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國新辦舉行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新聞發布會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1-09-08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9月7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猛、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山東省濟南市副市長呂濤介紹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即將在山東開幕,今天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這方面的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是,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先生,山東省副省長李猛先生,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先生,山東省濟南市副市長呂濤先生。
下面,首先有請馬有祥先生作情況介紹。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借此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三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今天我很高興與李猛副省長等一道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與大家交流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的有關情況。下面,我著重介紹會議的基本情況。
糧食安全是全球糧農治理的重要內容。全球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給世界糧食安全帶來重大挑戰。去年1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上指出,中方倡議適時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歡迎二十國集團成員和相關國際組織積極參與。為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倡議,經國務院批準,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山東省人民政府,于9月9日至11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國際糧食減損大會。
大會以“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為主題,主要目的是搭建二十國集團成員、各區域國家代表、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學界等多方參與對話的平臺,探討國際糧食減損挑戰、合作、責任和治理等重大議題。目前,大會已經邀請到了包括意大利、美國、英國、法國、印尼等二十國集團國家農業部長,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等國際機構負責人,以及烏拉圭、塞爾維亞、斐濟、非盟等國家和地區代表線上發言。同時,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智利等15國駐華大使、50多個國家代表、40多位國際知名專家,以及多家跨國企業負責人將出席大會,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農業領域舉辦的最大的一場國際盛會。
召開這次大會,將有助于凝聚國際社會在糧食減損方面的共識,構建全球共同節糧減損的良好氛圍,增強疫情下世界糧食安全韌性;有助于為即將舉辦的世界糧食峰會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儲備成果,勾勒未來合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形成長效合作機制;有助于促進農業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零饑餓、零貧困”目標貢獻力量。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節糧減損。近年來,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和節糧減損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做法。我們非常重視與世界各國開展這方面的合作,在聯合國糧農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框架下推動開展了信息共享、技術交流、人員培訓等合作,特別是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減損和安全保障能力。下一步,我們將以召開本次大會為契機,推動建立國際糧食減損合作機制,共同減少全球糧食損失浪費,共同促進世界糧食安全。
謝謝大家!


謝謝馬有祥副部長的介紹。下面,有請李猛先生作情況介紹。

  山東省副省長李猛: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首先代表山東省人民政府向大家長期以來對山東農業農村等工作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謝!
這次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在山東濟南舉辦,是對我們的關心厚愛也是激勵和鞭策。山東省委、省政府和濟南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成立了高規格領導小組,全力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相關部委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各項的籌備工作進展順利。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
一是精心策劃主題內容。這次大會以“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為主題,采用“線下+線上”形式召開。9月10日上午舉辦現場觀摩活動,下午舉辦開幕式,邀請相關領導致辭,多位國際組織及相關國家代表發言。9月11日,圍繞生產過程減損、產后減損、減少消費浪費,精心策劃了3場主題論壇。會議期間,還將宣布《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并啟動山東省糧食減損行動。
二是積極展示減損成果。大會確定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商河)、中央儲備糧濟南直屬庫有限公司作為兩處現場觀摩點。其中,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中心(商河)將圍繞糧食耕、種、管、收等環節,全方位展示農機作業、育種成果、智能化物聯網系統等內容;中儲糧濟南直屬庫有限公司將圍繞糧食儲存環節,系統展示我國糧庫、企業、農戶儲糧設備及先進技術。同時,我們還制作了糧食減損專題片、觀摩點紀錄片和成果展板,將在大會期間持續展出。
三是持續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邀請中央主要媒體和部分外國媒體參會報道,組織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等自媒體進行集中宣傳,同時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以及戶外的廣告屏、燈光秀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宣傳。會議期間,將設立線上直播間,邀請有關專家在線解讀,增強大會效果。大會結束后,我們還將舉辦發布會及時發布會議成果,持續營造全民重視糧食減損和糧食安全的熱烈氛圍。
四是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在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厲行節約的基礎上,堅持“最高標準、最實措施、最嚴作風、最佳效果”,著眼嘉賓差異化需求,制定了個性化會務接待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大會安保方案、應急處理預案等,反復組織模擬演練,堅決確保服務到位、保障有力。
各位媒體朋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即將隆重召開,希望大家持續關注大會、宣傳大會。也真誠地希望通過大家的牽線搭橋,邀請更多的國內外朋友到山東交流洽談、尋求合作、共謀發展!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邢慧娜:
謝謝李猛副省長的介紹,下面各位媒體朋友可以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據我了解,糧食減損和減少浪費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倡議并首次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謝謝。


 馬有祥:
確實如提問所說,糧食減損和減少浪費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糧食的損失浪費現象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9年糧食及農業狀況》中講到,全球在收獲后到零售前的供應鏈環節內損失的糧食約占到總產量的14%,比例是非常高的。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糧食,14%被損耗掉了。新冠肺炎疫情使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召開首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主要考慮有以下三點:
 一是節糧減損的重要性。民以食為天,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情。實現糧食安全需要“加法”、“減法”一起做。“加法”是千方百計增產,我們國家糧食產量去年達到了6.695億噸,糧食六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減法”是千方百計節約和減損,我們可以簡單算一筆賬,世界糧食年產量大約28億噸。如果世界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2800萬噸糧食的損失。可以多養活多少人呢?大概是約7000萬人。如果我國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減少損失650萬噸,按400公斤糧食一年一人計算,可以養活約1600萬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減損就是增產。糧食生產需要水、土、肥、藥、種等生產要素的投入,按生產一噸糧食需要3畝左右的耕地計算,我國2畝耕地大概生產一噸,世界平均單產較低。世界糧食減損一個百分點,相當于節約耕地8000多萬畝。因此,節糧減損就是節約珍貴的水土資源,減少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的消耗,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這就是節糧減損的重要性。
二是節糧減損的緊迫性。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糧食供應鏈遭受沖擊、價格上漲、供給趨緊,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不斷惡化,有近20個國家采取了糧食出口限制,去年春夏一些國家突發沙漠蝗災,疊加全球疫情影響,常規災害防控難以落實,加劇了糧食安全恐慌,個別國家甚至進入了緊急狀態。據聯合國報告,去年全球至少1.55億人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是近五年的新高。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糧食損失、發達國家糧食浪費問題長期存在。發展中國家的設施差一點、技術差一點,所以損失比較多。發達國家不缺錢、不缺糧,浪費比較多。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所以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意義更加凸顯。
 三是節糧減損的復雜性。節糧減損既涉及到生產、收獲、運輸,又涉及到倉儲、加工、銷售;既涉及到供應,又涉及到消費;既涉及到設施裝備技術,也涉及到思想觀念傳統;既涉及到國內產業鏈、供應鏈,也涉及到國際貿易,涉及范圍非常廣。因此說節糧減損是系統性工程、國際性工程。
所以,在當前背景下我們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概括起來的主要考慮是:節糧減損因為重要所以需要重視,因為緊迫所以需要解決,因為復雜所以需要合作。
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山東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本次國際糧食減損大會落地在山東濟南召開的原因是什么?將會對當地糧食生產減損工作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哪些推動作用?謝謝。


李猛:
首先感謝記者朋友對山東農業的關心關注,這次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的舉辦為推進山東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向農業強省轉變,提供新的機遇。下一步,我們將以現代農業強省突破為目標定位,積極探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徑。具體來說:
一是持續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保障能力。山東是農業大省,我們要堅決扛起農業大省的責任和擔當,確保糧食綜合產能保持在1100億斤左右,生豬產能穩定在5000萬頭左右,肉蛋奶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左右,水產品的產量穩定在800萬噸左右。
二是持續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提升。我們重點培育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個以上,創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產業強鎮1000個,鄉土產業名品村1萬個,實現“一縣一園、一鄉一業、一村一品”。
三是持續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實施農業生產“三評一標”提升行動,推進品種培育、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開展農業清潔生產行動,實現農業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四是持續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深入實施農業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行動,加快數字技術與裝備集成應用和智慧農業發展,積極開展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農業機械化示范創建,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過程機械化。
五是持續加快農業開放發展的步伐。要加快建設國家級和省級農業對外合作“兩區”,農產品出口產業聚集區,深入推進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建設,打造全國農業開放發展引領區。
六是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鞏固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同時,積極推進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釋放政策疊加協同的效應。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

 邢慧娜:
這次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在山東濟南召開,呂市長有什么需要補充的。

  山東省濟南市副市長呂濤:
感謝各位記者對濟南的關心。將本次大會落戶山東濟南是我市積極爭取申辦,經國家主管部委嚴格考察和慎重研究決定的,我市高度重視大會承辦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特別是省農業農村廳具體指導下,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做好大會籌備工作,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謝謝大家。

  中國日報記者:
除了糧食損失和浪費,當前全球糧食市場面臨著震蕩加劇、供應鏈不穩、政策多變等挑戰。請問,中國在強化農業經貿合作,促進全球糧食市場穩定發展方面有哪些打算?謝謝。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
感謝你的提問。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依然流行,今年北美的干旱,國內的洪澇不斷頻發,國際市場糧食價格高位波動,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戰。這種不穩定性還容易引發更多不同層面的解讀。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繼續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推動農業國際合作,分享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經驗和實踐,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在這里我介紹一些情況。這個月到下個月是全球關于糧食領域或者和糧食密切有關的領域活動最多的。一周前,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召開,主題是糧食安全。9日-11日,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即將召開。本月17日、18日二十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在意大利召開。本月22日、23日聯合國糧食峰會召開,全球農業部長們始終聚焦糧食問題。在中國,從最高領導人到農業農村部再到各地方,都對糧食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推進作出貢獻,我們重點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是加強人力資源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這么多年來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中國通過實施對外援助和農業“南南合作”等,已經向非洲、亞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了2000多名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近10萬名所在國農民受到了培訓。在華舉辦將近500多期培訓班,培訓國外專家、專業人員1.1萬名。在作物生產、畜牧業水產養殖、農田水利、農產品加工等各個領域,向需要的國家進行了1500多項技術推廣和示范,帶動項目區平均增產40%-70%,超過150萬戶小農從中受益。烏干達總統曾經專此致信習近平主席,對中方的支持表達感謝。在中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也宣布中國要為非洲2030年之前的糧食安全問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是加強農業科技合作,推動提升國際糧食減損技術支撐能力。多年來,中國已經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80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以及2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500多份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共建了170多個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在育種、農機、植保等領域持續有效地開展了大量工作。
多年以來,我們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把當地的生產能力,特別是發展中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糧食減損的關鍵環節,加強技術、工藝、裝備等方面聯合研發。剛才馬部長提到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是提升生產過程的糧食減損能力,這正好是中國可以大有作為、而且非常有好作為的地方,這個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三是加強政策協調。從全球層面推動糧農治理能力,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合作,圍繞保障全球糧食安全,提高糧食減損能力設置議題,推動各國在糧食安全治理方面形成共識,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國際植保公約等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推動在糧食減損、運輸、檢疫、進出口貿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國際規則,更好地利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平臺,開展信息交流和政策對話協調,促成公平公正的國際糧食市場秩序。
謝謝。
 

  馬有祥:
剛才鵬飛同志就減少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尤其在疫情形勢下,中國怎么為世界糧食安全做貢獻進行了簡單的闡述。我就現在供應鏈不穩、政策多變以及市場波動震蕩這方面我們怎么促進合作作一個簡單介紹。
我們是全球主要糧食生產國、貿易國。一方面通過夯實國內糧食生產,端牢自己的飯碗,這本身也是為世界糧食安全做貢獻。另一方面堅持深化農業對外開放,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促進全球糧食市場穩定。
一是深化農業貿易合作。我們國家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和最大農產品進口國。農產品貿易規模連續四年穩定在2000億美元以上。今年前7個月,中國農產品貿易同比增長25.8%,進口增長33.3%,可以說中國農產品市場的開放為全球農業的穩定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是加強農業投資合作。目前,我們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建立了農業投資合作關系,今后我們將以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合作國民生改善為目標,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區域,以提高當地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為重要內容,穩步擴大農業投資,開展基礎設施、農資農機、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合作,推進農業服務貿易發展,共同提升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水平。
三是強化農業科技合作,加強與各國在良種培育、土壤健康、高產栽培技術、疫病防控、設施農業等方面,提升農業科技對農業支撐力度。
四是開展農業政策交流,推動糧食生產、消費、貿易,在國家間開展廣泛對話,加強交流,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糧農組織以及有關多雙邊機制發揮作用,推動減少不合理的糧食貿易限制,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壁壘增加,我們需要積極進行合作,消除壁壘,為促進全球糧食和農業貿易創造穩定、可預期的外部環境。
我補充這四點,謝謝大家。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促進世界糧食安全”,這對緩解當前疫情下世界糧食安全嚴峻形勢具有重要意義。請問中國有什么打算?準備從哪些方面為促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謝謝。


  馬有祥:
謝謝你的提問,實際剛才第一個問題鵬飛司長的回答已經涉及了,講了三個方面:一是加強人力資源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加強農業科技合作,推動提升國際糧食減損技術支撐能力;三是加強政策協調,推動提高全球糧農治理能力。剛才三個方面,鵬飛司長介紹得比較詳細了,我沒有新的內容補充,供你參考。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記者: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4月出臺了《反食品浪費法》,請問我國在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下一步有哪些打算?謝謝。


 馬有祥:
謝謝您的提問。我們常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減少糧食損失浪費問題,習近平主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采取綜合措施降低各環節的糧食損失浪費。除了剛才提到的中央一號文件有關部署和《反食品浪費法》外,中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全鏈條糧食節約減損工作方案》。這些年中國圍繞糧食損失與浪費進行了積極探索,主要是四方面的減損。
一是設施減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減損基礎,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努力做到旱澇保收,力爭實現每畝年產噸糧。開展田間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強糧食倉儲和流通設施建設,減少農產品的產后損失。通過設施建設來減損。
二是技術減損。推廣糧食減損技術,降低各環節損耗。研發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推進糧食生產的良田、良種、良制、良機、良法“五良融合”,促進生產全程的增糧減損。大力推進機收提質減損,今年夏糧和早稻,因為機收做到了精細化,我們少損失了30億斤的糧食,挽回了150萬噸糧食。倡導適度合理加工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三是防災減損。構建農業防災減災體系,減少災害損失。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氣象災害、病蟲害監測網絡,加強監測預警、綜合防控和災后恢復生產,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制度減損。加強節糧減損宣傳和立法,減少“舌尖上的浪費”,開展“光盤行動”,樹立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社會風尚。實施《反食品浪費法》,推動形成長效機制。
主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節糧減損。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夯實生產基礎,加強科技研發,健全政策體系,強化宣傳引導,減少全產業鏈的損失與浪費。四個方面的減損要長期做下去。世界各國在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方面也有很多經驗做法值得學習借鑒,我們擬在山東濰坊設立國際糧食減損研發交流平臺。濰坊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立了包括糧食在內的諸多產業集群,農業科技與智能裝備水平比較高,探索形成了一些節本增效經驗和業態模式。我們將通過濰坊這個平臺開展國際節糧減損技術經驗交流、創新和試驗,歡迎國際社會積極參與、共享共建。謝謝。

邢慧娜:
最后一個問題。

  中國農村雜志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從長遠來看,節約就是增產,節糧減損相當于糧食增產,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請問,當前我國糧食全產業鏈中有哪些環節需要作出減損轉變?接下來如何建立節糧減損長效機制?謝謝。


 隋鵬飛:
我們已經注意到今年9月下旬舉辦的聯合國糧食峰會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推動糧食系統轉型”。節糧減損是全產業鏈條的,節糧減損也就是增產增收,也就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糧田”。目前受生產條件、技術水平、消費意識等影響,我國糧食損失與浪費在產、收、儲、運、消等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程度存在,都需要作出減損的轉變或者要作出對糧食產業發展的轉型。
在生產環節,就存在播種粗放、用種量偏高等問題。如果用精量播種,更大程度代替粗放播種,在播種時就節約了糧食。比如說,生物災害和自然災害依然是引發糧食損失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斷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就會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在收獲環節,就存在收割機械精細化程度不夠、農機農藝不配套等問題,這都需要強化機械裝備和農業的精準配套,確保更大程度的顆粒歸倉。
在儲運環節,儲運設施裝備落后,儲運途徑不完善,特別是過去對冷鏈體系重視不夠,這些都影響了糧食的儲運。我在東北工作過,到秋收以后,東北的家家院院都堆著玉米,如果稍作改進和完善,就會確保減少玉米收獲以后的損失。
在加工環節,有兩方面問題存在。一方面確實存在著過度加工,這幾年稍微好一些。我們能不能把加工的東西盡可能、多用途地食用掉。另一方面,在國際上還有加工環節有延長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的問題。我們在這些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流通環節,同樣存在流通物流體系和專用性技術裝備不到位的問題。比如可以更好地建設一些糧食接卸專用平臺,更好地健全物流標準化。
在消費環節,需要繼續大力提倡“光盤行動”,避免“舌尖上的浪費”,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消費環節更多是全民意識和行為問題。
所以,節糧減損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到經濟社會、科學技術、政策法規等諸方面因素,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綜合施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作進一步強化和努力:
一是加快科技創新和裝備提升。加強各環節基礎性的科學研究,加快新品種的選育,提升種子質量,提高收獲環節的機械性能和質量,改善烘干、倉儲、物流條件,提升加工工藝和配套裝備。
二是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主要體現在推進標準化生產,推進社會化服務,強化物流體系建設。
三是建立完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制度體系,落實好《反食品浪費法》,進一步強化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意識教育,明確各級政府和全民在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這幾個方面在此次山東濟南舉辦的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的各項議程中,都會予以充分體現。謝謝。

邢慧娜:
大家如果沒有更多的問題,今天的發布會就先到這兒。感謝各位發布人,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