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聚焦2019中國飼料發展專題論壇——2019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9-04-17

4月16日,中國飼料發展專題論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廣西沃頓國際大酒店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增強內生動力,提升發展質量,加快轉型升級”,旨在深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養殖業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全國畜牧總站、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在2019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期間舉辦的首場論壇,拉開了2019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系列活動的序幕。

微信圖片_20190422085910.jpg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勛,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振海,農業農村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良彪,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總獸醫師梁紀豪等領導和專家出席論壇開幕式。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為論壇開幕致辭。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勁松主持開幕式。

2018年我國飼料工業持續發展,產業融合加速,上下游聯動效應明顯,帶動養殖業實現產值超過4萬億元,為養殖業節本增效和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鞏固發展畜牧業和飼料工業好形勢,是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具有特殊意義。我國畜牧飼料產業發展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畜牧飼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協調推進“大原料、大安全、大企業、大市場”戰略刻不容緩。為此,此次論壇邀請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勛,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農業農村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陳良彪,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振海,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玉滿,豐尚農牧裝備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周春景等6位行業主管領導和業內知名專家、企業家對大家關心現代種業、三農政策、科技創新、非洲豬瘟影響、行業趨勢以及加工設備變革等主題展開研討。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利庠和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研究員蔡輝益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論壇活動。

主題演講1:當前畜牧業發展形勢與畜牧獸醫工作重點任務 

微信圖片_20190422085944.jpg

演講嘉賓: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俊勛

王俊勛首先針對大家關心的非洲豬瘟防控及生豬生產形勢進行了介紹。他介紹,農業農村部強化疫情排查,及時發現疫情;果斷處置疫情,嚴防二次擴散;嚴管關鍵環節,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加強主動宣傳,科學引導社會輿論,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疫情發生勢頭明顯減緩。但因為非洲豬瘟潛伏期長、傳播途徑多,傳統生產消費方式不利于防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總體不強,疫情跨境傳播風險長期存在等,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下一步,要進一步壓實各方防控責任,落實現行防控方案,強化屠宰環節監管,加快實施分區防控策略。他表示,疫情對養豬業沖擊嚴重,產能大幅下降,養殖場戶不敢補欄,加快能繁母豬的淘汰;豬價提前進入上行周期,全年豬肉明顯減產,豬價可能創歷史新高。而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農業農村部出臺了《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意見》,進一步加強了市場預警引導和調控,全力保證非疫區生豬生產正常流通,并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和服務。他建議廣大養殖場戶在做好生物防控的前提下加強補欄。

對于家禽和牛羊生產形勢,他介紹,今年豬肉減產,從消費替代角度,對家禽牛羊生產發展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但也要防范價格波動風險。今年以來,肉雞生產增長較快,種雞供應偏緊已經緩解,要警惕后期價格風險;蛋雞養殖形勢較好,下半年產能增加較多,警惕明年過剩風險;奶牛養殖積極調整,但進口沖擊大,我國奶業發展還需提水平、高質量、促消費;牛羊肉市場供應偏緊。

他表示,2018年,全國飼料行業運行總體平穩,飼料工業產值和產量雙增長,產品結構適應性調整,行業規模化程度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全年工業飼料總產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5.7%,飼料產品總產量2.28億噸、同比增長2.8%,飼料添加劑總產量1094萬噸、同比增長5.8%;飼料產品表現為“一增兩降”,即配合飼料增加,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下降;從品種上,表現為“豬弱禽強、水產反芻快漲”。

他介紹,從質量安全監管情況看,2018年飼料產品合格率達到93%,獸藥抽檢合格率達到97%,基本消除了飼料和獸藥的系統性質量安全風險。為解決獸用抗菌素殘留超標、飼料中違法違規添加藥物、牛羊生產中非法使用“瘦肉精”等問題隱患,農業農村部一是嚴厲整治獸用抗菌藥濫用,開展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全力推進獸藥二維碼追溯,努力做到“產好藥”“用好藥”“少用藥”。二是加快實施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今后的主要思路是退出除中藥外所有促生產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的商品飼料,對既有促生長又有防治用途的僅保留防治用途,對抗球蟲類和中藥類改為“獸藥字”批準文號,并研究在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中設立專門類別。三是加強牛羊養殖環節“瘦肉精”監管,重點抓養殖、交易、運輸和屠宰等重點環節,聚焦中小規模養殖場戶和屠宰廠點,通過監督抽檢、風險排查、飛行檢查,“加快完善和落實“雙隨機”抽檢制度,實行抽檢分離。飼料、獸藥和養殖企業也一定要落實質量安全第一責任。 

主題演講2:當前“三農”工作的硬任務

微信圖片_20190422090655.jpg

演講嘉賓:農業農村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陳良彪

陳良彪首先介紹了當前“三農”工作的宏觀環境,分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對的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扎實做好農村治理工作,推動新一輪農村改革等6項硬任務。他表示,我們當前最困難的是農村發展遠遠滯后于城鎮發展,當前“三農”工作的三個硬任務是扶貧、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

他表示,提高農業發展質量,要抓住農產品需求變化小型化、特產化、功能化、精致化的“四化”趨勢和農業經營方式種植業的“外部化”和養殖業的“內部化”“兩化”變化,種植業“外部化”即一切生產環節都開始外包;養殖業“內部化”即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和提高經濟效益,幾乎所有的生產環節甚至產前產后的環節,都逐步集中由生產經營主體自我完成。他還表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必須始終堅持小農戶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實現小農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讓小農變大農,小農變強農。

他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一定要保持定力和耐力。千萬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定要明確勾畫出階段性發展目標和推進路線圖,不斷集小勝為大勝,盡量避免村村“農家樂”家家“小旅館”的粗放式發展路子。 

主題演講3:2019飼料行業最新科技成果與發展新趨勢

微信圖片_20190422090700.jpg

演講嘉賓: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發

李德發介紹,我國飼料工業產業規模大,總產量達2.28億噸,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4。產品結構全,已形成飼料加工業、飼料原料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機械工業為主體,飼料科研教育、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統計服務等為支撐的現代飼料產業體系。同時,產品質量優,國際交流廣。但他也表示,飼料工業面臨著養殖結構調整、非洲豬瘟疫情、質量安全和環保壓力持續加大等挑戰,原料供給問題更加突出,抗菌藥減量對行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對行業發展趨勢,他分析,2019年飼料產量將保持穩定,結構調整不斷深入,大豆供給壓力將緩解,玉米產需缺口進一步擴大,玉米供需矛盾可能擴大。

他還介紹了當前國際前沿的抗菌素替代最新成果,為飼料企業開展減控替抗研究提供了思路。 

主題演講4:非洲豬瘟對畜牧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和飼料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微信圖片_20190422090704.jpg

演講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劉玉滿

劉玉滿從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影響講起,從主要畜產品消費變化趨勢、產量變化趨勢和進口變化趨勢等方面,詳細介紹了非洲豬瘟對畜牧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和畜產品貿易變化情況,并進一步分析了非洲豬瘟對飼料行業的影響。他表示,非洲豬瘟疫情的暴發是天災,而并非人禍,抗擊非洲豬瘟精神一場持久戰,但只要應對措施科學有力,疫情將趨緩。我們最終會戰勝疫情,生豬生產也會恢復常態。非洲豬瘟的短期影響大于中長期影響,而其中長期影響將非常有限,還要關注其他因素的中長期影響。 

主題演講5:加快現代畜禽種業建設 筑牢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微信圖片_20190422090707.jpg

演講嘉賓: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楊振海

“豬糧安天下,良種鑄基石。”楊振海表示,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良種決定著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種業在畜牧業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良種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0%。可以說,畜禽種業引領和支撐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了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水平,推動了畜牧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畜牧業的結構調整和差異化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要求“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推動建設種業科技強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要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當前,畜禽種業發展已站在新的起點上。他表示,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畜禽種業快速發展,良種繁育體系不斷完善,種業基礎進一步夯實,已站在新的起點上。一是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成效顯著,我國擁有畜禽地方遺傳資源551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場區庫中保種場165個、保護區24個、基因庫6個,累計保護地方畜禽遺傳資源249個;全國畜牧總站國家級家畜基因庫收集保存104個家畜品種的遺傳材料中,冷凍精液55萬余劑、冷凍胚胎1.5萬余枚,為畜禽遺傳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奠定了基礎。二是育種自主創新水平大幅提升。在本土化培育方面,核心育種場良種登記、性能測定等基礎性育種工作穩步推進;生豬、奶牛和肉牛等引進品種的本土化選育進程加快。在新品種育種創新方面,已培育畜禽新品種、配套系201個;肉牛自主育種達到80%;國產高產祖代蛋雞市場占有率超過60%,黃羽肉雞占據我國肉雞市場近半壁江山,打破了對引進品種的依賴。三是商業化育種蓬勃發展。近年來,畜禽種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市場集中度穩步提高。初步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三是對產業貢獻顯著。2018年,全國肉蛋奶產量分別為8517萬噸、3128萬噸、3075萬噸。人均禽蛋占有量超過發達國家水平,肉類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解決了十三億多人口畜產品有效供給問題。

但他也表示,建設現代畜禽種業還面臨畜禽地方遺傳資源保護形勢嚴峻,畜禽地方遺傳資源開發利用滯后,畜禽育種機制不健全,種畜禽產品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種畜禽企業競爭力弱,種畜禽質量監管薄弱,疫病凈化水平較低等問題,而且不同畜種還有各自特殊的問題。

對于下一步重點工作,他提出,一是持續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修訂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等法規,繼續建設一批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重點加強區域性基因庫建設,深入開展畜禽地方品種登記,組織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適時啟動新品系審定試點,建設綜合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存與研發中心,承擔保種、資源管理、監測預警、特性檢測、技術研發、合作交流、公益服務等任務。

二是加快推進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聚焦奶牛、生豬、肉牛、蛋雞、肉雞和肉羊等6個主要畜種,大力培育新品種、新品系和配套系,系統開展引進品種的本土化選育,打造“華系”品牌。對主要畜種的遺傳改良計劃實施成效進行總結評估,發布白皮書,研究制定遺傳改良計劃升級版,加快新技術研發應用,開啟畜禽育種2.0新時代。針對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借鑒主要畜種遺傳改良模式、機制與經驗,編制水禽、驢、蜜蜂、蠶遺傳改良計劃,加強特色品種資源的選育利用,助推精準扶貧和鄉村產業振興。

三是支持構建“五大公共服務平臺”。構建聯合育種平臺,健全生產性能測定平臺,建設大數據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國家畜禽遺傳評估平臺,建立分子育種技術平臺。

四是大力開展育種評價示范。完善新品種和配套系審定制度,簡化評審程序,優化審定標準;適應“放管服”要求,探索對認定的有實力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及聯合攻關體開辟品種審定綠色通道;研究制訂家畜新品系審定辦法,加快制定相關審定技術規范;定期向社會發布遺傳評估結果,推介優良種畜。

五是加強種畜禽市場監管。一方面,嚴格執行相關進口技術要求,科學評價引進種畜禽的生產性能,防止低水平重復引種;完善相關質量標準,嚴格查處市場上未經審批的進口凍精,確保科學有序進口高質量凍精。另一方面,繼續實施種畜禽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強化對重點種畜禽場跟蹤監測,及時發布種畜禽質量監測結果,督促企業提高種畜禽質量,營造健康有序的種業市場環境。同時,支持種畜禽質量監測中心加強能力建設,提高對假冒偽劣種畜禽的鑒別力,為種畜禽執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

六是推動種畜禽疫病凈化。首先,加強種畜禽健康管理,推動主要動物疫病凈化,強化技術提升和基礎條件建設,從生產源頭提高畜禽生產健康安全水平。第二,堅持以核心育種場為重點,采取從場入手、分步實施、示范帶動、合力推動等方式,開展種畜禽疫病凈化。第三,堅持以核心育種場為重點,采取從場入手、分步實施、示范帶動、合力推動等方式,開展種畜禽疫病凈化。 

主題演講6:飼料加工工藝與加工設備的變革與創新

微信圖片_20190422090714.jpg

演講嘉賓:豐尚農牧裝備有限公司 研究院院長 周春景

飼料加工的關鍵是工藝流程和加工設備,周春景對飼料加工工藝設備自動化、工廠數字化等涉及的先進技術進行了介紹。他表示,設備自動化可降低了操作者勞動強度,也降低了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他強調,產品可靠性是實現智能化工廠的進程,他還從衛生分區和物流、人流等方面分析了飼料工藝的生物安全考量。

此次論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飼料工業協會協辦,大連商品交易所特別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畜牧、飼料管理部門、飼料工業(行業)協會及重點縣畜牧(飼料)站(中心)有關代表人員,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各會員單位及2019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參展企業代表、媒體代表等近800人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