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下的美國經濟何去何從,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程度幾何,深受外部影響又面臨雪災考驗的中國經濟今年將如何運行?
面對國內外經濟一系列不確定因素,我國宏觀調控政策面臨嚴峻考驗。已經確定的調控基調是否需要變、如何變,利率政策、匯率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該如何“出牌”?本報今日起推出“宏觀調控面臨新形勢”系列述評,以饗讀者。
2008年,我國經濟面臨更為復雜的內外環境:外部經濟將明顯減速,國內遭遇罕見雪災;我國GDP增速或出現下滑,通脹率可能繼續攀高;中美利差開始倒掛,美元匯率陰跌不止。在這種情況下,去年頻頻使出的利率政策將如何“出牌”?
“外部環境的惡化顯著超過政策制定者當初的預期。”多位專家認為,在“外冷內災”之下,我國利率政策的操作空間大大縮小,從緊貨幣政策的基調可能在“兩會”前后有所松動。
“外冷”抑制加息空間
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由第三季度的4.9%下滑至0.6%。這意味著次貸危機已傳導到實體經濟領域,短期內仍會繼續擴散和深化。分析人士預計,今年上半年,美國和世界經濟增幅將繼續走低,這將導致中國出口明顯減速。
申銀萬國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預計,受外部經濟減速和國內雨雪冰凍災害影響,1月中國出口增速可能降低至14%左右,貿易順差大概只有155億美元,首次出現負增長。
與此同時,美聯儲在短短一周內史無前例地降息125個基點,導致中美利差倒掛。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在此情況下,中國利率繼續上行的空間很有限,加息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諸建芳也表示:“近期加息的可能性很低。”盡管今年通脹比較顯著,但由于中美利差倒掛和內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中國利率政策的空間不大,應該讓位于匯率政策。
1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表示:“要正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充分認識外部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若恩認為,這表明中央已經注意到,目前國際經濟形勢與去年12月份看到的已經有些不同,政策做點調整是應該的。哈繼銘說,外部經濟惡化的程度已經遠遠大于政策制定者當初的預期,2008年初中國經濟或將經歷一個“寒冬”。
不過,李慧勇認為,上半年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會改變。“出于緩解通貨膨脹壓力、防止投資和信貸反彈的考慮,上半年將加息兩次,其中第一次將在2、3月份。”
“內災”或為緊縮“松綁”
1月中旬以來,一場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肆虐我國。截至2月1日,這場災害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43.1億元,相當于中國單季度GDP的1%。
“雨雪冰凍災害為宏觀調控松動提供了契機。”諸建芳認為,災害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損失是顯性的和相對有限的,其直接影響包括價格水平上升、生產經營活動被壓抑等,再加上美國次貸危機等問題,2008年中國經濟的調控面臨更復雜的局面。
他認為,2008年第一季度的緊縮調控力度會比2007年第四季度有所松動,但從總體上來看,目前仍處于觀望期。“全年的政策基調究竟會落在何處,宏觀調控調整可能要到3月‘兩會’前后才會完全定調。”
哈繼銘表示,雪災雖然短期內給經濟帶來“雪上加霜”,但從全年來看卻是一場“雪中送炭”:如果“外冷內災”之下國內依然過度緊縮,無疑將增大2008年經濟硬著陸風險,并導致就業問題。因此,在必要時可采用“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擴張的財政政策”來提振內需。“春節后至3月份的兩會間很可能將迎來一個政策轉變。”
任若恩也認為,與2007年相比,2008年貿易順差增速將明顯下降,但消費增速未必提高,如果繼續緊縮導致投資增速下滑,中國經濟增長將降至9%以下。“貨幣政策是不是應該松一點,目前分歧很大。”他說:“這是個說服反對者的過程,等4月宏觀經濟數據出來之后大家的看法會趨于一致。”
但李慧勇認為,宏觀調控政策在“兩會”上就會有所變化的說法有點不切實際。原因在于:第一,第一季度GDP增速預計將在10%以上,投資反彈、經濟過熱的風險依然較大,不支持改變剛剛制定的宏觀政策;第二,政策變化是滯后的,只有有明確的信號表明經濟減速超出了合理的范圍,比如低于9.5%,政策才會改變。“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慮,需要政策松動的話可能出現在下半年。”
利率需結構性調整
專家認為,即使央行選擇加息,也需要高超的調控藝術。
李慧勇說,加息應該采取存款上調幅度大于貸款、短期上調幅度大于長期的不對稱方式。“加息的主要目的還是防通脹,貸款可以通過窗口指導來控制,沒必要用貨幣政策來控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利民建議,加息應該在利率結構上做文章,加短期限、緩長期限,三個月、半年、一年的都可以加。這樣可以抑制資產泡沫,同時防止海外熱錢涌入。
哈繼銘則表示,應該通過人民幣升值和財政政策來抑制通脹。“中國必須在名義有效匯率與通脹二者之間選一,不升值而采取價格管制,只能推高通脹。”他預計,人民幣將加速升值,全年對美元升值10%。
他認為,豬肉價格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高位,糧價有一定上漲壓力,食品通脹將仍處于高位。為抑制這類通脹,政府需要使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養豬和種糧給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