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1日起,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北京市93號汽油零售價每公升漲價0.44元,意味著加一箱油(50公升)要多支出22元,對于有車族來說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今油價已成為許多國家最敏感的經濟神經,油價的每次上漲都會引起極大的關注,顯示出能源對一個國家的深刻影響。我國作為一個國民經濟高速成長中的發展中大國,而且經濟增長模式仍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與出口,經濟增長仍未擺脫高耗能粗放模式,因此對能源的依賴就極其嚴重。
成品油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屬于上游的資源性產品,其價格的變動將對下游其他產品產生較大范圍的影響。眾所周知,食品價格的上漲已經推高了CPI,并使物價指數居高不下。此次國家再次調升成品油價格,無疑會使企業新增的能源成本向下游轉移,進一步抬高消費品價格,對宏觀經濟而言,風險很大。其漲價壓力不亞于食品,因此需要給予高度關注。
按照價格運行規律,上游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變動,會反映在下游的加工工業和生活資料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會帶動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揚,滯后期一般在3~6個月。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工業成本的推進,會導致物價的全面上升。我國的產業鏈條可以大致分為兩條:一條是以工業品為原料的生產,生產資料(能源→原材料→加工工業)→生活資料;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農產品→食品。
據初步匡算,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月度消費價格指數上升0.05個百分點。但由供給成本上升推動的物價上漲,有可能改變我國經濟運行的周期,出現兩種不同的轉向:一種轉向是成本推進引起物價逐漸上漲,從此出現輕微通貨膨脹;另一種轉向是在我國貨幣供給量相當充裕的條件下,油價上漲對耗能大和用油多的行業產生"供給約束",從而伴隨著有效供給減少而且物價水平上升,減緩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這些因素將對經濟走向產生不利影響。
更重要的是,隨著能源、原材料價格的較大幅度上漲,工業消費品生產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成本推進漲價壓力。對于我國經濟秩序和產業結構也有不良的影響。在"買漲不買落"的心理驅使下,我國生產資料的銷售將會大幅增長,增長過快容易誘發市場投機,囤積炒作,造成虛擬需求膨脹,更易引起市場供求交替攀升,推動價格輪番上漲。而在不正確的價格信號引導下,原材料行業又可能出現新一輪的過度擴張,一些小廠將重新土法上馬,浪費資源,加大庫存,影響原材料行業的結構調整,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石油是我國的主導產業,其產品價格水平直接影響我國的紡織業、塑料行業、油漆涂料業、家電行業,甚至波及整個加工業。尤其是我國目前各地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業化浪潮已席卷而來,能源漲價將危及整個工業體系,特別是目前構成消費熱點的汽車制造、住宅建設和交通運輸這些產業,將會影響其產品市場需求和行業成長。上述產業同時又是關聯度極高的導向型產業,其原材料漲價并導致粗加工產品價格上漲,將具有向消費品價格傳導的"溢出效應",如果經過一些市場炒作和投機,極有可能誘發價格推進的"乘數效應",那將極大地抬高消費品零售價格水平。
綜上所述,油價上漲對經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值得密切關注。除油價外,其他因素對今后的物價趨勢同樣不可掉以輕心,應努力防止結構性漲價演轉為通貨膨脹的苗頭出現。
一是因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的成本推動,國內外特別是飼料和工業對農產品的需求拉動,以及生豬等畜禽產品生產周期的限制,豬肉等食品的供給在近期內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加之翹尾因素仍將持續到今冬明春,食品價格仍將會維持高位。住房價格因受房屋銷售價格上漲的聯動效應,建筑材料價格上漲及部分地區對水電氣等公用事業服務價格調整的影響,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二是翹尾因素將導致2007年消費價格漲幅高于2006年。據估算,2006年消費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對2007年的影響大約1.7個百分點,由于2007年受翹尾因素的影響比2006年高1.2個百分點左右,這將影響消費價格漲幅提高。從目前的市場反映和統計數據看,物價上漲已出現較明顯的"傳導效應",前期糧食和肉禽蛋價格的上漲已逐步向下游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轉移,物價上漲從消費環節已逐漸向生產環節擴張。
三是價格預期的影響也促使價格維持上漲態勢。國內外理論和實踐經驗表明,在居民和企業的價格上漲預期沒有消除的情況下,價格上漲勢頭很有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據央行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第四季度物價預期仍不樂觀,六成多居民判斷物價繼續上漲。預期第四季度物價"上升"的居民人數占比比第三季度上升11.1個百分點,達到61.3%的歷史新高。
四是取決于宏觀調控力度的大小。今后一個時期,如果繼續運用加息、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調整政策,繼續進行調整利息稅、出口退稅、資源稅,運用特別國債等財政政策,出臺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等行政措施,這些宏觀調控"組合拳",將會對穩定物價水平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是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尤其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加速增長,增長率達到了近十年未曾出現的高增長率,加上出口的高速增長,使得社會總需求擴張步伐較快,對價格水平形成拉動作用。考慮到貨幣變化與價格變化之間存在一定的時滯,未來一段時間價格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
總之,今后推動價格上升的壓力較大,也存在價格平穩的條件,如果各項宏觀調控措施得當并取得成效,價格將保持適度上升的態勢,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局面,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將控制在3%左右,仍在經濟和社會承受范圍之內,不會有大的問題。但要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監控,嚴防個別產品短期引起的價格暴漲和劇烈波動給國民經濟造成較大的影響。
此次提高成品油價格,雖然直接影響有限,但要嚴格控制調價的連鎖反應。因此,下一步的重點應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通貨膨脹,把經濟發展的好形勢保持下去。切實做好糧食和食油、豬肉、蔬菜等副食品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穩定價格總水平。同時,要采取部分涉及民生的價格不調整,以及增加補貼等措施,緩解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影響。
發改委解釋油價上漲供求矛盾較調價前大為緩和
劉振秋司長:“現在更多還是供應量不足,我們現在算下來,跟國際市場上大概,目標價格應該還差著1500塊錢左右,那么對調500塊錢,價格對生產者刺激作用應該說是有的,但是他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昨天剛剛從江浙滬開完會來,給我個人的總的印象供求矛盾依然偏激,但是較調價前已經大為有所緩和了?!?
發改委要求各地保障成品油供應穩定市場物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國家提高成品油價格后,合理疏導受影響行業成本增支,加大監管力度,組織好生產供應,保持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
中央財政及時下達成品油價格調整補貼資金
為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0月31日發出通知,決定從11月1日起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為降低成品油價格調整對公益性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影響,中央財政新增補貼資金,對受油價提高影響較大的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出租車司機等給予專項補貼。11月1日,中央財政已將補貼資金下達地方和有關部門。對種糧農民因油價調整的補貼,已于上半年以綜合直補的方式發放到農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