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反彈艱難 飼企按需控制采購節奏
在即將結束的2014年北半球大豆生產季,美國大豆增產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美豆良好的生長狀態以及不斷被上調的產量預期長期主導價格弱勢,CBOT大豆期貨價格以連續5個月持續下跌的方式將熊市格局不斷深化。
隨著美國農業部10月份大豆供需數據出爐,市場對于美豆到底增產多少的關注程度有所下降。與美國大豆市場高度相關的國內豆粕市場因此獲得支撐,現貨止跌回升,期貨市場買盤積極,持續多日的弱勢節奏得到部分緩解。接下來,國內豆粕市場能否徹底擺脫弱勢,或由此開啟一輪反彈行情呢?
美豆產量仍增低于市場預期
與10月初美豆作物優良率仍保持在73%的高位水平相對應,美國農業部在10月份供需報告中將美豆單產上調至47.1蒲式耳/英畝的歷史新高,但由于美國農業部調降美豆收獲面積,美豆總產量并未因單產增加而出現同步增加。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4年美國大豆總產量將達到1.0687億噸,僅較上月預估值增加37萬噸,明顯低于此前市場預估值,顯示美國大豆增產的遞減效應在進一步趨強。從歷史經驗看,由于有實際收割數據做參考,美國農業部10月份的大豆產量數據更接近真實水平,后期的報告基本是在此基礎上做小幅修正。隨著美豆產量數據基本定型,市場關于美豆增產的炒作情緒也將逐步降溫,而美國國內壓榨需求及海外出口需求將成為市場新的關注點。
養殖需求回暖延緩豆粕下跌
受國內肉類需求提升及禽畜銷售價格上漲影響,下半年以來各地禽畜養殖收益普遍走出前期困境,由此帶動養殖企業的補欄熱情。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底,國內生豬存欄量為4.33億頭,較7月份增加258萬頭,生豬養殖規模繼續呈現擴大勢頭,由此奠定了四季度國內豆粕市場的剛性需求規模。
在此輪美豆因增產引發的下跌進程中,國內豆粕現貨市場整體跌幅明顯小于美豆和國內豆粕期貨市場,除油廠主動挺價以減少前期高成本進口大豆帶來的壓榨虧損外,國內養殖市場相對穩定的需求環境,也為延緩豆粕下跌節奏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10月底以前,進口低價美豆尚未集中到港,國內豆粕市場主動性下跌因素較為有限,但隨著11、12月份進口低價美豆大量到貨,國內豆粕市場承受的壓力有望再度顯現。
采購結合需求防止后市補跌
美國大豆產量雖然告一段落,但供應因素主導全球豆類市場弱勢的大格局尚未結束。在11月10日美國農業部新月度供需報告出臺前的這段時間,市場消息面會相對平靜,美豆收割進度較常年明顯落后,導致美豆上市節奏放慢,也會吸引部分資金進場做多,但美豆巨大的產量遲早要回歸市場消化。
在供應壓力未得到明顯緩解的市場環境下,延遲收割等因素僅能起到放慢市場下跌節奏的作用,并無法帶領市場根本性擺脫弱勢。當前全球經濟前景并不樂觀,大宗商品市場整體需求疲軟,外部經濟環境并不支持豆價持續走高。因此,美豆在經歷短期反彈后,重新走弱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國內豆粕市場因成本傳導特性,將繼續保持與美豆的較強聯動關系,但受飼企剛性需求及油廠為減少壓榨虧損而采取的主動挺價等因素影響,國內豆粕市場尤其是豆粕現貨市場有望延續相對抗跌表現。
對于壓榨企業來說,在遠期低價進口大豆帶來的超過200元/噸的壓榨利潤下,仍應該采取積極銷售遠期基差合同的策略以保住利潤;對于豆粕需求企業來說,應結合自身生產需要,合理控制現貨采購節奏,為防止后期市場一旦走弱出現現貨補跌,不宜在市場短期反彈時擴大庫存周期。同時,可以考慮在期貨市場適當買入豆粕遠月合約建立虛擬庫存。
一周熱點
- 2021-03-22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3-2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大豆質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獲完成5.9%
- 2021-03-22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累計買入387.6萬噸
- 2021-03-22USDA參贊: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計為1億噸
- 2021-03-22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劇減80%
- 2021-03-2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中國連續四天大手筆采購美國供應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