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囤貨的很多,我們這兒最大的一個囤了1萬噸,并打算囤到10萬噸。”10月29日,黑龍江省北部大豆產區一位姓李的貿易商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李先生說,去年就靠囤貨賺了上千萬,今年拆了舊倉庫,建起了十幾個鋼板倉,“要大干一場。”
無獨有偶。黑龍江省油脂業人士也向本報透露,北部大豆產區的部分加工企業沒有生產,但已敞開收購新豆,“嚴格執行去年的國儲收購標準。”而實際榨油并不需要這么嚴格的標準,這個傾向很明顯,就是要把大豆倒賣到國儲,牟取暴利。
10月17日,本報刊登《5股豆源蜂擁入市打壓價格6000萬豆農冀望政府救市》文章后一周,國家發改委派出調查組赴東北大豆主產區調研,推進完善國家收儲政策。
據接近調查組和政策制定部門的人士透露,國產大豆的托市收購價格有望11月中旬出臺,預計每斤比去年上漲3分錢,也就是1.88元。
投機商囤貨賭價
國家收儲制度的不完善,正被一部分人利用。
據李先生介紹,“精明”的投機商通常要與兩種人打得火熱,一是村里管事的人,一是糧食系統管指標的人。一方面,通過村里管事的人,能夠不給一分錢地從農民手里“借”來大豆,讓農民“聽”價;另一方面,只要拿到指標,往國庫一賣,就把錢賺到手了。
“大豆產區普遍搶指標,往年為了搶指標,把人都打壞了,我記得去年搶瘋了的時候,地區的糧庫負責人都不敢在家待了。”李先生回憶去年收儲的場景。
李先生說,投機商一般賺兩部分錢:一部分是靠低價收購賺取農民的錢,一部分是套取國家的錢。這樣一來,旨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國儲政策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部分大豆加工企業也開始“轉向”投機。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加工企業都在以去年國家臨時收儲的標準收購大豆:水分要求在14個以下,雜質不得超過1%,還要過3.0的篩子。而用于榨油的大豆是不需要這么細的,“是豆就行。”
“這個傾向很明顯。”該人士對記者說,“弄點指標,把收上來的糧賣到糧庫,這個不成問題,這些加工企業哪個能量都不小。”
事實上,加工企業這也是不得已的事:現在一塊七毛多收購,賣給國儲能凈賺1毛錢,每噸獲益200元,而如果加工的話,加工成本就要將近200元,你說怎么運作劃算?
據介紹,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離農戶近,豆源豐富,價格又低,附近就有國儲庫,能把運費這一大塊成本省下來,投機加工企業一般分布在黑龍江省北部的大豆產區。
油脂業又鬧糧荒
新豆陸續上市,豆荒卻仍困擾著油脂企業。
本報記者從黑龍江大豆協會了解到,加工企業雖部分開工,但絕大多數都已經敞開收購大豆了,當地最大的油脂企業九三油脂的掛牌收購價是1.85元,這也是一年來的新高。
高價收購大豆的還有工大油廠,該廠總經理仁會云對記者說:“把大豆拉到我們工廠的院子里,每斤就要合1.87元了。”
然而,讓仁會云意想不到的是,價格都高到了這個份上,還是收不上來,農民不賣,“現在收購的進度慢了下來。”日加工能力500噸的廠子,目前一天只能收購200噸,還不及前些天的300噸,一天不如一天了。
龍江福公司的董事長宋勝斌也有類似的感受,該公司正常日加工在1000噸以上,但現在每天只能收上來300噸。
國家計劃在東北地區劃撥臨時儲備大豆195萬噸,轉為地方儲備,并一次性給予地方大豆加工企業210元/噸的補貼。一周前就已經開始申報了,黑龍江地區劃撥的量是150萬噸,這也是油脂企業目前緩解豆荒的主要途徑。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龍江福、明達、工大等油脂企業都已向糧食部門申報,分別競拍的量是10萬噸、5萬噸、5萬噸,北部的產區加工企業申報的少些,而離產區較遠的高價地區更積極些。
但申報了已經一周有余,定金也繳納了500萬元,可是劃撥的大豆遲遲不下來。仁會云心里很焦急,10月29日那天對記者說:“估計三兩天就能下來了吧。”這又要拖到11月份了。等料加工的宋勝斌急切地告訴本報:現在市場上缺貨,豆粕和豆油什么都缺!
國儲價或漲3分
去年10月底,大豆國儲已經啟動,而今年的這個時候,大豆才剛剛收割完畢,同去年相比,慢了十多天。
10月29日晚,記者接通何樹文的電話,這位黑河金秋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長正在忙著大豆入庫。
“目前一粒豆子還沒賣,市場價格只有一塊七毛多,太低了。”何樹文說,“不能賣,期望值在那擺著呢,小麥和水稻的國儲收購價都漲了,大豆一定也會漲,會漲到一塊九毛多。”
何樹文代表了大豆主產區豆農的想法和期盼。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也敏銳地發覺到“豆農惜售傾向嚴重”,因為今年從面積到產量上都減產了,國儲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勢必會提高托市價格。現在他一天能接到十幾個電話打聽最新收購價。
10月17日,本報刊載的《5股豆源蜂擁入市打壓價格6000萬豆農冀望政府救市》援引有關數據:今年受旱澇等自然因素影響,國內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大面積減產,減產幅度高達30%-40%,種糧成本達到了每斤1.9元以上,而新豆的市場收購價格目前卻不到1.7元。
報道刊出之后的一周,國家發改委派出調查組赴東北大豆主產區調研,同時,國家糧食局下發對大豆成本利潤情況的調研通知,要求黑、吉、遼、蒙、魯等8個省(區)糧食局對本省(區)2008年、2009年玉米和大豆成本利潤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對2010年情況進行預測和分析,并提出進一步完善支持保護政策的意見和建議,以供國家部委及國務院參考研究完善國家收儲政策。
在此前的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繼續實施玉米、大豆、油菜臨時收儲政策,完善操作辦法和機制。
據接近調查組和政策制定部門的人士透露,國產大豆的托市收購價格有望11月中旬出臺,預計每斤比去年上漲3分錢,也就是1.88元。仁會云最近也接到知情人士發來的短息:托市價格會在1.87-1.88元之間。巧合的是,今年國儲大豆的競拍價就是1.875元。
本報記者向有關部門求證,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綜合處副處長曹冰寒表示“還沒接到有關政策”,而國家糧食局方面以不接受電話采訪為由婉拒了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