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斷要點:
(蟲體特征) 豬蛔蟲新鮮蟲體呈粉紅稍帶黃白色,體表光滑,是一種形似蚯蚓,前后兩頭稍尖的圓柱狀大型線蟲。;雄蟲長約12-25厘米,尾端向腹部卷曲。雌蟲長約30~35厘米,后端直而不卷曲。
(生活史) 一條成熟雌蟲24小時內可產卵10-20萬個,隨糞便排出的新鮮蟲卵,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下,經三周左右發育成為成熟蟲卵后才能感染豬只。具有感染性的蟲卵,隨著飼料或飲水被豬吞食后,先入胃腸,在小腸中幼蟲逸出卵殼后,鉆入小腸壁,隨血液或直接經組織而進入肝臟,再隨血液經有心室而達肺臟,如不能到達肺臟時即死亡。幼蟲至肺微血管中后稍停留一段時期再經肺泡上行到氣管中,由咳嗽等動作而再被吞咽,-經食道、胃,再至小腸中長大而成成蟲。一個感染性蟲卵從豬吃后到發育成成蟲,約須2-2·5個月。一般在豬小腸中寄生期約為7-10個月,最后隨糞便自然排出體外。
(癥狀) 成年豬抵抗力較強,故一般無明顯癥狀。對仔豬危害嚴重,在幼蟲侵襲肺臟而引起蛔蟲性肺炎時,主要表現體溫升高,咳嗽,呼吸喘急,食欲減退及精神倦怠等癥狀。在成蟲寄生階段的初期,可出現異嗜現象。一般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食欲減退,發育不良,皮毛粗亂,消瘦,輕微腹瀉,腹痛,貧血等癥狀。當腸道中寄生的蟲體過多時,可弓[起腸管的阻塞,病豬表現腹痛癥狀。有時蟲體鉆入膽管,病豬因膽管的堵塞而表現腹痛及黃疸等癥狀,常引起死亡。
(剖檢) 蟲體寄生少時,一般無顯著病變。如多量感染時,在初期多表現肺炎病變,肺的表面或切面出現暗紅色斑點。由于 幼蟲的移行,常在肝上形成不定形的灰白色斑點及硬變6如蛔蟲鉆入膽管,可在膽管內發現蟲體。如大量成蟲寄生于小腸時,可見腸粘膜卡他性炎癥。如由于蟲體過多引起腸阻塞而造成腸破裂時,可見到腹膜炎和腹腔出血。
(診斷) 一般幼豬體型消瘦、發育不良就可懷疑為此病。但確診需在糞便或尸體的腸道中發現蟲體,或對2個月齡以上的豬作糞便蟲卵檢查。近有用皮內變態反應診斷法診斷豬蛔蟲病。該法需經實驗室制出豬蛔蟲抗原;并需掌握其判定標準始能進行。
(2)預防與治療:豬糞便經過堆積發酵或沼氣發酵處理后方可作為農用,以防止蛔蟲卵散播。預防性驅蟲,成年豬最好每年驅蟲2次,2-8月齡的小豬應每隔2個月驅蟲一次。圈面、墻壁、
用具可用50℃一75℃的熱水沖洗,對污染的場地用生石灰:2%一5%熱堿水(60℃以上)及5%-10%石炭酸液進行噴灑,均可殺滅蛔蟲卵。發現病豬要及時驅蟲。最好是在發育為成蟲前驅蟲,這樣即可消滅豬蛔蟲對豬的危害,又可避免糞中帶有蟲卵。治療措施如下:
①左旋咪唑:用量7-8毫克/公斤,一次內服或肌注。
②噻嘧啶:20-30毫克/公斤,混入飼料一次內服。
③磷酸哌嗪、硫酸哌嗪:200毫克/公斤,一次混入飼料內服。
④潮霉素B:按12毫克/公斤的比例,混入飼料連續投飼數周。
⑤越霉素A:根據四川省養豬研究所(1988)研究,用越霉素A(得利肥素)按10毫克/公斤比例混入飼料,連續投飼2個月,效果最佳,并有預防感染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作用。
⑥靈特(Rintal):按lo毫克/公斤用藥量口服,一次療效100%。
⑦甲苯咪唑:20毫克/公斤,一次口服,療效可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