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商所和大商所豆粕期貨的異同
豆粕一般被認為是大豆壓榨取油過程中的副產品,然而無論從占原料的比重還是占價值的比例來看,豆粕多數時間都超過豆油。目前全球豆粕需求相對旺盛、豆油需求持續低迷,使得大多數油廠不得不采取挺粕壓油策略以維持壓榨利潤。不同于多數大宗商品,豆粕在中美兩國間幾乎不存在直接貿易,兩者缺少現貨關聯,這使得影響芝商所和大商所豆粕期貨的各種因素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存在截然不同之處。
中美豆粕價格相關度高
美國是全球大豆第一生產國,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2013/2014年度美國大豆產量為895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0%以上。美國同時也是全球大豆出口大國,本年度美國共出口4463萬噸大豆,在全球總出口量中占比近40%。本年度美國大豆壓榨量為4695萬噸,僅次于中國位居世界第二。由于美國鮮有大豆進口,其壓榨豆基本來自國內供應。美國大豆現貨為芝商所旗下的CBOT期貨的標的物,在交割、套利等機制的影響下,CBOT大豆期貨價格與美國現貨價聯系緊密,尤其是近月合約,其基差無一例外會在交割月逐步縮小直到平水。
同期中國大豆總產量為1100萬噸,壓榨量達6875萬噸,而中國國產豆絕大部分被用作食物,巨大的需求缺口幾乎全由進口彌補。由于中國進口大豆多數采用CBOT大豆期貨點價交易,進口大豆到港價與國際市場價格緊密相關,故中美兩國雖無直接豆粕貿易,但兩國壓榨使用的大豆均與CBOT大豆期貨價格有著緊密的聯系。供給端影響因素的相同使得兩國豆粕價格在貿易端割裂的情況下仍然保持非常高的相關度:近3年CBOT豆粕期貨與大商所豆粕期貨相關系數高達0.854。
中美需求端影響因素迥異
近年來,得益于養殖行業集中化、規?;陌l展程度越來越高,市場對于豆粕的需求增長迅速,油廠壓榨大豆多是為了生產豆粕。從CBOT和大商所期貨交易來看,豆粕成交額及持倉量均大幅領先于豆油。以大商所為例,去年全年豆粕成交金額達88418億元,同年豆油成交金額為72192億元,前者比后者高出22.5個百分點。需求的差異使豆粕反客為主,需求具體又可分為國內消費需求及出口需求。
中美雖同為大豆壓榨大國,但兩國豆粕的消費需求情況卻不盡相同。2013/2014年度中國豆粕產量5445萬噸,國內消費5257萬噸,產需基本平衡,期末庫存量極低;同年美國產量3720萬噸,國內消費2685萬噸,出口1057萬噸。對比兩國產銷情況可以發現,中國豆粕國內消費基本消化了全部產量,故影響中國豆粕需求的因素主要來自國內養殖業的禽畜飼料用量。而美國全年生產的豆粕在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后,剩余部分通過出口的方式消化,故在分析美國豆粕需求時,除關注美國國內養殖業消費,還需考慮出口銷售情況。
豆粕期貨投資要點
由于產業鏈覆蓋全面,價格權威等優點,芝商所豆粕期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參與其電子盤交易。然而,兩國在豆粕價格影響因素上存在差異,同時兩大交易所在合約、規則設計方面有所不同,中國投資者在參與芝商所豆粕交易前應充分了解這些區別。除上文所述影響供需的因素外,交易習慣上兩國也有許多差別。一是CBOT豆粕電子盤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9:00—21:45、22:30-3:15,逢美國執行夏令時則提前1小時,而大商所豆粕目前暫未開通夜盤交易;二是不同于國內常用的元/噸報價方式,CBOT豆粕報價單位為美元/短噸,其中1短噸約為0.907噸;三是CBOT豆粕交易單位為100短噸(約為90.7噸),相當于大商所豆粕合約規模的9倍;四是美豆粕漲跌幅為30美元/短噸,相當于目前價格的近9%,且現貨月無漲跌幅限制。此外,不同于國內主力合約集中于1、5、9三個月的情況,CBOT豆粕所上市的1、3、5、7、8、9、10、12月合約在不同月份分別為主力合約,還有芝商所休市時間依美國假日而定,可能出現中國放假而芝商所繼續交易的情況。
一周熱點
- 2021-03-22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3-2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大豆質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獲完成5.9%
- 2021-03-22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累計買入387.6萬噸
- 2021-03-22USDA參贊: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計為1億噸
- 2021-03-22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劇減80%
- 2021-03-2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中國連續四天大手筆采購美國供應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