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
此病分為隱性型和臨床型兩種。患隱性乳房炎時,病原雖已侵入乳房,但還未產生臨床癥狀。一般用肉眼觀察不到乳房和乳汁的變化,必須經過細菌學的診斷試驗才能確診。描床型乳房炎患牛,肉眼可以見到乳房和乳汁的變化。輕癥病牛乳房腫脹,疼痛或疼痛不明顯,乳汁稀薄、清淡,最初擠出的乳汁有絮狀物,食欲和體溫可能都正常,但奶產量略下降。重癥者一個或多個乳區患病,患病乳區呈不同程度充血、腫脹,溫熱和疼痛,有的出現奶頭皮膚塊狀和大片壞死,泌乳量減少或停止,乳汁稀薄,常混有膿塊。同時還出現全身癥狀,精神不振,食欲減遲,全身寒顫,有時體溫上升到41℃以上,心跳加快。嚴重時,眼球下陷,常水瀉,大便惡臭,體力衰竭,臥地不起,最后因敗血癥而死亡。
防治措施
為了防止乳房炎的發生,應注意牛舍、運動場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定期消毒,消滅蚊蠅,預防外傷,保護好乳房。擠奶前用50℃的溫水洗凈乳房及乳頭,并同時進行按摩。再用含1:4000的漂白粉液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揩凈乳房及乳頭。擠完乳后,用0.5%腆溶液或3%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浴乳頭。擠奶器及用具在使用前均應拆洗并嚴格消毒,內胎可放在85℃熱水中浸泡滅菌。手工擠奶應采用拳握式,不可用拉扯式。對乳房水腫和思乳房炎的母牛,不要用機器擠奶,最好用手工擠奶,擠出的奶集中處理。每次擠奶時,應將手臂洗凈消毒。為了防止在干奶期發生乳房炎,一般在母牛停奶后,從每個乳頭注入以20—40萬國際單位青霉素、鏈霉素40萬國際單位和20毫升花生油作成的泥懸液,并經常注意干奶母中乳房的變化情況,發現異狀,及時治療。
乳房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消滅病原苗,控制炎癥的發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防止敗血癥的發生。當乳房發生腫脹,乳汁分泌不暢時,一般可采用熱敷(急性期不可熱敷)和按摩,增加擠奶次數,盡量把奶擠凈。對重癥病牛,可在患部搽lO%魚石脂軟膏,并用青霉素40萬國際單位、鏈霉素50—100萬國際單位、蒸餾水50一100毫升,一次注入乳頭內,每日注入2次。對嚴重病牛,除局部用藥外,還應作全身治療。一般用慶大霉素作肌肉或靜脈注射,每次10毫升(每毫升含40毫克),連用3—5天,或靜脈注射四環素,每公斤體重注射10毫克,每天注射一次。如高熱、失水和中毒。可靜脈注射葡萄糖、碳酸氫鈉、安鈉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