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后,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美元貶值,石油、糧食價格持續高漲,世界面臨較大的通貨膨脹壓力。最近,越南金融形勢嚴峻,通貨膨脹高企,潛在金融風險加大。國內接連發生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特大地震災害、嚴重洪水災害,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盡管國內外形勢發生的這些重大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以及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發展。2007年,我國GDP增長11.9%,連續5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6%,雖然增長速度趨緩,但仍然高于2003年至2005年的平均增長率,也高于過去30年的平均增速。農業克服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夏糧連續5年實現增產。工業生產較快增長,1月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6.3%。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11.5%和18.5%。這些指標都好于年初的預期。
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仍很強勁。2003年至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速均在23%以上,實際增速在20%以上。今年前5個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026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5.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雖低于20%,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前5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401億元,同比增長21.1%,保持了快速增長勢頭。出口增速雖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國出口商品的整體競爭力較強,前5個月仍然增長22.9%;進口受到國際初級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影響,增長30.4%。貿易順差780億美元,同比減少73億美元。
我國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之一,是要逐步解決經濟增長速度偏快、投資增長偏快、貿易順差偏大、需求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今年前5個月,從三大需求的名義增長情況來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同比減緩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同比加快5.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同比減少73億美元。從實際增長情況來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投資增速有所降低,消費增速基本持平,貿易順差有所減少。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增強,需求結構正在向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最突出的問題是通貨膨脹壓力較大
當前經濟生活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煤電油運供應趨緊,農業增長基礎尚不牢固,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特別是股市價格波動較大,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等。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通貨膨脹壓力較大。今年2月至4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3個月漲幅超過8%,5月份CPI同比上漲7.7%,環比下降0.4%,其主要原因是蔬菜水果的產銷逐漸進入旺季,帶動食品價格漲幅有所回落。但今年下半年CPI仍將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全球性通脹輸入的壓力仍將持續。2007年以來,許多國家出現了物價大幅度上漲的情形,燃油、食品、礦石價格顯著上漲。進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美元持續貶值,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揚。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已達47%,而且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階段,能源資源消耗大,高油價的壓力仍將持續。受石油價格高企推動的谷物燃料化、新興國家糧食需求上升以及許多國家對糧食出口實施管制的影響,盡管2008年世界糧食產量有望增長,但大部分谷物價格仍將保持在創紀錄的高位??傮w上看,我國糧食及食品價格受國際價格影響較為有限,但某些品種如大豆、食用油等受國際糧食價格影響十分顯著。
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向CPI傳導的壓力在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明顯加快。5月份,PPI同比上漲8.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9%。對成品油、電力實施的價格管制與補貼措施以及對食品、鋼材、水泥等商品實施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阻礙了PPI向CPI的傳導。價格管制對于短期抑制通脹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供應不足、企業經營困難等矛盾仍十分突出。在5月份CPI漲幅趨緩的背景下,近日國家發改委提高了成品油價格和電力價格,這是保障市場供應、緩解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但成品油和電力都是基礎產品,其價格調整的影響面比較廣。因此,未來一段時間,PPI向CPI傳導的壓力將有所增加。目前尚未對液化氣、天然氣、居民生活和農業化肥生產用電等價格進行調整,這些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
流動性過剩的壓力有增無減。近幾年,我國外貿順差維持在較高水平,外匯儲備快速增加,流動性過剩的局面難以得到有效緩解。今年上半年,盡管外貿順差增長放緩,但大量外匯資金和熱錢卻在加速流入。人民幣升值預期以及中美利差,是熱錢流入規模急劇擴大的直接原因。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所釋放出的人民幣基礎貨幣投放,加劇了流動性過剩的局面。目前,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提高到17.5%,持續的流動性過剩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以及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
價格翹尾因素的影響依然較大。翹尾影響是2008年CPI漲幅難以顯著降低的重要因素。今年1月至5月,CPI累計上漲了8.1%。根據測算,其中翹尾因素為4.9%,新漲價因素為3.2%。如果以2007年12月的CPI水平為基準,今年6月至12月的翹尾因素平均僅為2.2%;考慮到今年前5個月的新漲價因素,如果以2008年5月的CPI水平為基準,則今年6月至12月的翹尾因素平均將上升至5.0%。也就是說,如果今年6月至12月沒有任何新漲價或新降價的因素(即月度環比價格指數為0),2008年全年CPI漲幅將為6.3%左右??紤]到6月份成品油價格和電力價格調整帶來的新漲價因素的影響,如果沒有其他新漲價或新降價因素,2008年全年CPI漲幅將提高到7.0%左右。今年下半年新漲價因素將主要來源于PPI向CPI的傳導以及進一步理順資源要素價格的可能幅度,新降價因素將主要來源于夏秋時節食品價格的季節性回落。如果新漲價因素占上風(即月度環比價格指數大于0),翹尾因素還將進一步上升,全年CPI漲幅將超過7.0%;如果新降價因素占上風(即月度環比價格指數小于0),翹尾因素將有所減弱,全年CPI漲幅將低于7.0%。
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
今年下半年,應繼續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要求,在總體上繼續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的重點是做好價格調控工作,把治理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穩住通貨膨脹預期,防范金融風險,保持宏觀經濟基本面的健康和穩定,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應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經濟手段為主,注重標本兼治、遠近結合,著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千方百計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加強農業生產,保障有效供給。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完善儲備體系。在價格管制難以完全解除的條件下,要努力確保成品油、電力、煤炭等重要產品和物資的有效供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牢牢把握解決糧食問題的主動權。
在通貨膨脹壓力趨緩時,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抓緊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確定了節能減排的兩項約束性指標,但過去兩年的進展情況不甚理想。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過度依賴能源資源消耗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現象還很嚴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任務仍很艱巨。理順資源要素價格,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過去一年,由于價格上漲壓力較大,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難以推進。6月份國家發改委在充分考慮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對部分成品油和電力價格進行了調整。下半年,在通貨膨脹壓力趨緩時,可繼續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液化氣、天然氣、電力等資源要素價格改革,利用價格手段促進資源節約,保障市場供應,推進節能減排,把控制通貨膨脹與推動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
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確保國家金融安全。今年上半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明顯加劇。年初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最近越南金融狀況又持續惡化,一些國家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價格顯著回落。在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一是強化對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的監管,警惕短期資本流向的逆轉,關注國際匯率變化的動向,把握好資本市場開放的節奏和幅度,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二是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和房地產價格的走勢,警惕房價下跌帶來的信貸風險,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確保國家金融安全。
當前,我國面臨著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這次物價上漲有什么新特點?應該怎樣應對呢?
全球性。這次物價較快上漲不是我國特有的,也不限于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也陷入了通貨膨脹的陰影之中,因而具有全球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多數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在這種環境下,既有輸入型通貨膨脹,也有輸出型通貨膨脹。
復雜性。這次物價上漲不僅僅是糧食和石油大幅度漲價,而是以這兩種基礎產品為中心的大多數商品全面漲價。其中,既有實體產品價格上漲,又有虛擬產品價格上漲。就我國來說,目前面臨著糧價、油價、房價、股價、匯價五大價格問題,且縱橫交錯、異常復雜。
深源性。這次物價上漲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對于通貨膨脹的起因,有眾多學說。在西方,有壟斷說、貨幣制度說、政府行為說、需求拉動說、成本推動說以及混成說等。在我國,還有體制轉軌說、結構變動說、人口眾多說、低效益說等?,F在看來,不論哪一種學說,都難以真正說清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通貨膨脹在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它是由于貨幣過多而引起的價格水平的全面大幅度持續上升。價格是商品與貨幣關系的指數。價格之所以上升,不外乎三種類型:不是由于貨幣太多,就是由于商品太少,或兼而有之。關鍵在于,對具體商品應作具體分析,并采取不同對策。應當指出,匯率是不同貨幣之間數量關系的指數。當前,美元在全球的過量發行及其大幅度貶值,已經造成美元泛濫,成為推動全球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
針對當前物價上漲的特點,應妥善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密切關注通脹效應的國際傳遞。我國經濟已深深融入經濟全球化之中,外貿進出口額高達2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高達1.8萬億美元,引進外資8000多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千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的通脹會通過明的暗的、合法的非法的各種渠道傳導進我國。通貨膨脹有極大的財富轉移效應,國內如此,國際也不例外。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廣泛而深遠,對此應高度關注。要加強金融監管,增強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匯率機制的彈性,以防止外部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處理好控制物價與價格改革的關系。為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我國對一些重要商品生產給予了補貼。補貼有助于減緩價格上漲速度,保證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但卻割裂了價格的橫向與縱向關系,容易導致經濟關系扭曲。因此,應力爭少用價格補貼。不得已時,可直接對低收入者或消費進行補貼。隨著經濟發展,應適時對價格體制進行改革,理順價格關系,用正常的價格信號和市場機制調控社會經濟行為。
控制國內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這是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主要途徑。發展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能為我們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但發展不僅要有較快的速度,更要有良好的結構、質量和效益,決不能為了片面追求速度而盲目投資。現在的問題是,該投資的地方和項目投資不足,該控制的地方和項目又有強烈的投資沖動。因此,必須切實解決投資方向問題,通過合理的投資,既解決物價過快上漲問題,又保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謹慎對待人民幣升值問題。貨幣的幣值變化反映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升降,它具有雙重效應。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幣幣值必將呈上升趨勢,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升值要適度,過快或過慢都可能出現問題。有人曾設想,如果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達到2∶1,我國就會馬上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這只是一種幻想。可以肯定,人民幣升值過快或者美元貶值過多,對我國利少弊多。而且,人民幣升值既不是解決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問題的有效辦法,也不是解決我國物價過快上漲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