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優秀的領導者對人都有天然的關注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9-04-11

CEO在企業不同階段的關鍵任務是什么?早期企業在戰略上容易犯哪些錯誤?潛在的優秀領導者有哪些共同特征?CEO如何進行時間管理?面對壓力與孤獨,創業者如何自我調節?看看聯想控股總裁、君聯資本董事長、君聯資本企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朱立南先生怎么說。

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在初創期,最應該關注的問題是什么?隨著企業的發展,CEO的關注重點有什么變化? 

朱立南:在企業的初創期,最重要的事就是怎么活下來。這個時候一把手要全力以赴,把重心放在業務上,而且要親力親為。

要活下來,主要關注兩個方面:第一,怎么把業務做出來,把你的idea實現;第二,有沒有錢,能不能找到資源,去幫助你實現第一步的目標。否則業務做出來了,錢沒了,企業也會死掉。所以,創業者要在很早期就把融資作為一項重要能力去學習。

這個階段,也應該開始對人的關注了,比如說關鍵技術的持有者,或者對業務有特殊作用的個人,怎么都不能讓他走掉。但通常這時還沒有升級到系統思考組織發展的層面。

第一階段業務做出來以后,一把手就要開始考慮企業如何可持續發展了。這時候就開始戰略性的思考,時間會更長一些,體系會更完整一些,除了短期目標以外,還要考慮企業的愿景、實現的方法和路徑,以及支撐這個目標相應的組織體系和關鍵人才。所以,戰略是在第二階段才逐步形成的,在企業活下來都成問題的時候,是不會去考慮如何可持續發展的。

與此同時,或者稍晚一點,就應該考慮班子的問題。在搭班子時,不要要求班子一上來就達到群策群力的狀態,這是很難的。先是要找到合適的人,把架子搭起來,然后再跟核心班子成員去建立信任,想辦法激勵他們。隨著企業走向成熟,再考慮形成一個非常堅實的班子來支持公司更長期的發展。走完這三個階段,企業應該就從初創期進入到了擴展期。

戰略、運營與組織,在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涉及,但不同時期重點不一樣,一開始肯定是想生意本身,讓企業活下去,第二步開始進行一些戰略性思考,慢慢進入到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階段,之后才是建立一個相對完備的組織體系去支持戰略的執行。有一些企業家在想戰略的時候,沒有把戰略跟戰略執行有效地結合起來,如果你制定的戰略沒有人幫你一起去實現的話,那肯定是不行的。 

對于戰略的思考,需要靠CEO自身的提升和學習,如果有好的指導人,也會有所幫助,至少可以讓CEO提早一點跳出來,考慮他下一步應該考慮的事情,這個也許就是脫穎而出的關鍵。

早期企業的戰略是定出來的還是打出來的?環境一直在變化,小公司的戰略相應地調整也特別快,這時如何保證戰略的執行?

朱立南:戰略是在打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的,在創業早期,叫“策略”也許比“戰略”更為恰當,這個時候要解決的是這兩年怎么發展的問題,通常沒有上升到中長期戰略的概念。

隨著環境的變化,企業的戰略也極有可能發生調整。變化是永恒的,沒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從起始到今天做的事情都一樣,至少得隨著行業的變化而變化。CEO要具備在變化過程當中理性思考、實時調整、找到正確路徑的能力。

在調整的過程中,有的企業看起來像一只鳥在籠子里亂飛,讓人感覺今天想做這個,明天想做那個,但其實CEO心里是有判斷的,他在尋找唯一的出口,哪天找到了,就展翅飛翔了;也有人確實是沒定力,胡思亂想,朝令夕改。

還有一種調整,是企業“身體強壯”一點了,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在主營業務之外拓展出很多新業務,或者看到跟公司業務相關的外延部分能掙錢,覺得順手就掙了,因此在該聚焦的方向上精力就分散了,甚至因此錯過了成長的最佳時機,被對手趕超。盲目多元化的失敗案例很多,lose focus是創業當中的一個大忌。這種情況還是戰略沒有想清楚,不知道真正奠定企業價值的核心在什么地方。

這個過程中,還要考慮戰略調整和執行的問題。好多小企業處于“亂撞”的階段,員工特別迷惑,說好的東西一會兒又變了,那到底還執行不執行?所以戰略調整要讓員工也明白,不能CEO自己想完了以后就動手,下面的人還不知道,沒緩過神兒來呢。

君聯資本創立早期開戰略會時,我會讓很多人參與進來,通過參與思考和討論的過程,讓大家理解公司為什么這么做。有的CEO覺得在戰略上沒有必要和那么多人商量,的確,這個過程的目的并不是集思廣益,而是要讓大家知道、理解這個事情,如果說企業出現困難,得讓大家知道我們為什么出現困難,要怎么做才能熬過去,有這兩點就夠了,不要要求所有員工都給出一個good  idea

在業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怎樣選拔好的干部?

朱立南:談到選人,我也嘗試過很多方法,比如“小馬拉大車”、輪崗,或者是長期的觀察跟輔導,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個立竿見影發現人才的有效方法,通常是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有潛力的人才逐漸顯現出來。

大家做事兒都很努力,背景也都很優秀,那誰有可能成為領導者呢?我個人認為有三個特質可以參考。首先,有潛質成為優秀領導者的人,通常在很早期就開始有對“人”的問題有意識了。我們看到業界很優秀的領導者,在“人”的方面都比較有能力。誰更有同理心,誰在關注“事”的同時會關注“人”,哪怕團隊很小,他知道怎么去激勵,怎么去指導,這個很重要。

每個人的關注方式不太一樣,有人會用比較炫目的方式去激勵大家,也有人對團隊成員有深刻的理解,大家能感受到他的信任,得到很實質性的支持。總之,對“人”能夠有所關注可能是成為一個干部的潛在特質。如果一個人“事”的方面做得很優秀,但是對“人”的關注完全沒有意識的話,突然身居高位以后,他會不知所措,甚至可能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對待“人”的問題。

第二個就是系統性思考的能力。有的人對單點的問題敏感度很高,反應很快,這樣的人很聰明,但未必能夠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個人比他下面所有人反應都快,那他下面很難出來很優秀的人。有的人把自己放在一個戰略規劃者的角度,他知道如何更體系化、更有邏輯地去考慮問題,也更系統、全面。

剩下的就是性格底層的東西,很難說有哪些共同特征,但是至少我見到的好的領導者內心都是很tough的。不管表面多溫柔,當真正面對困難時他不害怕,出了問題知道怎么去解決。最糟的情況就是色厲內荏,碰到事以后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公司沒崩潰自己先崩潰了,這樣的人很難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所以對人天然的關注、系統性思考能力和內心的堅強,在這三方面比較突出的人,成為一個領導者的幾率會更高一些。發現這種有潛質人,有意識地給他一些機會,在過程當中再去給他一些指導。 比如領導一個項目或者一個小團隊,給他一些稍微超過現有經驗和能力的負荷,也就是所謂的“小馬拉大車”,但是擔子也不要加得太狠,拉太重會累死的。

公司早期還小時,可能CEO一個人說了算就行,隨著發展壯大,該如何決策? 

朱立南:一個好的CEO,必須能夠找到一群人愿意跟他一起戰斗。至于誰說了算的問題,一般來說就是“聽大多數人意見,與少數人商量,一把手說了算”。但不要認為一把手什么都能說了算,一個明智的一把手要知道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是可以做出正確判斷的。比如帶兵打仗的過程當中,需要令行禁止的時候,肯定需要他來決斷,但他也要意識到自己有沒有能力去決斷,沒有的話,寧愿退一步,聽聽其他人的意見,不行再及時調整。

這個度的把握,取決于一把手對自身的認知,如果他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什么都應該由他說了算,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也有很多很英明的CEO,在早期的時候事事說得都對,做得都比別人好,因此忽略了班子的重要性。但總有一天他自己不行的時候,恐怕就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了。

公司里通常沒人敢隨便評價一個CEO,因此CEO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這是自我進步的源泉。當一個CEO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時,怎么辦?一個是自己學習,提升對行業和業務的認知層次;一個是請教高人;一個是跟班子討論,大家研討的結果可能比CEO一個人簡單的想法好很多。

您認為領導力體現在哪些方面?怎么提升?

朱立南:抱負遠大、學習能力強、做事務實、為人大氣,這些個體素質非常重要,但我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光是自己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看他對整個組織、對人的關注。

領導力是領導一個團隊的能力,是讓大家分享你的missionvision,愿意跟著你做事,哪怕很困難,哪怕初期沒有多少錢,也相信你能把他帶往成功。

能做到這點,不能僅靠個人的素質和以身作則,還要在業務繁忙的情況下,仍不缺乏對人的關注跟重視,知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這個對“人”的關注,不僅僅局限在核心團隊,還包括中層甚至全員,比如班子成員之間的互信、中層干部的管理能力培養以及整個組織的戰斗力。

有一些領導者挺辛苦,天天忙著開會、參加各種項目,但是對“人”不關注,缺乏同理心,沒法跟人建立很強的互信,不能夠去激勵、凝聚他人。這種情況在企業早期可能還行,等企業做大了以后CEO會覺得乏力。所以CEO在關注“事”的同時要關注“人”,知道“人”與“事”是如何互動的,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專家型創業者容易投入過多精力在業務和技術上,對管理的關注不夠,該如何調整?

朱立南:在一些行業,比如醫藥行業,有一些專家創業很成功,他們通常除了專家的特質以外,還有提升企業素質的能力。有的專家很明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他能夠找到好的運營人才來做,自己stay back,或者作為董事長來控制大局。這個取決于這個專家本身的稟賦和進化,有沒有足夠的胸懷去招賢納士,有沒有比較清醒的自我認知,認清自己的短板、長板,并在未來通過組織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

有的專家型CEO容易投入很多時間在業務和技術上,這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要引進各種各樣的新模式、新技術,他不去一線感受的話,可能會脫離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但是作為一把手,不能把它當成一個重要的工作,好像不做夠一定的時間不過癮一樣,還是要跳出來,調整好自己的時間配置。

對于創業期的CEO來說,時間應該如何分配?有哪些時間管理的好方法?

朱立南:CEO的時間管理沒有什么訣竅,最重要的就是投入。絕大多數成功的企業家都是超出常人的勤奮,如果你不付出150%的時間,怎么能成功呢?100%的時間考慮企業怎么活下去,20-30%的時間考慮長期發展的策略跟組織建設問題,還有20%時間自我學習。

創業初期,CEO容易犯的通病是把所有時間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忽略了其他的事。想在一段時間內把業務做成,其他的完全不管不顧,結果產品做成了,突然發現錢沒了,那企業不就死了嗎? 

所以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要知道有哪幾件事情要做,再去配置自己的時間。配置的方法就是超負荷地工作,尤其是在中國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就得靠足夠的投入去取得成功。

這里提到的學習,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絕不僅僅是看書這些方式。對于CEO來說,學習的很大一部分時間應該是思考。思考就是在總結規律,把前面的事情認真想一想,再有針對性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完成自己的螺旋式上升,這種學習效率比較高。如果說天天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辦法騰出時間來學習的話,那估計今后要為這個時間買單。

創業CEO肩負重任,壓力往往無法與人訴說,應該如何排解這種心理上的壓力和精神上的孤獨?

朱立南:創業企業的CEO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所以成功者的內心都比較tough,這是一個前提。但既使一個人再剛強,也會有一些壓力過大,或者說精神上感到十分孤獨的時候。

首先,在公司內部還是要有一個志同道合、心心相映的班子,班子里要有你可以與之傾談的朋友。他的水平可能和你有差異,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你,也不能給出你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但他會給你一些安慰,這就足夠了。如果班子里只能討論業務,那其實算不上班子。是否所有班子成員都能去傾談呢?也未必,還是要找你可以無條件信任、有朋友特征的人。

在公司外部也要有朋友,跟外部的朋友去傾訴這個排解方法會更好一點,因為他完全聽不明白,又是你特別好的朋友,會對你表示高度理解,該打氣的時候打氣,該安撫的時候安撫。一覺醒來,你會覺得也沒啥大不了的,這就是你的日常,是你應該面對的現實。

最終還是回歸到對自己的認知,CEO這個角色,一定是壓力伴隨著光環而來的,你要學會主動管理它。學會放松,防止自己崩潰,把困難當成是常態,暗示自己也就是這么回事兒的話,至少不會被外力直接摧毀,還有一層自我保護。

還有一種排解壓力的方式是自嘲、自黑,多點幽默感,天天一本正經容易憋出毛病來。有一個名人說過,“當人家很成功的時候你一定要覺得他是運氣,這樣你才能解釋自己為什么不能成功”。其實這也是告訴自己別太在意一時的成敗得失。如果沒有這種心態的話,總有人比你成功,那你還活不活了?一般商業組織里發展得比較好的人,都是心智比較健全,內心比較剛強,看問題也比較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