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基金在農產品期市持有超百萬手凈多單,然后,市場崩了
最新持倉報告顯示,基金在截至上周二的一周里大手筆增持農產品期市的凈多單,主要是在大豆以及玉米期市大筆做多。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當周,作為投機資金代名詞的管理基金在美國交易的13種農產品期貨和期權上的凈多單增加了147,120手,這也是14個月來的最大單周增持力度;基金凈多單總量也達到113萬手。
基金做多的背景是美國通脹擔憂復蘇。這不由讓我們回想起2月份,當時通脹擔憂也很明顯,而基金在農產品期市的凈多單持倉創下130萬手的歷史最高紀錄。
上周基金做多的主戰場依然是CBOT的谷物和油籽期貨,上周凈買入75,391手,凈多單高達635,532手,創下六個月高位。基金多頭主力進攻方向包括玉米、大豆和豆粕。在大豆方向,基金凈買入19,868手,創下七個月來最大單周增持量。這也是受到豆粕需求的推動,由于飼料用賴氨酸添加劑短缺,促使養殖戶轉而使用天然富含氨基酸的豆粕作為飼料原料。事實上,上周基金多頭在大豆豆粕豆油全線開花,投入資金超過市場預期。從某個角度看,基金大手筆做多即利多也利空:一方面這對提振短線期價構成支持;但是單邊持倉過于龐大,往往引發平倉壓力,稍有風摧草動,短線資金(weak hand)就要溜之大吉。過去一周的突發消息引發的海嘯行情就是完美印證。
就在基金大筆做多之后,周五南非科學家發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Omicron)橫空出世,把西方金融市場以及大宗商品市場震的七葷八素。感恩節過后的黑色星期五成了多頭滑鐵盧。巨大的未知因素引發了莫名恐懼,投機資金紛紛從高風險資產出逃。之前在大豆以及豆粕市場增持的多單已經大部分被咔嚓。自上周二收盤以來,芝加哥1月大豆合約已下跌3.4%,豆粕合約下跌4.8%,而這還沒有算進去本周二的大幅下跌。即使如此,投機資金仍然持有龐大的凈多單。玉米市場動向也和大豆大同小異。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美國活牛和生豬期貨也吸引了大量基金買盤。在芝加哥牲畜期貨上的凈多單增加近3萬手。由于美國對中國的牛肉銷售顯著回升,基金在活牛期市的凈多單達到17023手。美國農業部出口銷售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當周,美國對中國的牛肉凈銷售量為13,800噸,創下今年迄今為止所有市場中最高銷售量,比四周均值暴漲220%。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進口國。在過去五年的進口量就增加了四倍。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豬肉銷售量沒有牛肉那么牛,但是也達到4,363噸,比四周均值高出11.6%。
一周熱點
- 2022-08-29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美國和歐洲玉米單產擔憂 飼糧價格上漲
- 2022-08-25豆粕緊張仍在持續
- 2022-08-232022年小麥市場供需分析
- 2022-08-23基差貿易助玉米貿易雙方實現共贏
- 2022-08-238月22日全國各地最新豆粕價格行情走勢分析
- 2022-08-19南北港口流通回暖 玉米產量尚無定論
- 2022-08-18第八屆 "國際動物腸道生態與健康(中國)高端論壇"(第二輪通知)
- 2022-08-17關于召開第一屆生物飼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的通知(第一輪)
- 2022-08-17玉米:去庫仍然在繼續 注意事件反彈
- 2022-08-16俄羅斯農業部調低小麥、大麥和玉米出口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