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大豆新政有利于糧食安全

  作者: 來源: 日期:2008-09-08  
      近日,發改委公布《關于促進大豆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確保國內大豆安全。該《意見》旨在限制外資企業對我國大豆產銷環節的控制,可以明顯感覺到政府已經注意到糧食問題并非總量控制就能完善,結構性問題帶來的可能是整個糧食領域、甚至宏觀經濟的風險。

    國際糧價在2008年大幅波動,資料顯示,我國糧食自給率高達95%以上,基本上保證了我國能夠獨立于國際糧食市場之外,但總量自足并非代表著我國糧食自主權權高枕無憂,大豆就是最大的潛在風險。我國的大豆危機肇端于20世紀末,當時國產大豆的生產成本無法和擁有巨額糧食補貼且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美國大豆相比。更為嚴重的是,以所謂“四大糧商”為代表的國際資本漸漸也滲透進入大豆加工行業,很短時間內國際資本就控制了我國66%的大型油脂企業和85%的產能。外資控制的大豆加工企業更加強化了我國大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進口大豆2900萬噸,約占國內大豆消費總量的66%。

    傳統的糧食安全觀認為,剛性的糧食消費若由彈性的國際市場供給,等于將一國人民的飲食安全綁架于國際關系之上,這種風險是一個戰略性大國所無法承擔的。但在目前的國際關系生態網之下,這種危險發生的概率較低。另外糧食禁運式的威脅手段也明顯有違國際關系基本原則。這種風險的偶發性以及全球化程度加深使人們對其評判大打折扣。2008年全球糧食風波顯示了糧食依賴的另一大風險,即國際糧價并非穩定,其波動將直接導致本國物價水平的以更大幅度的波動,這種波動若沒有國內生產來抵御將造成經濟、社會的普遍危機。

    在糧食總量自給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大豆價格被國際市場所左右,是否就不會出現糧食價格隨國際市場波動的現象呢?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國際糧價之所以大漲,并非由于自然災害或人口增長,而在于油價上漲后帶來的生物能源的興起。而目前的技術決定生物能源僅僅采用玉米為原料,由于糧食生產的替代效應和比價效應,玉米價格的上漲破壞了玉米與小麥的比價平衡,這導致需要調整替代作物的播種面積從而達到新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糧食價格實現全面上漲。

    我國同樣存在類似的趨勢,從 2007年12月開始,國內豆油價格出現大幅飆升,使豆油與大米比價迅速偏離歷史穩定值,這種偏離存在回歸正常水平的動力,其推動力量就是“種植替代”。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將達到250萬公頃,較去年增加80萬公頃,增幅達到9.2%,同時預計2008年玉米種植面積為 2740萬公頃,比2007年減少了65萬公頃,降幅為2.32%。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