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效培訓可不是喊口號做游戲!
現在培訓界普遍存在浮躁、空洞、虛幻的毛病。
講師抓不住問題的本質,信口開河,點綴的是夸張的形體動作,將培訓變成理論的敘述以及技巧***的天堂,聽課的企業員工也根本沒有什么思路、想法,在一種近乎盲目和麻木的驅使下任憑所謂的激情來渲染自己情緒,釋放自己心靈。
實際是這些“大師”沒有在內容上花精力,卻在形式上下功夫,尤其是在于培訓內容無關的自己包裝上下功夫;課堂里講臺之上的“大師”裝腔作勢、上竄下跳、擠眉弄眼,就像在“說相聲”、“講評書”、“演小品”。
更甚至于講些帶有顏色之類的笑話來帶動所謂的氣氛;他們吹噓自己忙得很,并且在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巡回培訓;一個培訓主題課程動輒就是兩三天,培訓過程雖然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廉價的掌聲也不絕于耳,但接受培訓的人們僅僅是一笑而過,鮮有收獲;他們為了迎合培訓市場的浮躁心理,挖空心思制造很多噱頭再加上花里胡梢、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大于內容的培訓,表面看是讓受眾遠離了枯燥的管理思想詮釋,真正結果還是受眾遠離了培訓真諦的精髓,收獲寥寥。
真不知聽眾們聽了會對今后的工作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更有甚者,一些講師還借助所謂對聽眾***的方式,大肆吹噓夸大自己的經歷。
事實上,這樣的培訓方式早就念歪了經。遺憾的是,講師和聽眾還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目前,國內很多企業的管理層都在把培訓當作時尚潮流追逐,從領導者、中高層管理者甚至到普通員工,都在盲目追隨熱點課程,急功近利。
《企業需要怎樣的培訓師?》
------這是我2008年10月23日發表在《中華工商時報》上重頭文章題目。
我在文章中重點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一個培訓師除了熟悉企業戰略品牌塑造與管理的理論框架及企業戰略制定流程外,具備極其豐富的實戰經驗才是根本!
也就是說,一個合格的培訓導師應該是一個具有豐富營銷實戰經驗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出身學府,而甚至連“一根針都沒有親身賣過的人”。只有自身本來就具有豐富的營銷實戰經驗,能看到當前存在問題之所在,并能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有的放矢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才能使得自己的培訓引發大家的共鳴,須知所有參訓的學員都是市場實踐者。
許多企業在選擇培訓時,希望聽到某某“大師”一兩天所謂的培訓課程,吃了培訓“快餐”就會很快有奇效;他們將一些所謂的“大師”傳得神乎其神,仿佛是普度眾生的靈丹妙藥。
其實,現在的很多培訓都已經變了味道了,害慘了很多急于解決問題的企業。
有很多機構所謂的“培訓”,都是本著打一***換一個地方的原則,要么課程教材通用、千篇一律;要么內容教條、形而上學,培訓方式過于呆板、陳舊,缺乏創新,在會議室里訓人或者是教條般地講死理論,沒有真正實戰的案例;要么就是一些所謂的“大師”在裝腔作勢,沒有經過市場的歷練就敢指揮企業該如何如何,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于斐老師認為,最好的培訓是以實戰、實用、實效為根本目的,強調量身定做的低成本實戰性,打破以往眾多培訓課程空洞說教,照本宣科之陋習。因為只有擁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對國內外在品牌塑造與管理上典型的成功與失敗的企業案例的背景與解決過程有清晰的脈絡和解析,使學員對企業大背景、出現某個問題時的小背景,再到思維過程、競爭環境、以及解決之道***辦法沿著一條清晰的思路去發現和獲取過程中的知識,從而從理論和具體案例上發散開來,對學員進行“舉一反三”的引導。還有無論是面對中層還是高層學員,授課及演講風格都應當是輕松、活潑和略帶幽默的。這一點非常重要。須知,自從離開課堂后,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在不斷的“動”中生存。枯燥的***會使得大家非常痛苦和乏味。
而我們藍哥智洋實戰商學院在為眾多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培訓時無一例外的都是這么做的。
在培訓之前詳細了解企業的情況和當前遇到的瓶頸與問題,在根據當前的市場情況和企業的實力,拿出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只有這樣做,才能算是真正的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實用性。不是說自己是大師自己就真的是了,那些所謂的學院派在學校里可能能被稱作老師,可是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師的。
真正的大師是經過市場歷練,在摸爬滾打中鍛煉出來的,特殊的經歷和獨到的眼光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應該提醒企業的是,培訓機構的素質良莠不齊,為了避免自己的損失應該擦亮眼睛找尋有實戰實力的機構進行合作才是,不然只能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找到為企業量身定做的培訓才是最重要的。
一般來講,企業尋找并確定營銷培訓師,都存在以下一些相似的問題。
一、找尋營銷培訓師方向模糊
企業尋找營銷培訓師,普遍采取的辦法是與培訓公司溝通或者外包給培訓公司,這是最快也最省的一種方式之一。但是,相對于大多數國內中小型企業而言,企業尋找營銷培訓師的時候,一般是現實中需要提升或者需要解決問題等的時候,實際上培訓承載著在“知識、技能、態度”某方面的發展,相對銷量提升、份額提高等具體指標來講,可能對企業有其它不可比擬的重要性。所以,不但應該多種方式來找,如同“大海撈針”還得講究原則“絲絲入扣”。
例如,首先是確定在本行業還是一些在某些方面有建樹的實戰型職業經理人演化的講師,這就是一個困惑企業培訓部門的普遍問題。
如果是一些行業,行業的營銷能力不強,需要開拓與突破行業的營銷能力限制,那么,選取一些既有多年豐富經驗,又一直在進行總結,同時又形成自己的營銷體系的國際一線品牌出來的職業經理人作營銷培訓師是最合適的。他們能給企業以最有沖擊力、最有效的借鑒與啟示,能使企業獲得競爭對手沒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二、缺乏培訓師雙方溝通
現實中會存在大量這樣的問題。企業往往會通過各種媒體知道培訓公司或者營銷培訓師的聯系方式,但大多最后都是在與培訓公司或營銷培訓師的助理溝通,很少能與營銷培訓師進行直線聯系。這在很多情況下存在信息沒傳達到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無論是日程、合作形式、企業應該讓培訓師知道的一些基本情況,還是課程內容與課程需求等等,最好第一時間讓講師知曉或者與其溝通調整,這是培訓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企業將培訓需求到達培訓師后,企業只能將其當作培訓項目的開始,而不能當作完結,下一步就全是培訓師的事情了。
三、迷信培訓師案例講解
很多企業只要一請講師,不能缺的要求肯定有必須有案例,最好是同行業的,最好是直接的競爭對手的,最好是一些標桿企業的。其實,案例培訓現在存在很大的誤區。
案例教學,沒有分析與總結,不能與現實有一定的聯系,就成了故事會。由于案例的另一面解釋實際就是“事情”或者“故事”,學員當然喜歡,但一定要記住案例是用來分析與總結所用,是通過分析總結出來經驗以后,能否給企業帶來啟發,能否將經驗嫁接到企業自己的應用與實踐當中。所以,有的企業要求講師要講案例,他只能從國外的一些教材或者大家都在講但情況一點也不同的案例,雖然生動,但對企業來講,可能一點用處都沒有。
案例教學,如果太多案例,就變成了資料累積,在課堂上就顯得很散,顯得堆砌。案例教學,如果選的案例不能為企業所用,會浪費掉整個的培訓時間。所以,企業要求的案例教學,有時也得三思。**160;
十多年來,作為整體市場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藍哥智洋機構實戰培訓,產品、服務都在隨著企業的不同特點不斷升級,旨在為企業提供相關行業的最新研發技術及市場信息,促進企業發展,加強企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力,同時為樹立企業品牌、企業形象、擴大銷售渠道、加強企業研發和創新提供有效資源平臺。
這個才是培訓行業的真正出路。
一周熱點
- 2023-08-25姜黃等藥食兩用提取輔料成分及其可用途徑
- 2023-08-25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丨水產養殖股集體大漲,水產品企業紛紛回應!專家:不用恐慌,不用過度囤鹽!
- 2023-08-25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會議暨第三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
- 2023-08-23天氣擾動影響延續,玉米能否走出低迷?
- 2023-08-232023年7月四川省飼料生產情況
- 2023-08-22尹力會見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
- 2023-08-222023年7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3-08-21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證明工作的 通知
- 2023-08-21豬市走勢:八九月份是凍品出庫高峰期,建議順時出欄,及時鎖定利潤,避免因二次育肥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 2023-08-18生豬產業當下與未來如何?業內大咖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