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養管理 » 正文

規模豬場幾種重要傳染病的免疫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豬病的種類很多,在規模豬場也不例外,豬的某些傳染病仍然是當前養豬業的大敵,而免疫接種是預防這些傳染病的重要手段。為了搞好豬的免疫接種,現將危害嚴重的幾種傳染病的免疫程序簡單介紹如下:

  一 豬瘟

  (一)病因和流行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各種年齡的豬只均可感染發病,是目前危害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傳染病之一。但由于過去長期弱毒疫苗的接種,絕大多數豬只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豬瘟抗體,所以豬瘟的發生和流行出現了許多新特點,如急性、亞急性的很少見,溫和型的較多,流行速度也較緩慢,其癥狀也不夠典型,流行范圍較局限化等等

  (二)診斷:

  單憑臨床癥狀診斷豬瘟有一定困難,常需要通過臨床觀察、流行病學調查、剖檢以及實驗室檢驗等進行綜合判斷才能確診。

  (三)預防的基本原則:

  1、在引進種豬時要作好就地免疫,待產生免疫后再引入,引入后也要注意隔離觀察。

  2、加強飼養管理和定期消毒。

  3、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1)在清凈場可采取仔豬20日齡首免、60日齡二免。

  母豬產仔后、斷奶前接種;

  后備豬配種前接種;

  公豬每半年接種一次。

  (2)在疫區或受威脅區,新生仔豬可采取乳前接種、60日齡二免。以后每半年一次。

  總之,對豬瘟的預防和控制不能單靠免疫接種,應從多方面提高豬的群體免疫水平,清除亞臨床感染和惡性循環,才能控制和消滅豬瘟。

  二 豬肺疫

  豬肺疫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俗稱鎖喉瘋。特征是呈現出急性敗血癥的變化,咽喉部腫脹、呼吸困難和急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

  (一)病原:本菌屬于革蘭氏陰性菌,用美蘭或瑞氏染色呈明顯的兩極性著色。本菌的抵抗力很低,一般的化學消毒藥在數分鐘內均可將其殺死。

  (二)流行:豬肺疫一般為散發,雖無明顯的季節性,但仍以雨季發生較多,有時并可呈現地方性流行。長途運輸、氣侯劇變、營養不良是促使其發生的常見誘因。

  (三)癥狀: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最急性的常表現為突然死亡,全身呈敗血癥變化,纖維素性胸膜肺炎,呼吸困難、痙攣性干咳等癥狀。慢性的則多見于流行的后期,主要表現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腸炎。

  (四)診斷:豬肺疫以中小豬發病較多,參考發病季節、臨床表現:高熱、咽喉部腫脹、呼吸困難以及剖檢時的敗血癥變化和纖維素性肺炎即能確診。必要時作細菌學檢查。

  (五)治療:多用抗菌素,如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六)預防: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定期免疫接種。常用的菌苗有兩種:

  1、豬肺疫內蒙系弱毒菌苗:只能口服不能注射,大小豬均用30億個活菌劑量拌在飼料中口服,免疫期為十個月。

  2、豬肺疫EO—630弱毒菌苗,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為六個月。

  新生仔豬在60日齡時接種,成年豬春秋兩季定期接種。

  三 豬丹毒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以高燒、敗血癥、皮膚疹塊等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

  (一)病原:豬丹毒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對外界環境因素抵抗力很強,對熱比較敏感。一般化學消毒藥對豬丹毒桿菌均有較強的殺傷力,抗菌素中以青霉素最為敏感。

  (二)癥狀和流行:本病主要發生于3—12個月齡的豬。流行初期,病豬常急性死亡,皮膚發紺。亞急性的出現疹塊和高燒。慢性的可表現非化濃性關節炎。其流行季節多在雨季。

  (三)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和解剖變化一般可作出診斷,但細菌學檢查則是診斷豬丹毒病的可靠方法。

  (四)治療:青霉素治療有特效,其次是土霉素和四環素,磺胺類無效。

  (五)預防:主要是自繁自養,搞好衛生消毒,加強檢疫和預防接種。

  接種程序: 仔豬60日齡時接種豬丹毒弱毒苗,劑量按標簽說明。成年豬春秋兩季注射。

  四 仔豬付傷寒

  仔豬付傷寒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主要侵害2—4月齡的仔豬,6月齡以上的豬較少發病。

  (一)病原:病原可分為豬霍亂沙門氏桿菌和豬傷寒沙門氏桿菌。當病原菌處在豬的臟器內或糞便中時,對外界環境中的不利因素抵抗力較強,對消毒藥的抵抗力不強。

  (二)流行特點: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但以20日齡至4月齡的仔豬發病較多,特別是斷奶前后的仔豬最易發生。

  (三)癥狀: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型多發生于斷奶前后的仔豬,常在不出現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突然死亡,病程稍長的則表現下痢,皮膚發紺、結膜炎等癥狀。慢性型的主要病變在盲腸和大結腸上,可見腸壁淋巴結腫脹、壞死和潰瘍,表面被履有灰黃色麩皮樣物質,肝臟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常見到針尖大或粟粒大灰白色的壞死灶,這是仔豬付傷寒的特征性病變。

  (四)診斷:在一般情況下根據臨床表現和剖檢變化即可診斷,對有些急性病例診斷有困時,可采肝、脾病料作細菌學分離鑒定。

  (五)防治措施:

  治療:對單純仔豬付傷寒可用抗菌素如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改善環境,減少應激。作好預防接種:

  給出生后30日齡以上的仔豬或斷奶仔豬按規定劑量免疫接種仔豬付傷寒弱毒菌苗,免疫期為九個月。

  五 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以排黃色稀糞為主要癥狀的一種傳染病。

  (一)病原: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

  (二)流行特點;主要發生于3日齡左右的乳豬,7日齡以上的乳豬發病較少。環境衛生不好的發病較多,即使衛生條件好的也可能發生,所以有人認為母豬攜帶致病性大腸桿菌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三)癥狀:最急性的可于出生后10多個小時突然死亡,多在生后2—3天拉黃色稀糞,很快脫水消瘦不食,最后衰竭死亡。剖檢變化:主要變化為急性卡他性胃腸炎,以十二指腸粘膜變化最為嚴重,空腸和回腸次之,腸內容物呈黃色稀薄水樣等。

  (四)治療:常用抗菌素或其他抗菌藥物治療,但最好在用藥前能作出藥敏試驗以選出最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

  (五)預防:1、產房要徹底消毒。 2、母豬上產床前要洗澡刷拭。

  3、母豬產前35-40天和15—20天兩次注射仔豬大腸桿菌腹泄菌苗(三價苗)。

  六 細小病毒病

  豬細小病毒病又稱為豬繁殖障礙病,各種類型的豬均可感染本病,但除了懷孕母豬以外,其他各類豬感染本病后均無明顯的臨床癥狀。

  (一)病原;為細小病毒科的豬細小病毒,對熱、對消毒藥和酸、堿的抵抗力均很強,可在被污染的豬舍內生存數月之久。

  (二)流行特點:豬是唯一的易感動物,病豬和帶毒豬是傳染源,一般經口、鼻和交配感染,胎兒也可經子宮內感染。多發生于春夏季或母豬產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時間。

  (三)癥狀:僅懷孕母豬感染后有臨床表現,以病毒對懷孕期母豬感染時間早晚的不同,可分別造成母豬產木乃伊、死胎、流產或弱仔等不同現象,產后母豬有的表現發情不正常或久配不孕等。 剖檢:主要表現為母豬子宮內膜的炎癥,胎兒有被溶解吸收現象,或充血、水腫、木乃伊壞死等病變。

  (四)預防:

  1、引進種豬要作好檢疫和隔離觀察。 2、疫區:可對后備豬在配種前30天和15天兩次注射豬細小病毒滅活苗各5毫升。種公豬每半年注射一次滅活苗。

  七 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接觸性傳染病,以蹄冠、口腔、乳房等處的皮膚或黏膜出現水泡或爛斑為特征,也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

  (一)病原: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變性的特點,目前已知道有七個不同的血清型,A型和O型分布最廣危害最大,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這些病毒對外界環境因素和化學消毒藥抵抗力很強,對高溫和酸堿的抵抗力較差。

  (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和秋季氣侯較寒冷的時候多發,傳染性極強,可直線和間接傳播,病豬和帶毒豬是最主要的直接傳染源,排泄物污染物及動物昆蟲鳥類等則可造成間接傳播,病毒隨風引起的氣源性傳播在口蹄疫流行方面可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癥狀:病初體溫上升,相繼在蹄冠、蹄踵、趾間、口腔、黏膜、乳房、鼻腔等處出現水泡和爛斑,母豬泌乳量下降,初生仔豬和哺乳仔豬發病后,常因急性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四)剖檢;一般表現消瘦,口底、鼻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現水泡,重癥的豬可見有虎斑心、急性胃腸炎等,仔豬大多數呈現敗血癥的癥狀。

  (五)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剖檢及流行病學調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則必須結合實驗室診斷。

  (六)防制:少量發生時,須采用綜合緊急防制措施,包括:撲殺和淘汰病豬、隔離、封鎖、消毒、疫苗接種等。確有必要治療時以加強飼養管理、預防并發感染為原則,有條件的還可用痊愈血清或全血進行治療。

  預防接種:用口蹄疫滅活油苗,按標簽規定劑量在豬耳后皮下接種,免疫保護期可以達到六個月。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