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高溫熱害肆虐 優等豆行情不宜看空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8-25
南方高溫天氣肆虐,豫皖蘇鄂大豆生產深受其害,正在收獲的湖北新豆優良率逐漸下降,終端市場由觀望變失望。不過,隨著“伏天”告終,豆制品需求有望逐漸好轉,優等豆行情不宜過度看空。
持續性高溫天氣肆虐,河南、安徽、江蘇和湖北大豆生產深受其害。目前已經確定的是,對正在收獲的湖北新豆影響較大,不同茬口的大豆產量和質量層次分明,商品優良率逐漸下降,質價分化日益加劇,河南、安徽、江蘇豆區高溫持續時間更長,創下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今年大豆自播種以來,各地有效降雨比常年同期少五至六成,給大豆生長帶來嚴重不利影響。高溫熱害已經影響了大豆正常授粉,致使結莢率大幅降低,而進入鼓粒期的此時,正期待著一場降雨出現,雖然單產主要素的結莢偏少,但百粒重增加或提高有效結莢率,或多或少地彌補減產預期。
大豆生長后期有較多不確定性,即將成熟的在生大豆,籽粒與莢皮尚未完全脫離,往往兩天的不利或有利的天氣,就會改變其品質或增、減產趨勢。因此,許多種豆人稱“大豆不扛在肩膀上不算收”。今年全國大豆面積大幅增加,許多分析機構超前渲染行情要走低。
不過,面積增了還要看總產,產量有了仍需看商品性和市場占有率,未來不確定因素較多,需要進一步關注。湖北新季豆優良率由初期的95%逐漸下降,優等級的大豆價格受劣等級豆源入市影響,重回初期價位,二者價差日益分化。終端市場由觀望變失望,部分市場經營主體迅速轉變方向,對不同類“老豆”增量補庫。
南方大范圍的高溫天氣不僅影響了大豆生長,也影響了人員流動和居民生活,豆制品需求經歷了超常年同期的淡季,本周歷時40天的“伏天”將告終,酷熱天氣將陸續改觀,各類學校即將迎來開學季,8月底豆制品需求有望好轉,因此,近期優等級“新、老”豆行情不宜過度看空。
湖北上市范圍擴大 質量價格日益分化
8月16日至17日,人工增雨作業并未給湖北大豆主產區帶來明顯效果,各地高溫天氣持續,干旱程度逐漸升級,田間在生大豆“逼熟”現象日益加重,其質量與早期大豆存在較大差距,百粒重降低,“暗青籽”“葡萄干籽”明顯增多,高地塊或丘陵田更加明顯,而低洼地或江灘地依然有少量優等級豆源,收購商應會分類分倉處理。受新上市的豆源質量影響,早期上市的優等“冀豆12”和“早熟537”重回初期價格高點。
上周末,長江沿線江陵、石首、公安、監利的油菜茬口“雜豆”開始陸續收獲,初期質量差異較大,許多缺水嚴重田塊收獲的豆源,與江灘或低洼田產出的大豆質量相差較大,收購主體對商品性較好的豆源開始分倉,毛糧收購價6400~6500元/噸,收購依然謹慎。本周起,收獲面積將陸續增加,隨著上市范圍擴大,預計這類“雜豆”裝車價將由7000~7100元/噸陸續下行,直至到達6600~6700元/噸邊緣方可企穩,但這種價格是指商品性較好的豆源,占較大比例的三等以外豆源行情仍需視需求主體入市動態決定。
江漢平原的潛江疫情已得到控制,大豆收購和流通恢復正常;仙桃、天門、京山、鐘祥、沙洋等地的“早熟537”余量較大,而“冀豆12”優等級豆源在結束田間收獲之后,收購量日益減少。“冀豆12”裝車價重新回到上市初期7460~7500元/噸的價格,也拉動“早熟537”跟隨上漲,由最低時的7100~7160元/噸回漲到7360~7440元/噸。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早熟537”非正常成熟收獲面積擴增,一些“鐵豆”(水泡不開的那種)明顯增多,這種現象難以避免,其行情將受影響。
隨著上市區域的擴大,“冀豆12”“早熟537”現行價格已經失去優勢,繼續上行難度加大,陸續上市的豆源與前期的優等級大豆將會有700~800元/噸的差價。上周末,已上市的豆源雖然感觀下降,但各品種蛋白含量均在45%~46%之間,做豆制品影響不會太大,終端市場經觀望后,下周起接受度將陸續改變。
收獲面積擴大后,收購壓力將日益加劇,建議各地收購商嚴把質量,切勿混收,以免造成階段性壓倉,從而導致虧損。值得說明的是,湖北產區大面積的晚熟品種有效結莢降低,減產已成定局,但仍有改變其商品性的不確定因素。天氣預報顯示,湖北的高溫天氣將在8月25日以后解除,回歸常年同期均值,若有適量的有效降雨,其商品性將有所改觀,尚需進一步觀察。
黃淮豆區遭遇熱害 區域影響程度不同
黃淮海豆區的河南、安徽、江蘇、山西、陜西等地高溫期自6月中旬開始顯現,各地大豆播期不僅推遲,較嚴重區域因“灼苗”造成多次補種;大豆生長過程中有效降雨較常年同期減少五至六成,花期持續性高溫致使自然授粉嚴重受挫,大豆結莢率較低。8月16日各區域降雨不均衡,高溫的緩解需在“出伏”后方可體現,有效結莢大幅降低,單產下降已成定局。該豆區的山東、河北今年面積擴增較大,高溫天數比上述地區少10~15天,降雨量比常年同期雖然偏少二至三成,但光照充足、干旱較輕,大豆結莢率良好,近期天氣利于鼓粒。
黃淮海豆區的魯、豫、皖“老豆”余量已見底,能作商品的豆源受湖北新季豆高昂的價格和未來入市的質量預期影響,優質類商品豆流通量快速上升。由于各地持豆主體大多存在恐慌情緒,正迎合終端經營主體心理,各地裝車報價在6400~6600元/噸之間,價格差異較大,均有盡早休市的意向,部分劣質豆源流通依然受阻。
備受市場關注的優質豆區江蘇,今年區域間面積有增有減,但總面積基本與去年接近,由于播種期多次“灼苗”,二次、三次補種現象較大面積發生,給后期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許多水產養殖和稻田埂點播的大豆,因高溫熱害提前枯死絕產。大田中單株結莢率較常年下降25%~35%不等,目前正值產量形成關鍵期,有效降雨卻較少,單產下降已成定局,商品性比往年降低,上市時間可能比往年同期推遲。
東北自然條件較好 增產預期助力銷售
東北產區今年大豆面積增幅較大,部分調研機構稱,實際面積比政府指令性擴大豆計劃的數據要多300萬畝,也就是說,在計劃擴增1450萬畝的基礎上,有望增至1750萬畝。目前市場對于這些數據仍然存在爭議,但政府計劃內的增幅應該相差不大。從東北各產區的情況看,大豆生長良好,全面優于常年。當然,各地自然災害中的“大災、小災”年年都有,但自然條件總體較好,“晝晴夜雨”現象較多,光照、雨水充沛,提高了許多行業人士的增產預期,同時也助推持豆主體積極釋放豆源的意向。但距新季豆上市還有近一個月時間,未來天氣仍有較多不確定性,因此,持有少量優質豆源的主體暫時不必恐慌。
與此同時,國儲、省儲、市級儲備拍賣陳豆的動作加快。本周,國儲有兩個不同的拍賣國產豆專場,大慶市級儲備繼上周之后再次投拍,同時國儲又增加了一輪進口大豆50萬噸拍賣專場。一周內四輪拍賣,國儲國產豆既有單向又有雙向競價,拍賣總量2.7989萬噸,加上大慶市級儲備計劃拍賣2.1422萬噸,累計近4.95萬噸拍賣量,究竟能成交多少還要看拍賣底價高低。
從上周五國儲投拍2.595萬噸國產豆和50萬噸進口大豆全部流拍的情形看,不僅底價偏高,也反映出市場對這類豆源的需求較弱。全面流拍后儲備投放仍不停歇,且在后期形同“車輪戰”,增大了市場有效供給,但豆質與現貨有著明顯差異,價格也缺乏優勢。
現貨持豆主體雖有恐慌,但畢竟優質類豆源已經沒有太大壓力,42%以上高蛋白類塔選商品豆和分離的大粒型商品豆表現緊俏,裝車報價堅挺,排除區域優劣勢,主流價格在6500~6600元/噸之間,仍有較多的需求主體;蛋白39.5%~40.5%之間的塔選商品豆受優質豆源匱乏和價格堅挺影響,也明顯體現出抗跌性,主流裝車價在6360~6460元/噸之間;而蛋白含量較低的豆源,受國儲拍賣同類豆質的價格影響,應適度放松挺價意向。
依據上述各主產區情形分析,除湖北大豆產區質量已趨于明朗外,近期將隨質量差異而出現較大價差。湖北豆區是全國新季豆上市最早的區域,價格的形成由市場視質量和需求決定。目前,距東北和黃淮海流域新豆全面上市還有近一個月,各類學校開學季將臨,高溫有望在“出伏”后全面緩解,豆制品需求陸續向好。鑒于市場大部分經營主體庫存偏低,南北產區新季豆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建議銷區市場經營主體適度增倉,不宜過分觀望,對“新、老”豆行情不宜過早看空。
來源:糧油市場報
來源:糧油市場報
上一篇 | 豆粕日評:美豆優良率降至57%
下一篇 |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