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牢牢堅持立足自給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而食用油一直是糧食安全的短板。目前全球60%左右的大豆出口到中國市場,表明了我國城鄉居民食用油急劇升高的對外依存度。這里面最顯著的標志,就是近10年間進口大豆席卷中國、國內油菜子種植困難重重。正如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20日所說,解決國家糧食安全中的“油料短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多油并舉”戰略,關鍵在油菜子,必須避免油菜子重蹈本土大豆產業的覆轍,必須避免種植農戶賠錢的局面,而這一點無論從種植能力、加工水平還是國民健康要求上看,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從產量和消費潛力上看,小菜子可以當大任。我國油菜子產量長期居世界一、二位。2002年以前,菜子油始終是我國第一大油脂消費品種。近10年間,菜子油消費比例逐步下降。2001年,菜油占國內油脂消費份額37%、豆油25%、棕櫚油15%、其他24%。2011年,菜子油在國內油脂供應的占比下滑到23%,從榜首跌到大豆油、棕櫚油之后。事實是,我國菜油單產是豆油的兩倍,在可耕地日益緊缺的基本國情下,要有效解決糧油爭地的矛盾,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油菜子在國產油料中最具前途。
從國民營養健康上看,小菜子可以當大任。目前,“雙低”菜子油具備成為高檔食用油的內在品質:菜子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61%、僅次于橄欖油的75%,而其飽和脂肪酸含量僅為7%,為各類食用油中最低。隨著城鄉消費者追求營養觀念逐步升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菜子油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小菜子要扭轉生產低迷局面,關鍵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國油菜子主產區的長江沿線菜子種植、收割機械化程度低,投入高、費工費時,農民種植積極性受影響。菜子加工行業“小、散、亂”嚴重,落后產能多,能耗高、產出率低,效益差,造成價格不穩,進一步影響了農民種植效益。中糧油菜子加工項目投產后,可直接為菜子種植農民增收近1億元,直接帶動200多萬戶農民增收。
小菜子當大任,出路在加大科技投入,創造民族品牌。中糧菜子加工項目工藝先進,粕中殘油比小廠低0.5-1個百分點,1萬噸菜子能夠多出50噸-100噸菜油,全國1100多萬噸菜子可多出十萬噸菜油,相當于多創造近十億元價值、多增加200多萬畝菜子種植。由于能耗低、廢氣排放小、加工成本低,1000多萬噸菜子加工等于少了上百萬噸燃煤需要,減少了40%廢氣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