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一)牛巴貝西焦蟲病 該病潛伏期為9--15天,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熱。病牛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或消失,反芻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視粘膜黃染,有點狀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紅色乃至醬油色。紅細胞減少,血紅素指數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內死亡。輕癥病畜幾天后體溫下降,恢復較慢。
(二)牛泰勒焦蟲病 該病潛伏期14--20天,病初體表淋巴結腫痛,體溫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頓,結膜潮紅。中期體表淋巴結顯著腫大,為正常的2--5倍。反芻停止,先便秘后腹瀉,糞中帶血絲。可視粘膜有出血斑點。步態蹣跚,起立困難。后期結膜蒼白,黃染,在眼瞼和尾部皮膚較薄的部位出現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紅色出血斑點,病牛臥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患病牛要及早治療,撲滅體表的蜱。良好的飼養管理和護理對愈后有良好的效果。
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和臨床癥狀,結合耳靜脈采血涂片鏡
檢發現蟲體,確診此病為牛巴貝斯焦蟲病。
預防: 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病畜的同時,重點應放在消滅一定范圍內的硬蜱。在夏季應著重消滅牛體上的幼蟲和若蟲,
以杜絕本病的發生和傳播。
病因: 牛焦蟲病是由蜱為媒介而傳播的一種蟲媒傳染病。焦蟲寄生于黃牛、水牛和奶牛的紅細胞內,主要臨床癥狀是高熱貧血或黃疸,反芻停止,泌乳停止,食欲減退,消瘦嚴重者則造成死亡。該病是由焦蟲在蜱體內繁殖,牛、羊放牧時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發和地方流行為主,多發生于夏秋季節,以7--9月份為發病高峰期。有病區當地牛發病率較低,死亡率約為40%;由無病區運進有病區的牛發病率高,死亡率可達60%--92%。 引起牛焦蟲病的焦蟲可分為牛巴貝西焦蟲病和牛環形泰勒焦蟲病兩種。
治療: 對病畜進行精心護理,及時治療,在強心、健胃整腸、補液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下列特效藥物來消滅病原體:
1.黃色素(錐黃素):按每公斤體重3毫克-4毫克(每頭不超過2克),用生理鹽水配成1%溶液,過濾后,煮沸消毒30分鐘,降溫至30℃靜脈注射。
2.貝尼爾(三氮脒):按每公斤體重3毫克-4毫克,用生理鹽水配成5%溶液,過濾后滅菌,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