。作為一個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目前我國的主要職責是尋求自身的健全和發展,而非過多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實際上,目前我國面對的是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人民幣價值嚴重扭曲,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同時,我們應當理智和智慧地面對外部環境極力宣揚我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和金融中所存在的諸多矛盾、問題和壓力,以求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幫助,并贏得外部世界的理解乃至幫助,尋求自我更大的調整與發展空間。
因此,在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我們除了需要學習外國的市場經濟模式、經驗外,更需要學習它們的戰略、策略和技巧,學會看問題、想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尤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要理性看待和分析我國現存發展階段中合適的人民幣匯率水平目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