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養管理 » 正文

農區禽病發生的特點、原因及其對策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調查表明,禽病仍是制約農區養禽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飼養戶普遍反映,養禽最擔心的就是禽發病。筆者在二十多年的農區禽病診治工作中,對禽病發生的特點、成因進行了觀察、分析,并提出了防制對策,現敘述如下:

  1 禽病發生的主要特點

  1.1 傳染病危害嚴重

  據疫病普查,到目前為止對我國養禽業構成威脅和危害的疾病有70~80種,是80年代30多種的2倍多,其中傳染病最多,約占禽病總數的75%以上,成為禽病防制的主要內容。

  1.2 疾病種類繁多復雜

  新城疫、禽出敗、雞白痢、鴨瘟等老病常年不斷發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雞傳貧、減蛋綜合征、番鴨細小病毒病、鴨傳染性漿膜炎等等新病又不斷出現。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過去只獨發于雞,而現在發現鵝、鴨、雉雞等也可發生;雞白痢過去認為只發生于雛雞,現在中雞也感染;大腸桿菌病現在還出現了腦型、腫頭型、眼型等新類型。

  1.3 典型疾病非典型化

  獸醫實踐中常常發現不少疾病不像教科書中所描述的典型癥狀和病理變化,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現——即非典型化。如雞新城疫、雞白痢、傳染性法氏囊病、大腸桿菌病等都出現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廣泛,發病率也較高。給診治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1.4 混合感染危害加劇

  臨診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病毒性混合感染,如雞法氏囊病與新城疫、新城疫與傳支、雛番鴨的細小病毒病與小鵝瘟等;有病毒性與細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與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等;細菌性混合感染,如雞大腸桿菌病與沙門氏桿菌病等。

  1.5 條件性病原變為非條件性病原

  眾所周知,大腸桿菌屬條件性致病菌,當機體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時,才使動物發病。而現在發現它也是一種原發性致病菌,它不僅通過消化道而且多數通過呼吸道感染;又如葡萄球菌病不一定要具備外傷這一條件,只要環境或飼料遭污染也可發病。

  1.6 飼養管理水平對疾病影響突出

  飼養管理水平的高低對疾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影響。飼料營養成分不僅會造成缺乏癥,如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癥。藥物使用不當會產生抗藥性或中毒,如喹乙醇、痢特靈中毒。飼料加工、管理不當也可引起中毒,環境氣候如溫度、濕度、光照等都可對家禽尤其是初生禽造成影響,甚至誘發相關疾病。

  2 禽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2.1 防疫意識不強,免疫程序紊亂

  實踐中發現有些農民防疫意識不強,對所散養的家禽不予防疫,甚至有的專業戶也是如此。有的則進行了初免,而二免、三免則不免或不按時免疫,有的未初免就二免、三免。此外防疫人員責任心不強、疫苗質量不好、疫苗保管、使用不當、疫苗品種不能滿足生產所需等等,所有這些都不利于禽病防制。

  2.2 病毒性病原體增加、變異

  隨著國際間及地區間的家禽及其產品頻繁調運,可使新的疫病傳入或在不同地區流行。此外在疫病流行過程中,病原體發生變異, 毒力減弱,加之動物具有部分免疫力,因此出現了一些非典型病例。有的毒力增強,出現強毒株,如傳染性法氏囊病,危害嚴重。

  2.3 細菌性病原體產生耐藥性

  細菌性疾病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復雜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濫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許多養禽戶在禽群發病時濫施藥物,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并且抗藥性越來越強。此外,飼料廠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作飼料添加劑,在一定程度上對抗藥菌株起到了篩選作用。

  2.4 家禽生理解剖結構特殊

  2.4.1 家禽肺小且連接許多氣囊,而這些氣囊又與體內各部位相通。因此,凡經空氣傳播的病原都可經呼吸道傳遍全身,呈全身性感染,病情顯得特別嚴重。

  2.4.2 家禽的胸、腹腔沒有橫隔膜,因此胸腔感染容易傳到腹腔,腹腔感染容易傳到胸腔。

  2.4.3 家禽不具有胎盤屏障,在禽蛋形成時,身體內的病原微生物容易進入蛋中。

  2.4.4 家禽的生殖孔、排泄孔都開口于泄殖腔,因此,禽蛋容易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糞便污染,而構成傳染。

  2.4.5 家禽的淋巴系統發育不完全,故家禽的淋巴屏障功能較差,病原容易進入體內,并易在體內擴散。

  2.5 缺乏綜合性防疫措施

  生產實踐中,專業戶只注意預防接種,而忽略了其他的防疫措施。殊不知,其他的防疫措施尤其是消毒工作,在某種情況下,顯得比預防接種更為重要。因為禽場經過多批次的飼養,病原微生物污染非常普遍,甚至有的還十分嚴重,如若不加強綜合性防疫措施,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如我縣某禽場,有的批次死亡率高達70%~80%,損失達十幾萬元。

  3 禽病防制的主要對策

  3.1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綜合性衛生防疫措施

  無論是散養還是專業養殖都要及時按程序做好免疫接種。獸醫人員要做好生物制品的運輸、保藏、使用等項工作,以確保防疫質量,養禽戶要在消毒、隔離、衛生、應激、環境氣候等方面采取綜合有效的措施,把疫病消滅在禽場之外或萌發之中。

  3.2 鞏固和完善獸醫防疫體系

  政府要增加投入,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防疫體系。獸醫技術人員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檢疫、防疫滅病水平。要針對農區的特點積極普及牧醫知識,加強專業場、戶的指導,大力推廣新技術、新獸藥。要增加責任心和緊迫感,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3.3 依法制疫,確保動物健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已于1998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動物防疫工作的根本大法。因此我們要繼續宣傳、貫徹、執行《動物防疫法》,做到依法制疫。對危害嚴重的禽病要實行計劃免疫,實施強制免疫。要嚴把口岸檢疫關,嚴防新病或重大疫病傳入。要加強流通環節的家禽檢疫,防止疫病擴散。同時必須加強診斷技術的研究、應用,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速度,確保家禽健康生長。

  3.4 治理污染,改善環境,提高管理水平

  飼養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高密度飼養、糞便無害化處理程度低、衛生消毒意識不強、環境污染嚴重、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約禽病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改善環境質量,治理污染,提高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視消毒尤其是帶禽消毒工作。帶禽消毒是一項新技術,在生產實踐中收到良好效果,應予推廣應用。此外要科學用藥,以減少生產成本、提高禽病防制效果。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