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繼續惡化
美國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都令人失望,如:2007年12月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僅增加1.8萬人,遠低于此前7萬人的增長預期,為2003年8月以來的最差表現;2007年12月份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5.0%;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2007年12月制造業指數僅為47.7,遠遠低于市場預期,而且已連續6個月下滑;美國12月份密歇根大學消費者現況指數終值從11月份的91.5降至91;美國12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0.4%,為2002年以來的最疲弱表現,而且11月份的零售額增速從1.2%修正為1%。
直接導致次級債危機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依然蕭條,待售房屋數量大幅上升,居民購房需求疲弱,房屋銷售價格將繼續面臨較大的下跌壓力。今年1月,反映住房建筑商信心狀況的美國房地產市場指數為19,是歷史次低紀錄。而且去年12月份的房地產市場指數被修正為18,是該指數自1985年設立以來的最低水平。根據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經驗,房價的調整期往往要持續3至5年,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尚未見底,次級債危機可能進一步深化和擴散。
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在經濟總量中占2/3的比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次級債危機已經傷及汽車制造業,預計美國2007年的汽車銷售量為1570萬輛左右,低于2006的1600萬輛。而且與住房及汽車相關的行業都明顯處于疲軟狀態。美聯儲最近公布的經濟形勢調查報告顯示,去年11月到12月間美國的假日零售“令人失望”。如果住房市場持續低迷、信貸緊縮加劇和食品能源價格上漲確實導致美國消費需求萎縮,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性的打擊,有可能引發經濟衰退。
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在去年第四季度均巨虧98億美元的消息,超過了此前市場所有最悲觀的預期,嚴重打擊了全球投資者的信心,導致全球股市、原油以及商品期貨價格暴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歐洲等地股市先后出現歷史上的最大跌幅,令人觸目驚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的連續下跌,已使全球股市的市值蒸發5萬億美元左右,糧食、能源、基本金屬等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也遭受沉重打擊,損失巨大。“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日前指出:世界正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在此背景下,美國政府發出一系列信號,試圖恢復市場信心,美聯儲主席伯南克1月10日即表示美聯儲將繼續保持萬分的警覺與靈活性,隨時準備根據需要采取必要的、能夠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暗示美聯儲愿意采取大膽措施。因此,這次美聯儲大幅降息已在市場預期之中。由于美國經濟增長下行風險猶存,市場預期美聯儲將繼續降息,在1月29日至30日召開的例行貨幣政策會議再次降息50個基點至3%。而且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走勢顯示,在3月底之前,美聯儲降息至2.75%的可能性為百分之百,降息至2.5%的可能性為34%。
我國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加大
由于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龍頭地位,美聯儲大幅降息必然產生重大影響。
在國際上,其他國家很可能跟隨降息,如1月23日香港金管局緊隨美聯儲降息行為,將基本利率下調75個基點至5%,日本、英國、歐洲等央行也可能相繼降息。這樣有助于緩解信貸緊縮和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促進經濟擺脫衰退的陰影。然而,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加劇全球流動性過剩格局,推動物價繼續上漲。
對中國而言,影響比較復雜。首先,美聯儲緊急大幅降息加上此后強烈的降息預期,顯示次級債危機的殺傷力遠超以前的預測,加大了美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衰退的機率。2007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已達67%,如果美國經濟下滑并拖累全球經濟,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出口導向型行業將受到較大沖擊,經濟增速也將放緩。
其次,全球經濟低靡雖然給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帶來了不確定性,但客觀上為中國經濟“軟著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利于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另外,有助于改善我國經濟結構,逐步轉變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模式,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積極發展非貿易產業,尤其是第三產業。
其三,加大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美國自去年9月18日以來已將利率調降了1.75個百分點,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為3.5%,而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經過連續加息已達4.14%,表明中美基準利率近年來首次出現倒掛。貨幣市場利率的差距更為明顯,1月25日一年期美元LIBOR(倫敦同業拆借利率)已經降至2.8625%,我國一年期央行票據發行利率為4.0583%,一年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更是達4.6508%。中美利差倒掛,將提升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更多的國際熱錢流入我國境內,加劇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不利于我國經濟平穩發展。
從國內貨幣信貸投放過多、流動性充裕、投資反彈壓力較大、物價漲幅明顯加快、資產泡沫膨脹等方面來看,我國應繼續加強宏觀調控,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因此,美聯儲大幅降息雖然壓縮了我國的加息空間,但應立足于國內經濟走勢,保持貨幣政策的相對獨立性,著力于治理通貨膨脹和抑制經濟過熱。
由于我國實行較為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熱錢至少在理論上不能自由進出,故“利率平價”理論在中國受到質疑,年內還可視情況加息1-2次。此外,我國將適當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強“窗口指導”,控制信貸額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彌補利率政策的不足。
其四,警示我國金融業要加強風險管理,切實提高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全球經濟放緩和國內從緊的貨幣政策,將影響中國金融業的盈利能力,并可能使金融業的經營風險暴露出來,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爭取平穩度過全球經濟周期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