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麥還沒跌明白呢,大豆又傳來了壞消息!終于撐不住了
12月的糧食市場就跟中邪了似的,一個跟著一個下跌,這還不算,一個比一個跌得猛。
玉米就不用說了,東北稍稍喘了一口氣,華北山東卻來勁兒了,一個勁兒的壓價,這多少有些情緒失控了。
而小麥呢,跌破了1.5元/斤后市場也快躺平了,之前挺價的心思也明顯變弱了。
雖然說近日小麥也逐漸顯露出止跌的趨勢來,但是市場迷霧不散,還是渾渾噩噩的。
玉米、小麥還沒跌明白呢,大豆忽然也傳來了壞消息——大豆開始下跌了。
不過大豆的下跌我們倒并不意外,就在11月末的時候,我們曾對大豆市場進行過預警,其中就提到,大豆已經站在了下跌的邊緣,眼看就要扛不住了。
這兩年我國大力擴種大豆,也得到了不錯的效果。
比如,在2021年時,我國大豆產量還只有1640萬噸,但是到了2022年,就一下增長到了2028萬噸。
但是量是上去了,需求卻沒跟進,導致大豆豐收后卻無處可去。
去年大豆質量普遍不高,企業不愿收,農民也沒處賣,多虧了國儲收購支撐了市場,并且不看蛋白,一律開收。
所以去年大豆的行情還算是不錯。
但是隱患已經埋下了,畢竟供強需弱,光靠著國儲托市顯然是不能長久了。
所以到了今年,這一情況就變得更加嚴重了。
大豆和玉米不一樣。
玉米雖然也增產了,但是玉米整體需求龐大,且這兩年一直存在需求缺口,所以玉米的供需基本仍處于偏緊狀態中,只是階段性的波動比較明顯。
但是大豆卻是另一番景象。
長期以來,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市場,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進口大豆則主要用于飼用和壓榨,在進口成本走高時,國產大豆也會進入壓榨領域進行補充。
但是國產大豆消費市場頻頻走弱,供應端突然增產后,原本就需求孱弱的市場無法消化這增加的產量,所以市場收購就一直在走弱。
沒辦法,大豆銷不動,國儲只能再次入場托市。
也就是說,國內增產的大豆實際并沒有進入市場消費流通,而是很一部分經由國儲收購變成了庫存。
而進口大豆的數量卻在不斷攀升,于是就形成了“國產大豆進糧庫,進口大豆進市場”的怪圈。
今年就更麻煩,今年大豆質量要明顯好于去年,但是今年國儲收購的價格卻明顯走低了,原因就是大豆太多,或者說優質的大豆太多,市場并不缺豆。
在國儲收購的支撐下,今年大豆雖然說是跌了,但是尚能支撐,豆農也期盼著今年的大豆能夠賣個好價錢。
但是國儲收購從10月份開啟,到現在也收了有一個多月了,部分直屬庫相繼發出即將滿倉的信號,也意味著這一批國儲收購馬上就要結束了。
大豆本來就沒地方可去,現在國儲也要收滿了,于是市場的看跌情緒四起,大豆終于撐不住了。
從目前的豆價來看,已經在2.2-2.4元/斤的位置徘徊了,距離2.5元是越來越遙遠。
不過,參考去年,大豆市場如此孱弱,市場消費又提不起來,后期國儲大概率會再次開收。
但還是那句話,僅靠著國儲收購來支撐市場,大豆肯定走不遠,尤其是今年優質大豆都賣不動,更別說低蛋白豆了。
一周熱點
- 2023-12-06陜西省豆粕減量替代推薦配方審定會順利召開
- 2023-12-05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2023年第34版)
- 2023-12-05關于公布首批畜牧業綠色低碳科技服務專家團名單的函
- 2023-12-04科技引領未來!大北農全面參與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
- 2023-12-04第三屆“草原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2023-12-01新希望與蜀芯豬公司開啟戰略合作,共譜四川生豬種業新篇章
- 2023-12-01豬價未來四個月或先漲后跌
- 2023-11-30小麥和大豆,這兩項國家標準12月1日起實施!
- 2023-11-30【油脂獨家】元旦備貨將至 油脂行情能否如期看漲
- 2023-11-302023年10月份全國生豬產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