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立道》第二十八章觀聽
來源: 作者: 紅林主人 時間: 2023-03-07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立道》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講解了君主的“參伍之道”,為什么要參伍,就是要獲取人與事的真與全。“參伍”是因為我們的認知有局限性,關于這個話題在這里不多說,我曾經多次論說過。總之,做為一國之君的君主其本質還是人,是人就受到認知局限的約束,對人與事不能直接的去認知,只能通過“參伍之道”來獲得事物的全部或部分的真實信息。
我們總講“實事求是”,可如何才能獲得“實事”呢?在那個信息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君主只能通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獲得的信息來綜合分析事物的真實面貌,并以此做為臣子功過賞罰的依據。用結果來應證臣子事前的言論,就能知道臣子的功過與智蠢。通過多方面的對比,發現臣子的差距與過失并加以斥責。
我們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其實,事物間的差別本就是先天存在的,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人的自主意識,決定了我們人為的將這種先天的差別做對比,就出現了高低與好壞,甚至是對錯。人類社會就此脫離自然界開始了自己獨立的發展體系,各類問題就此出現,我們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有差別但和諧,而人類社會是比差別求平衡。一切總想最好的,無法容忍不好的存在,也許這就是人類或是智能生物存在并發展的基礎。
君主發現了臣子的差距與錯誤就必須要斥責,并希望能改進,如不分析總結歸納,臣子就會輕視君主,不斥責,臣子就會結黨犯上。總之,參伍的目就是“行參以謀多,揆伍以責失”,多方驗證,獲得更多的謀略與臣子做事的功效,多方對比,找到臣子的差距與錯誤,加以斥責改進。
參伍的途徑無外乎看與聽,參伍的目的無外乎知真與假,那知道了真假后,該怎么辦呢?韓非子認為“觀聽之勢,其征在比周而賞異也,誅毋謁(yè)而罪同。”意思是:觀察臣下行為和聽取臣下意見的一般情況是:臣下有緊密勾結的跡象,君主就獎賞那些與之離異的人;臣下知道奸情而不告發,君主就將他和壞人治同樣的罪。
君主治臣首防臣子結黨營私。所以韓非子將此條強調列出,告訴君主如果發現臣子有結黨的跡象,處理的辦法就是獎賞那些遠離結黨臣子的人,以此來表明君主的立場,警告那些結黨的臣子。而對于知情不報的臣子,君主要將其與奸臣一起處罰,因為他們的“心”壞了,從本質上來說與奸臣無異。朝堂之上,君主需要的是臣子非白即黑,臣子要態度明確,立場堅定,不能忽左忽右,處于灰色地帶。君主不能容忍臣子的灰色想法,更不會容忍知情不報,這是欺君罔上。
我們常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君主兼聽完后,還要綜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那么君主綜合分析的依據或是辦法是什么呢?韓非子的策略是“言會眾端,必揆(kuí)之以地,謀之以天,驗之以物,參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觀矣。”意思是:對于言論,要匯合各方面的情況,一定要根據地利加以衡量,參照天時加以思考,運用物理加以驗證,適應人情加以分析。這四方面的情況都符合了,就可以了解是非了。
天下事物,莫屬自然,離不開“道”與“理”。“道”雖無形無相,卻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所以韓非子依據就是天地之道,物人之理。君主掌握了最為基本的事物發展規律,再從事與人的本性出發就能大致歸納總結出人與事的真實性來。比如,大災之年,朝廷賑災,對于賑災之事的參伍,只要從各方信息中得到百姓均有糧吃,無民餓死,就可知道這件事辦的有成效。結果導向式的“參伍”更能說明問題。
【觀聽之勢,其征在比周而賞異也,誅毋謁(yè)而罪同。言會眾端,必揆(kuí)之以地,謀之以天,驗之以物,參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觀矣。】
圣賢的智慧是如此的務實。從古傳承到令的經典,都是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不管是解決精神世界的問題,還是解決世俗世界的問題,經典都會給出答案。歷經幾千年的驗證,我們無須懷疑經典的對錯,照作就好。信仰只所以有力量,就是一個字“信”。深悉觀聽之勢,可知人事之真,萬物皆循道理,無一例外。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立道》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講解了君主的“參伍之道”,為什么要參伍,就是要獲取人與事的真與全。“參伍”是因為我們的認知有局限性,關于這個話題在這里不多說,我曾經多次論說過。總之,做為一國之君的君主其本質還是人,是人就受到認知局限的約束,對人與事不能直接的去認知,只能通過“參伍之道”來獲得事物的全部或部分的真實信息。
我們總講“實事求是”,可如何才能獲得“實事”呢?在那個信息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君主只能通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獲得的信息來綜合分析事物的真實面貌,并以此做為臣子功過賞罰的依據。用結果來應證臣子事前的言論,就能知道臣子的功過與智蠢。通過多方面的對比,發現臣子的差距與過失并加以斥責。
我們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其實,事物間的差別本就是先天存在的,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人的自主意識,決定了我們人為的將這種先天的差別做對比,就出現了高低與好壞,甚至是對錯。人類社會就此脫離自然界開始了自己獨立的發展體系,各類問題就此出現,我們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有差別但和諧,而人類社會是比差別求平衡。一切總想最好的,無法容忍不好的存在,也許這就是人類或是智能生物存在并發展的基礎。
君主發現了臣子的差距與錯誤就必須要斥責,并希望能改進,如不分析總結歸納,臣子就會輕視君主,不斥責,臣子就會結黨犯上。總之,參伍的目就是“行參以謀多,揆伍以責失”,多方驗證,獲得更多的謀略與臣子做事的功效,多方對比,找到臣子的差距與錯誤,加以斥責改進。
參伍的途徑無外乎看與聽,參伍的目的無外乎知真與假,那知道了真假后,該怎么辦呢?韓非子認為“觀聽之勢,其征在比周而賞異也,誅毋謁(yè)而罪同。”意思是:觀察臣下行為和聽取臣下意見的一般情況是:臣下有緊密勾結的跡象,君主就獎賞那些與之離異的人;臣下知道奸情而不告發,君主就將他和壞人治同樣的罪。
君主治臣首防臣子結黨營私。所以韓非子將此條強調列出,告訴君主如果發現臣子有結黨的跡象,處理的辦法就是獎賞那些遠離結黨臣子的人,以此來表明君主的立場,警告那些結黨的臣子。而對于知情不報的臣子,君主要將其與奸臣一起處罰,因為他們的“心”壞了,從本質上來說與奸臣無異。朝堂之上,君主需要的是臣子非白即黑,臣子要態度明確,立場堅定,不能忽左忽右,處于灰色地帶。君主不能容忍臣子的灰色想法,更不會容忍知情不報,這是欺君罔上。
我們常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君主兼聽完后,還要綜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那么君主綜合分析的依據或是辦法是什么呢?韓非子的策略是“言會眾端,必揆(kuí)之以地,謀之以天,驗之以物,參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觀矣。”意思是:對于言論,要匯合各方面的情況,一定要根據地利加以衡量,參照天時加以思考,運用物理加以驗證,適應人情加以分析。這四方面的情況都符合了,就可以了解是非了。
天下事物,莫屬自然,離不開“道”與“理”。“道”雖無形無相,卻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所以韓非子依據就是天地之道,物人之理。君主掌握了最為基本的事物發展規律,再從事與人的本性出發就能大致歸納總結出人與事的真實性來。比如,大災之年,朝廷賑災,對于賑災之事的參伍,只要從各方信息中得到百姓均有糧吃,無民餓死,就可知道這件事辦的有成效。結果導向式的“參伍”更能說明問題。
【觀聽之勢,其征在比周而賞異也,誅毋謁(yè)而罪同。言會眾端,必揆(kuí)之以地,謀之以天,驗之以物,參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觀矣。】
圣賢的智慧是如此的務實。從古傳承到令的經典,都是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不管是解決精神世界的問題,還是解決世俗世界的問題,經典都會給出答案。歷經幾千年的驗證,我們無須懷疑經典的對錯,照作就好。信仰只所以有力量,就是一個字“信”。深悉觀聽之勢,可知人事之真,萬物皆循道理,無一例外。
上一篇 | 焦慮無效,2023不想瞎忙就要學會這一點
下一篇 | 暫無
一周熱點
- 2023-03-06第十九屆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全球)高層論壇【第一輪通知】
- 2023-03-032022年度全國白羽肉雞屠宰量排名公布
- 2023-03-03新修訂的畜牧法3月1日起施行 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 2023-03-02喜報│科為博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2023-03-02新希望六和榮獲“2022中國企業慈善公益500強”
- 2023-03-022022年全國白羽肉雞屠宰量分省排名
- 2023-03-02已順利產下56頭仔豬!安徽首批體細胞克隆地方豬培育成功
- 2023-02-28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規范畜禽養殖用藥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3-02-28統計局:2022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9227萬噸,創歷史新高
- 2023-02-28正大水產品事業線程興總裁一行蒞臨通威座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