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寬松需求下降豆粕壓力再顯
1.市場行情簡要回顧
從10月份開始,CBOT先后經歷了谷物止跌,美豆止跌,美豆粕領漲,壓榨利潤良好帶動美豆上漲。11月報告之后,在美國豆粕物流預期將會緩解以及南美種植順利等影響,美豆從高位回落。國內豆粕在這段時間也在反映對11、12、1月3個月2100萬噸的大豆巨量到港的預期。雙重因素共振,國內1月豆粕下跌200余點,1-5價差也一度縮窄到100附近。
2.美豆:消息真空期,1060上方壓力明顯
對于美豆來說,龐大的供應壓力已經不言自明。12、1月的消息真空期也讓美豆的波動稍顯無序。美國小麥在俄羅斯出口政策的傳言下勢頭強勁,玉米絕對價格偏低,谷物對大豆的影響有些偏多。而單純從大豆市場看,無論是之前市場炒作的美豆粕物流還是巴西種植,前者將在12月中下旬得到徹底緩解,后者也進入到了最后一周的收尾階段,周一數據顯示巴西大豆播種完成85%,上年同期89%,整體進度已經趕上近年水平。
2.1需求:美豆、美豆粕需求成為近段時間市場交易重心
往年這段時間,需求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截至11月27日2014/15市場年度美豆共出口裝船2031.7萬噸,累計銷售3929萬噸,占計劃出口的83.94%,僅低于去年的同期水平;美豆粕2014/15市場年度出口裝船168.2萬噸,累計銷售745萬噸,遠遠高于近幾年同期水平。尤其美國豆粕,市場的解釋無外乎“阿根廷農民賣貨不積極,印度油籽產量預期不佳”,美豆粕需求旺盛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同時我們注意到今年美豆粕銷售至未知地的量明顯偏高,這個數據讓我們對良好的表象數據產生了質疑。
另一方面,根據我們對油世界的數據跟蹤,2014年自然年度阿根廷共壓榨大豆量可達到3803.2萬噸,環比增加12%。據阿根廷壓榨商的數據,11月份壓榨了320萬噸大豆,去年同期在230萬噸。壓榨商相信在12月份將有足夠的大豆使得他們得以達到260萬噸的壓榨量,去年同期在170萬噸。如果這一數據符合預期,這將會抑制美豆粕未來的需求。
再看美豆銷售,作為進口大國,中國的進口量占到美豆出口量的60%左右。截至11月27日,銷售至中國的美國新豆已經達到2533萬噸,占美豆計劃出口的54%。另一方面,對比當前美灣和巴西一季度的進口成本,通過圖5可知南美升貼水報價已經明顯低于美灣,進口成本相差50-100元/噸有余,繼續大量進口美國新豆動力料不足。當然,如果南美在種植季和收割季不是風調雨順,那么需求還會繼續轉向美國,不過,這是后話。
總之,2月份南美大豆豐產與否才能有個定論,而現在我們更愿意在消息真空期遵從歷史規律,即12月大概率下跌,1月大概率上漲,2月頓挫的說法。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無論美豆粕還是美豆,需求在未來的一個月可能會受到抑制。而之前炒作的美豆粕的物流將會在12月下旬得到緩解的事實可能會助推美豆從高位滑落。
3.豆粕:11、12、1月2100萬噸大豆到港,現貨壓力集中出現在12月中下旬
今年美國裝船極為順利,11、12、1月預期2000萬噸大豆到港,而且現貨至今仍給出正的壓榨利潤利潤,預計12月份國內壓榨量將大幅上升。從油廠基差報價看,11月現貨基差在220元/噸左右,12月份基差在100元/噸左右,對1月份的基差預判在50—100元/噸左右。
3.1供應即將寬松,各地區油廠略感壓力
分地區看,目前山東地區油廠普遍表示,當地大豆到港量低于預期,油廠開機率不高,豆粕庫存較低,以往全國的價格洼地在山東,而近段時間由于融資商信用證問題,融資豆進口偏少,使得山東成了豆粕價格相對較高的地區。但12月中下旬以后將會有多家停機工廠開機。除此之外我們在11月中旬曾走訪過河北某大型油廠,該油廠也反映,河北天津等地在1月之前開工率較高。11月下旬跟隨大商所走訪了華南的幾個油廠,這幾個油廠也紛紛表示盡管當前豆粕銷售無壓力,但隨著大豆陸續到港,12月中下旬現貨壓力將會顯現。
此外,影響豆粕供應的菜粕現貨表現不佳,11月接貨的多頭提貨進度很慢。預計11、12、1月菜籽到港量月均40萬噸,除了楓葉脹庫停機外,其他油廠都在開機,預計2月之前菜粕供應會比較寬松。
3.2需求疲軟, 11月大型飼料廠數據均出現環比下降
今年上半年生豬養殖利潤較差,國家補貼政策對于母豬淘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截至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連續7個月下降,存欄量為4421萬頭;生豬存欄在連續4個月上升后出現小幅下降至43541萬頭。從我們在華南調研的情況看,存欄偏低,養殖利潤不佳,養殖結構改變都使得飼料廠和養殖企業并不太看好明年的豬料消費。從全國幾個大型飼料廠11月已有的數據看,銷量環比出現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由于美豆正處于消息真空期,市場對于出口銷售數據反映得比較靈敏,而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無論是美豆還是美豆粕的需求在未來的一個月可能會受到抑制。對美國國內鐵路運費的跟蹤也可推出對于美豆粕物流的炒作應該已經告一段落。國內方面,當前交易的合理區間已經反映了新豆的進口成本,而供需再次成為國內豆粕市場的主要矛盾。良好的現貨壓榨利潤是油廠有動力開機的根本,大于650萬噸/月的進口量都將轉化成大豆和豆粕庫存的增量。而從我們調研結果看,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也無亮點。內外雙重疊加以及國內供需的共振對于國內豆粕來說壓力不小。
一周熱點
- 2021-03-22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3-2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大豆質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獲完成5.9%
- 2021-03-22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累計買入387.6萬噸
- 2021-03-22USDA參贊: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計為1億噸
- 2021-03-22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劇減80%
- 2021-03-2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中國連續四天大手筆采購美國供應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