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國外,戰火中的烏克蘭,即將錯過農作物的春耕時機。
世界上主要的糧食作物有小米、玉米和水稻三大類,糧食安全不僅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穩定,也會關系到蕓蕓眾生的生存。黑土地是生產糧食最主要的產區,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中溫帶濕潤地區,植被茂密,擁有大量的枯枝落葉,而到了冬季,這一地區通常較為寒冷,微生物活性差,枯枝落葉被分解利用較少,能夠大量進入土壤轉化為有機質,黑土的有機質含量能夠達到3%至10%左右。
烏克蘭平原地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包括小麥、大麥和甜菜,是前蘇聯時期的“面包籃子”,也被稱為“歐洲糧倉”。烏克蘭是世界重要的糧食出口國,烏克蘭是世界上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對于世界很多國家來說,烏克蘭的糧食至關重要。
農業生產必須“不違農時”,一年之計在于春,在該種植作物的時候就要種植,如果錯過了種植時間,那就會錯過一年的農業收成。如今,俄烏沖突一月有余,當前正值烏克蘭春播的時節,受戰爭因素影響,烏克蘭全境農業播種面積可能會減少30%。這一情況將會直接影響那些進口烏克蘭糧食的國家,特別是那些來自烏克蘭的糧食占比超過30%的五十多個國家。有學者預計,今年全球可能爆發糧食危機。
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受限,造成能源價格上升推升化肥價格上漲,進一步惡化農業生產。以氮肥為例,主要材料是合成氨。合成氨NH3是怎么來的?氨來自空氣中的氮氣,氫現在主要來自天然氣,成本低、污染少,比例占到80%。
農業,不僅僅是吃飯,還連著工業。2020年烏克蘭玉米主要出口目的國為中國(28.31%)、荷蘭(10.5%)、埃及(10.4%)、西班牙(9.41%)、伊朗(4.58%)、韓國(4.55%)。如果少了烏克蘭,我們的玉米來源將只有一家——那就是美國。
對于烏克蘭來說,其主要的春耕作物有玉米、小米、水稻、高粱、葵花、大豆和春大麥(58%),播種時間集中在3-5月,收獲時間從7月開始會陸續持續到10月下旬。而冬耕作物包括了冬大麥(42%)、小麥和菜籽,冬季播種時間為每年的9-10月,并在次年的7-8月收獲。其中玉米、大麥、葵花油和葵花粕是其主要種植和出口作物,而葵花油的出口量在世界總出口量的占比中高達50%。
今年的國際市場上,由于南美受到干旱影響而造成的大豆減產,東南亞因為勞工問題而產生的棕櫚油減產,加之美國和巴西大豆的種植面積和單產的瓶頸,油脂油料本就因為供應端的緊俏而價格不斷上漲。而在谷物方面,烏克蘭也在世界出口方面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其大麥和玉米的產量基本都用于出口,其出口量能占據世界總出口量的10%左右,新作的減產預期很有可能造成新一輪的糧食危機。
再看國內,我們必須全力保證疫情沖擊下的農業重鎮吉林省。
2021年,吉林省糧食總產量首次達到807.84億斤,比上年增加47.24億斤,凈增量居全國第二位。糧食單產941.3斤/畝,比上年增加48.7斤/畝,超過全國平均單產水平21.6%。吉林省糧食總產增長率在全國十大產糧大省中排名第一。
吉林省地處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坐擁享譽世界的黑土帶核心區,糧食生產是吉林農業的首要任務。吉林山水林田湖草資源豐富,東部大森林、西部大草原、中部大糧倉,人均耕地面積是全國平均水平2倍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的明顯資源優勢,同時作為老工業基地,具有謀劃打造農產品和食品加工業的能力。
吉林省地處東北黃金玉米帶,氣候、土壤等條件非常適宜玉米的生長,而且品質上乘。吉林省玉米面積占全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0%左右,玉米產量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70%左右,玉米總產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調出量多年一直居全國第一位。
目前吉林省面臨的問題包括:
•購買農資有困難?,F在疫情防控期間,農民出去買農資和讓送農資的車輛進村都存在一定困難。
•購買農資的資金到位有困難。東北很多農民的糧還沒賣,賣糧也需要流通,自己拉出去賣或者外面來收購,都存在交通困難。另外能收購糧食的人,因為銀行大部分沒上班,貸不下來款,也存在資金問題。
•開春要處理秸稈,翻地,備壟也需要時間。處理秸稈翻地都需要農機,也需要買柴油。
•如果是種水稻,需要拉育苗土,扣大棚,買種子。
目前,吉林省疫情仍高位水平,各項防控工作刻不容緩。政府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近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24場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春耕準備情況。
吉林省政府制定工作方案,著力解決滯留長春、吉林兩市農民返鄉春耕問題,在防控疫情前提下,允許兩地農民返鄉種地,切實做到農時一天不耽誤,農戶一戶不落下,耕地一畝不撂荒。
對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下擺入戶和農機具檢修加強調度,截至4月3日,全省備春耕種子到戶到位率91.17%,化肥到戶到位率73.99%,與近年同期平均數據相比,種子略快,化肥基本持平。
吉林省水稻育秧一般從4月中旬開始,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有早育秧習慣的農戶沒有受到影響,如疫情較重的長春市九臺區其塔木鎮戢家村和新鮮村,部分農戶的苗床土和育秧棚均準備就緒,已開始浸種。
吉林省的疫情即將清零,時間緊迫,我們相信東北的春耕一定不會耽誤。
(來源:Alpha 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