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順利產下56頭仔豬!安徽首批體細胞克隆地方豬培育成功

安徽省首批體細胞克隆定遠豬順利誕生
3月1日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動物科技學院殷宗俊教授團隊開展的定遠豬體細胞克隆和胚胎移植實驗獲得成功,4頭通過胚胎移植受孕的大白母豬,順利產下56頭全身被毛黑色、健康狀況良好的定遠豬仔豬,胎均產仔數14頭。本次研究的胚胎移植受孕率和產仔數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定遠豬是我國優良地方品種之一,是原產安徽省江淮之間的古老地方品種,具有繁殖力高、耐粗飼、肉質優良、適應性強等優點,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的基因庫,也是今后培育自有知識產權良種豬的寶貴素材。2022年上半年,在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及精準鑒定項目及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殷宗俊團隊采集了安徽省淮豬(定遠豬、皖北豬、霍壽黑豬)、圩豬、安慶六白豬、皖南花豬和皖南黑豬等7個地方豬品種/品系350頭豬(覆蓋全部血統)的組織、基因和精液樣本,開展了安徽省地方豬種的組織樣、基因組和凍精等全方位的生物保存,實現了安徽省地方豬遺傳資源的活體+生物雙重保存體系,有效保障了地方豬遺傳基因庫。之后,課題組在安徽省生豬良種聯合攻關、國家生豬種業提升項目、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的支持下,聯合安徽省大自然種豬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創源生物公司,開展了定遠豬體細胞克隆研究,經過種豬采集組織樣品、培養克隆胚胎、篩選代孕母豬等一系列步驟,于10月完成5頭代孕母豬的體細胞克隆胚胎移植,4頭成功懷胎。相對于常規的活體保存和凍精保存方式,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優勢在于,只需采集優秀種豬的耳緣組織,分離培養成纖維細胞,再利用核移植技術生產胚胎,就能讓這些優秀個體重生。這種長效保存技術既規避了引進活豬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風險,也極大地挽救了瀕臨滅絕的地方種質資源。特別是在非洲豬瘟等重大疫情下,對保護地方豬種質資源和現實可持續生產,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體細胞克隆定遠豬的成功分娩,標志著安徽省已經全面掌握地方豬遺傳資源體細胞凍存方式,實現了遺傳資源的長期保存和活體恢復,優質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工作邁上了新的高度,也意味著向實現安徽省種業振興邁出了關鍵一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一周熱點
- 2023-04-27豬價止跌反彈隱憂仍存 下半年市場效益如何
- 2023-04-27大北農集團華有(江門)科技園盛大奠基
- 2023-04-26校企合作就業育人,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鐘登華為新希望授牌
- 2023-04-262023年第一期獸藥質量監督抽檢情況
- 2023-04-25關于表彰2022年度河北省飼料行業先進的決定
- 2023-04-25我國已經基本端穩“肉盤子”
- 2023-04-25豬糧比徘徊于過度下跌一級預警線附近 生豬市場短期或偏強運行
- 2023-04-244月份國內豆粕現貨價格持續上漲 五月或實質性緩解
- 2023-04-242023年1-3月四川省飼料生產情況
- 2023-04-24陜西省一季度飼料生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