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經濟學家爭論:我們距離通貨膨脹有多遠

  作者: 來源: 日期:2007-12-13  
     今天(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1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比去年同月上升了6.9%。這個數字超出很多人想象,更創下了最近十年來的新高。我們可以來看看,今年下半年CPI指數的變動,7月份上升5.60%,8月份6.50%,9月份 6.20%,10月份6.50%,基本上保持著持續上升的勢頭。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推動著CPI走高?我們的記者今天也在市場上做了一次調查。

    在某賣場記者了解到,自十月份以來到現在,食用油的價格開始上漲,其中大豆油的漲幅最為明顯,除了食用油,肉類、蔬菜等食品的價格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食品類價格的增長給他們的消費支出帶來了壓力。

    根據今天國家統計局給出的統計,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9%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8.2%,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6%,油脂價格上漲35.0%,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38.8%,豬肉上漲56.0%,鮮蛋價格上漲10.0%,水產品價格上漲6.8%,鮮菜價格上漲28.6%,鮮果價格上漲12.9%,調味品價格上漲4.0%,1-11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6%,那么這種情況,是否意味著我們國家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來了?社科院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給出了他的看法。

    社科院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齊建國:“這毫無疑問是通貨膨脹,6%的物價上漲應該是通貨膨脹。”

    齊所長認為,現在產品價格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小或者是接近不降,上漲的產品漲幅越來越快,這就出現一種全面的價格上漲,已經不再是結構性的價格調整,而是轉向了通貨膨脹,但是這種通貨膨脹是在正常范圍之內。

    齊建國:“那么實際上綜合的物價水平,CPI全年下來也就是4.5%左右,就是你今年的增長速度是11.6%,那么相比起來應該說是非常正常的。”

    今年以來月度CPI漲幅節節走高,尤其看到豬肉、禽蛋、食用油,這些天天少不了的食品大幅漲價,讓不少人開始擔心,這會不會又是通貨膨脹即將到來的前兆,但從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的數據中,記者還發現,有一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反倒在11月份明顯下跌,這又是怎么回事?

    在一家超市的電器銷售區,記者注意到,許多家電都打出了降價的廣告牌,前來選購微波爐的李先生也告訴記者,相對于幾個月之前,家電產品的價格總體下降了不少。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在這幾個月內,家電產品的銷售價格總體都呈下降趨勢。在一家超市同一層的服裝銷售區,記者也走訪了一些前來購物的消費者,他們對服裝價格的感受也大都相同,除了日用品之外,衣服價格上還是比較便宜。負責服裝銷售的王經理告訴記者,服裝類產品的銷售價格在近幾個月也有所下降,整體價格的降幅達到40%左右。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北京市內幾家手機賣場,在位于中關村的一個聯通營業廳,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消費者,發現他們都感覺到了通信資費下降給自己帶來了實惠。

    作為消費者衣食住行的一個重要方面,交通費用目前發生了哪些變化?對大多數北京市民來說,地鐵正式全面降價,給老百姓的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感受到服裝、電器、通信、交通等費用價格下降的不僅僅是北京市民,據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裝價格下降1.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下降1.4%,其中,交通工具價格下降2.6%;市區交通費價格下降0.3%;通信工具價格下降18.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下降0.5%,文娛用品價格下降0.7%。

    對此,記者走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趙錫軍教授,他認為6.9的CPI指數已經超出了預期。然而大家所關注的是,是否就此意味著已經是通貨膨脹了?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趙錫軍:“目前來看是一個過渡,結構性為主,但是在向通脹過渡。”

    趙錫軍認為,6.9的CPI指數并不意味著通貨膨脹的到來,因為服裝、文化、交通、通訊等數據是下降的,這就說明結構性的因素還是一個主導的因素。

    趙錫軍:“這里頭還是結構性的因素起的主導型作用,也就是食品類的價格,和居住類的價格上升還是比較快,其他方面的話,還是慢一點,那么食品類是一個老問題,但是出現了新的跡象,比如說這個鮮菜價格上升得比較猛,然后鮮果價格上升比較猛,這是季節性的因素,因為到了冬天,鮮菜和鮮果的生產可能會稍微下降一些。”

    趙錫軍也認為,通貨膨脹的危險一直存在,CPI指數達到6.9的高位,意味著目前價格上升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如果在結構方面不采取措施控制好,同時在總量方面,就貨幣政策方面也不加大力度,那通貨膨脹馬上就會到來。

    一個抽象的CPI數字背后,物價水平實際上是有漲有跌,這樣的CPI到底是不是通貨膨脹來臨的信號?在經濟學家中間引發了一場爭論,但不管怎么說,持續上漲的CPI已經引起了各方關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會給宏觀經濟帶來哪些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不管它是哪部分價格領漲,只要全面的物價水平都上漲了,持續地上漲了,這就出現通貨膨脹了。”

    王松奇教授告訴記者,今年8、9、10、11月的CPI上漲率分別是6.5%、6.2%、6.5%、6.9%,達到連續4個月超過5%的態勢,根據貨幣經濟學理論,已經可以視為通貨膨脹。

    王松奇:“這就是通貨膨脹了,至于通貨膨脹是怎么發生的,它的來源在哪里,是哪部分先推動的,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在我國,CPI的統計內容與美歐等國家大同小異,只是在居民消費支出中,國外的“住行”比重通常最高,而我國則以“吃喝”為主,王松奇認為,在這種以“吃喝”為主的消費結構背景下,正是由于食品價格的領漲因素,促成了本輪的通貨膨脹,而2007年全世界最顯著的宏觀經濟現象便是:許多國家幾乎同時出現以食品價格大幅上揚為特征的通貨膨脹。

    王松奇:“它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是全球性現象,食品價格上漲背后是糧食問題,糧食價格已經全球化了。”

    王松奇認為,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本輪的通貨膨脹并不是由于任何宏觀經濟政策失誤造成的,而是受全球資源約束引起的,而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盡管在數字上會偏高,但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王松奇:“全年的通貨膨脹率大致是4.5%左右,我個人認為是可承受的,因為今年從這兩年情況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長比較快,城鎮15%以上,農村也超過7%,甚至達到8%左右,這個總的來說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速度大于全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

    而更為重要的是,王松奇告訴記者,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開始著手全面協調平穩物價,會議強調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并明確了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基調。

    王松奇:“我們的決策層頭腦非常清楚,已經看到明年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個就是防止經濟偏快轉向過熱,第二就是物價水平由今年結構性的食品推動,明年有可能轉向全面的,因為資源價格要調,全面的通貨膨脹。”

    平穩物價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宏觀調控,王松奇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分門別類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王松奇:“比方說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上,那么他采取的一些保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然后在物價上主要在明年中央也提出,主要是支持糧食生產,大力扶持三農,從結構上解決一些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后僅三天,央行就打響了全面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第一槍。12月8日,央行宣布,自2007年12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至此,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至14.5%,這個新的執行標準創下近20年來的歷史新高。王松奇推算,僅央行此次使出的招數,就足以凍結近4000億元的市場資金。

    王松奇:“實際上就從貨幣供給的源頭上,解決了貨幣供給增長過快的問題,最后,當然一是瞄準經濟,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再一個也怕購買力增長過快,流通中貨幣太多,防止通貨膨脹發展過于快速的問題。”

    由于受物價上漲影響最明顯的是中低收入人群,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物價的直接措施是緩和物價上漲帶來的社會矛盾,包括及時完善和落實因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的補貼辦法,也在會議上明確。

    王松奇:“因為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改革30年,我們有個貧富差距問題,城市有些低收入人群,他們對物價的承受能力都比較脆弱,所以,從中央到各級政府,實際上這幾年一直在采取措施,如何幫助這些人,如何幫助這些階層,讓他們盡量少遭受一些物價上漲的危害。”

    半小時觀察:CPI為何一升再升

    11月份的CPI指數再創新高,并不出人意料。因為從我們每天離不開的肉禽蛋油身上,就能清晰感受到物價上漲的腳步,這也正是推動CPI走高的主要動力。而我們知道,眼下引發食品漲價的因素很多,像糧食價格上漲、豬肉供不應求、加工企業成本上升、國際市場玉米、大豆等農產品(28.23,0.09,0.32%,股票吧)緊俏。這些錯綜復雜的經濟變動,最終會匯聚成一股漲價的力量。現在如何給宏觀經濟降溫,防止經濟過熱?除了宏觀經濟政策,我們也要想辦法來應對這些市場變化,從根本上消除漲價的根源。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對于食品和豬肉的價格上漲最為敏感,他們對于通貨膨脹的反應也最為直接。如何解除老百姓的憂慮,如何降低CPI指數,如何減小通貨膨脹壓力,對于我們的政府來說,是一個難題,更是一個挑戰。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