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仍在繼續擴散
最近次貸危機本身帶來的資產減計和沖銷繼續擴大,盡管美國次貸領域的損失或會以較穩定的速度增加,但2008年初以來陸續出現一些金融機構在其他金融市場的虧損,包括法國興業銀行在歐洲期貨市場巨虧,全球大宗商品經紀商MF Global的“流氓交易”事件,印度第二大銀行ICICI在信用衍生品領域的損失等。而日韓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的損失也主要是2月以來逐步披露的,連一度想要出手援救美國債券保險上的巴菲特,也放棄了對8000億債券的拯救計劃,而2月東京G7會議早就承諾在必要的時候采取一致行動,以避免市場動蕩不可挽回。從總體上看,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和損失仍會繼續擴散,并延續次貸危機繼續擴散的態勢。
美國房市是局勢扭轉的關鍵。格林斯潘最近表示,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何時復蘇取決于美國房產市場,這句話無疑指出了其中的要害。而美聯儲理事米什金已經表示“次貸市場徹底崩潰”。最近美國財長鮑爾森和國會等相關部門針對房產市場已經在采取一系列的行動,估計不久之后,包括挽救房產市場和重塑房貸體系、再造抵押貸款市場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會陸續出臺。只有如此,才能給予市場以徹底的安全感,并可以使美國整個金融市場重回正軌。
次貸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機遇
從整個次貸危機爆發之后的過程來看,甚至從2006下半年美國房產市場大幅放緩來看,美國金融部門受到的打擊十分沉重,不僅整個抵押貸款市場萎靡不振,甚至還牽連到優級貸款并造成信貸緊縮,金融機構普遍面臨盈利萎縮問題,房貸機構等一些金融機構紛紛倒閉。伯南克甚至警告下一步將會出現一些中小銀行倒閉。所以,整體上看,美國金融部門不僅失去了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還面臨市場份額急劇縮水的窘境。歐洲金融部門也是如此。相對而言,歐洲金融部門的次貸損失較美國要小,但是法興等金融機構卻在金融市場其他領域遭遇重大損失,日子并不比美國好過多少。
在歐美金融部門面臨的這種形勢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歐美市場的緊張,主權基金一度被寄予厚望,中國投資公司也獲得了幾筆投資機會,這是中國機遇的第一個層面。另外,由于歐美金融部門的影響大打折扣,而中國金融部門對涉足美國次貸市場控制較嚴格,維護了良好的信譽和盈利能力,因此不僅是全球影響力大幅增加,全球金融市場的參與權和發言權也得以提升,這就為中國金融機構拓展全球金融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另外由于美元和歐元匯率大幅波動,震蕩幅度較大,而人民幣匯率維持了相對穩定的態勢,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吸引力快速增強,人民幣利率衍生品市場發展較快,人民幣加快國際化的節奏也出現了良好的機遇,這將從根本上為中國金融機構提供更大的機遇。
次貸危機帶來的風險警示
次貸危機不僅帶給中國金融部門在全球金融市場加快發展的機遇,同時也警示相關的風險。首先是中國資產證券化進程剛起步未久,如何控制風險、加強監管、保證市場秩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美國次債危機的警示意義就在于要從源頭上控制風險,要保證市場信息的公開對稱,要保持有效的監管力度,這是對中國警示意義的第一個層面。另一個方面來看,中國金融機構參與全球金融市場,同樣存在涉足次貸市場的風險,并且也有在其他金融領域遭受損失的風險,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歐的金融機構教訓都十分深刻,這一點無疑警示中國金融部門拓展國際市場要健全風險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