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的專欄文章中,我提到“領導力”是一個歷史概念。有些類似,“瘋狂”也是一個歷史概念。法國著名學者福柯研究過人們對瘋狂的看法的戲劇性變化。在現代社會,發瘋被看作疾病,但在中世紀,發瘋通常被認為是無害的,一些人甚至認為發瘋者在知覺方面“天賦異稟”。
組織領域的學術大師詹姆斯•馬奇提出,瘋狂與天才是領導力中的根本難題之一。我在《領導力的第二本書:從經典學領導力》一書中介紹了馬奇的如下觀點。
偉大的領導者常常被形容為天才,看得比別人更遠、更準,因此也敢冒風險。然而,這樣的領導者似乎不符合組織對更安全、更可靠的行為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合乎情理,因為大多數的新想法是愚蠢的,因此被忽略掉是合適的。盡管偉大的領導者具有離經叛道的特征,但是大多數的離經叛道者如果當上領導者只會帶來災難。因此,領導力面臨這樣的難題:我們如何區分那是有創造性的天才,還是胡言亂語的瘋子?
我反復強調:領導力的核心是動員群眾解決難題,而解決難題要求改變現有的方式。問題是:新方式有許多可能性,我們如何知道哪一種是對的?我們如何識別哪一種是天才的想法,哪一種只是瘋言瘋語?答案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許多后來被認為是天才的主意,最初都被看作瘋子的囈語。
因此,領導者必須要有些瘋狂。(是的,我知道這樣說有些瘋狂。)領導者相信自己能夠塑造自己,相信講故事可以改變世界,相信自己的失敗是上天的恩賜,相信學習的最好方式是教別人……這些都是有些瘋狂的念頭。
領導者必須“瘋狂”,這樣才會想要改變現狀,才會想象未來的新的可能性,才會堅信我們可以靠行動創造新的現實。但是,必須“有些”瘋狂,而不能完全瘋狂:必須要密切聯系群眾,而不能單qiang匹馬地挑戰風車;必須要反思和質疑自己,而不能過度沉迷于已有的假設;必須要深思問題,而不能滿足于最明顯的那個答案……
喬布斯曾經被驅逐出自己創立的公司,似乎可以歸因于過度瘋狂。而他回歸蘋果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功,也許是因為他找到了瘋狂的適當劑量。但在喬布斯看來,這個世界依然缺乏瘋狂。1997年,重返蘋果的他推出了這個著名的廣告:
致瘋狂的人。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愿安于現狀。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尋常事物。他們推動人類向前邁進。或許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領導者必須有些瘋狂。你是過度瘋狂,還是缺乏瘋狂?
作者介紹:劉瀾,領導力專家,正道領導力中心(www.taoleader.com)創始人,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出版有多部中英文領導力著作,最新著作為《領導力的第一本書:聽大師講領導力》和《領導力的第二本書:從經典學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