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時,要先向左看,到馬路中間再向右看,這樣才能避開來往的車流,安全到達馬路對面。宏觀決策者可能處于同樣境況:當前宏觀經濟政策仍要堅持從緊的貨幣政策、遏制資產價格泡沫、防范“熱錢”流入、加速人民幣升值,但一旦中國經濟出現(xiàn)逆轉跡象,就必須及時調整政策,以適當寬松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快的產業(yè)結構升級和更加嚴格的資本管制防范潛在風險。
2007關鍵詞
2007年9月CPI同比上漲6.2%,與8月的6.5%相比稍有回落。自2003年以來中國一直保持兩位數(shù)的經濟增長率,但2007年5月之后,CPI突破3%的目標線,并連續(xù)上漲,由此引發(fā)中國是否進入通貨膨脹時代的爭論。從長期趨勢來看,由于中國資源稀缺、剩余勞動力儲備逐漸減少、經濟發(fā)展導致需求提高,通貨膨脹的來臨只是早晚之事。但經濟學家之間的分歧在于對此次通貨膨脹原因和走勢的判斷。有些經濟學家認為,由于通貨膨脹率上升主因是食品價格上漲,尤其是肉禽價格上漲,那么隨著食品供給增加及緊縮貨幣政策實施,CPI將逐漸回落。我們判斷,即使CPI在今年下半年會有所回落,但從短期看,影響食品價格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且豬肉供給在1年左右時間內相對剛性,而且全球能源價格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過剩的資金追逐下再次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因此2008年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通貨膨脹預期已經形成。居民對生活費用的急劇提高有鮮明感受。加之,一方面,銀行存款實際利率為負,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大幅飆升,引發(fā)大量銀行存款轉移到股市和樓市,進一步推動資產價格上揚。根據(jù)傳統(tǒng)宏觀經濟理論,央行的目標應是盯住通貨膨脹,對是否需要關注資產價格問題,經濟學家一直爭執(zhí)不休。但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日本曾經出現(xiàn)的資產價格泡沫崩潰、美國在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都對實體經濟帶來沉重打擊。隨著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各國經濟日益出現(xiàn)資產化趨勢,如果央行仍然墨守成規(guī),對資產價格波動聽之任之,可能會錯誤判斷形勢。如,日本央行官員在回顧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股市和地產泡沫崩潰時就認為,由于當時日本央行僅關注CPI的變化,致使錯失良機。資產價格上漲時越瘋狂,調整時痛苦和代價就越大。
估計今年貿易順差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到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4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5.1%。外匯儲備迅速增長導致基礎貨幣和信貸的投放數(shù)量屢超設定目標。9月末中國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22.1%。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8.5%,高于16%的目標值。貿易順差大幅度增長一方面反映出中國出口增長強勁,但同時也可能折射出資本流入中國的壓力。隨著國內資產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預期及央行連續(xù)提高利率導致中美利差縮小,資本流入壓力明顯大于資本流出壓力。
展望2008
2008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如果沒有干擾項,仍然按照慣性發(fā)展,中國在2008年仍然將維持高速經濟增長的趨勢。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可能還是投資的擴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可能會提高。這其中既有收入增長的影響,也有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增長的影響。股市可能會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在股價攀升的影響下,企業(yè)融資更加容易,進一步刺激了投資的沖動。
美國經濟放緩可能就是突然間的天氣變化。盡管有的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美國經濟增長之間的聯(lián)系已經不明顯,但是,中國的出口和美國的消費之間的相關程度始終非常高。受到地產價格下跌、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消費會出現(xiàn)放緩的趨勢。在過去幾年,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消費拉動,而消費主要源于財富的增長而非收入的增長。美國過去幾年的經濟復蘇一直被稱為“沒有就業(yè)增長的復蘇”,靠著利率降低,美國居民開始拼命購買房地產,并且在房地產價格上漲的鼓勵下擴大對其他產品的消費,但2007年的次級債危機已經宣告這種借債消費的日子就要結束。
如果美國的消費下降,對中國的出口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事實上,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的三季度企業(yè)家調查顯示,三季度出口訂單指數(shù)比上季度下降了2.6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出口增速的下行風險仍較大。
國內的一些政策變化可能需要經過一段時期才能夠顯示出影響。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能源、原材料、土地、勞動力等價格全面上漲,制造業(yè)出口的利潤空間不斷被侵蝕,缺乏競爭力的企業(yè)很可能被迫退出市場。一部分企業(yè)可能會被行業(yè)內競爭力較強的企業(yè)兼并,另外一些企業(yè)可能會從面向出口市場轉戰(zhàn)到國內市場,還有一些資金可能會從實體部門撤出,轉而投向房地產和股市。其他國家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也會對出口帶來打擊,尤其要注意的趨勢是,貿易保護已經從過去的針對個別產品,轉變?yōu)獒槍λ械闹袊a品:如果中國不讓人民幣升值,如果中國不保護知識產權,如果中國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有這些似是而非但冠冕堂皇的理由都被拿出來,限制中國的出口。
最后,政策的調整也可能會觸發(fā)市場上的“羊群效應”。隨著資產價格的急劇上漲,市場的情緒逐漸出現(xiàn)了變化。從最初的一片樂觀情緒,變化為謹慎和猶豫。2008年可能是一個利好出盡的時候。是否會出現(xiàn)股市和地產的下跌?甚至在此之前,市場上的投資者是否就會像驚弓之鳥,搶先離場而去?在這一微妙時候,政策的調整有時候會引發(fā)意想不到的波瀾。
如何應對
宏觀決策者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候,一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xù)性,二是要做好預案的準備。緊縮的貨幣政策仍然需要堅持。但是,溫和的升息效果并不理想,連續(xù)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也快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在此局面下,有必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性措施,加大對信貸擴張的監(jiān)管。人民幣加速升值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貨幣當局的被動境地。我們仍然堅持匯率調整需要“低頻率、大幅度”的政策建議。即使是在人民幣升值壓力和熱錢流入加劇的情況下,也不能貿然放松資本管制,相反,應該提高對資本流入的監(jiān)管力度。
預案的準備應著眼于未來,著眼于長期的增長潛力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如果外部需求減少,需要通過財政手段,支持國內的大型建設項目(如建設核電站),以便補充新的國內需求;當人民幣升值導致部分外向型企業(yè)出現(xiàn)經營困難時,可通過稅收工具加以扶植,方便其轉型,或通過就業(yè)培訓解決這些企業(yè)的失業(yè)問題。國內勞工大軍亟待由非熟練勞動力轉化為熟練勞動力,為此我們需要為制造業(yè)升級換代和現(xiàn)代服務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大量的大專院校畢業(yè)生,但是當前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和方向都難以完成這一使命。公共衛(wèi)生、國土整治、環(huán)境保護我們歷史上是有欠賬,增加對這些領域的投入,同時配合有關的改革,吸引國內資本和國外資本加入對和諧社會的建設。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