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貨幣政策是否轉向?
【提問】為什么物價同比漲幅創下31個月以來的新高,環比卻下降0.2個百分點?未來政策是否有變?
【回應】周小川解讀數據變化的原因:第一,3月CPI環比為負0.2%,說明3月物價比2月低;第二,環比降低同比上升,是基數原因造成——即去年3月物價較低,所以環比下降,同比上升。
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周小川認為是季節性因素影響。“總體來講,中國CPI目前偏高。因此,要采取各種方法來調控。未來調控要尊重市場供求關系,保持靈活性。立足于消除通貨膨脹走高的貨幣因素,貨幣政策已從適度寬松轉為穩健,即貨幣政策要適當收緊,這個趨勢估計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周小川說。
未來調控空間還有多大?
【提問】未來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是否越來越小?不斷加息是否會吸引熱錢流入,導致與實際調控效果相反?
【回應】央行今后將把社會融資規模作為貨幣政策的監測指標和中間目標,定期公布每個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數據。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預計在14萬億元左右。
針對存款準備金率創歷史新高,輿論認為央行未來調控空間十分有限。周小川認為,存款準備金率沒有絕對的指標,取決于不同的條件,國際經驗方面也沒有一個標準尺度。
“中國多年來有雙順差因素,在應對危機時我們采取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導致流動性過多,需要收回流動性。另外取決于央行是否對準備金付息,很多國家央行對存款準備金不付息。但中國付息,因此影響的效果也不一樣。”周小川說。
他強調,任何貨幣政策都有利有弊,利率政策也不例外。當前,國際上流動性非常充裕,在這種情況下利率政策用得太多或太猛,可能加大熱錢、資本流入。他指出,中國是非常大的經濟體,對資金流入要看量,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副作用。
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如何緩解?
【提問】頻繁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會造成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未來是否會造成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回應】周小川認為,中小企業始終存在資金鏈緊張問題,最新數據顯示中小企業融資占比還在增加。目前確實有一部分企業貸款難,資金狀況取決于企業財務和現金流是否穩健等自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