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澳洲央行宣布升息25個基點至3.50%,這是澳洲央行繼10月6日首次加息后的第二次加息。在此之前,挪威央行宣布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1.5%,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個加息國家。至此,目前全球已有三個國家宣布加息。其實,不管下一個加息的國家是誰,至少在年內中國不會跟風加息。理由有三:
首先,從國際范圍看,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會自覺遵循G20峰會達成的共識,不會跟風馬上加息。就在澳洲央行10月6日打響全球加息第一槍后,歐美各國卻紛紛按兵不動。這是為什么?當時英國央行與歐洲央行則宣布維持現有利率水平不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當時表示,在美國經濟取得足夠進展時,美聯儲將收緊貨幣政策。而目前美國經濟情況并不樂觀。因為G20峰會的一個基調就是現在“退出”經濟刺激政策為時過早。G20峰會達成的共識是繼續維持刺激措施,包括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避免過早退出。中國當即表示不會退出經濟刺激政策。目前,從全球范圍來看,現在談“退出”經濟刺激政策時機依然不成熟。因此,我們判斷,年內國際社會還是會遵循G20峰會的既定政策,不會過早“退出”,轉而進入收緊政策。
其次,從政策看,目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沒有變。無論是中央高層還是主管貨幣政策的央行近期一再強調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會改變。最近“通脹預期”進入人們視線,即便如此,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今年后幾個月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
再次從經濟數據看,目前加息條件尚不成熟。一般認為,CPI實現正數且為2%時,加息可能才會出現。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1 %, 但是,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價格環比由降轉升,同比降幅收窄。居民消費價格環比7月份由下降轉持平,8、9月份分別上漲0.5%和0.4%。前三季度,中國PPI同比下降6.5%,其中,9月份PPI環比上漲0.6%。不過中國社科院的報告認為,今、明兩年不會發生明顯的通貨膨脹。一方面,需求不足的問題未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凸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價格穩定。預計CPI指數將在2010年轉正,保持在3%左右。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明年3、4月中國央行將首次加息。但是,孫明春指出,加息并不代表中國轉而收緊貨幣政策,而是為防止實際存款利率變負。
因此,盡管存在通脹的預期,但是至少年內中國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自然,年內加息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