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養管理 » 正文

冬春季謹防新生仔豬低血糖癥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冬春季節分娩的新生仔豬,由于天氣寒冷等誘因,容易出現血糖水平過低,發生以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低血糖癥,養豬戶及獸醫人員若誤診為感冒、豬瘟等疾病,耽擱了正確救治的有利時機,往往會造成大部分甚至全窩仔豬死亡。

  一、發病原因

  仔豬生后第一周內不能進行糖原異生作用,完全依賴母乳作為機體的營養來源,如此時攝食母乳糖原不足,則體內糖原可迅速耗竭,血糖降低,導致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營養障礙,嚴重時,使機體陷入昏迷狀態,最終死亡。

  1、低溫環境。低溫環境是造成新生仔豬低血糖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仔豬由于受寒冷的刺激,為了維持正常體溫而增加了體內糖原的消耗,使體內貯存的糖原減少,當新生仔豬對糖原的需求量與糖原的供給量達到一定的差距而又不能及時得到補充時,便發生了低血糖癥。

  2、母豬無乳或乳量不足。由于母豬飼養管理不良,造成母豬無乳、少乳、乳中含糖量低下,特別是母豬患病,如乳房炎、發熱等疾病,致使泌乳障礙,造成產后乳量不足或無乳。仔豬因為饑餓,獲取糖原不足或未能獲取糖原而發生本病。

  3、新生仔豬吮乳不足或消化吸收機能障礙。仔豬先天性衰弱,生活能力低下而不能充分吮乳;同窩仔豬數量過多,母豬乳頭不足,有的仔豬搶不到乳頭而吃不到母乳;新生仔豬消化吸收機能障礙,以及初乳過濃,乳蛋白、乳脂肪含量過高,妨礙了新生仔豬的消化吸收。

  4、新生仔豬在母體內發育不良。由于母豬孕期的營養、管理及疾病等方面的因素,致使新生仔豬在母豬體內生長發育不良,體內貯存的脂肪酸和葡萄糖不足,生酮和糖原異生作用成熟遲緩,導致仔豬出現低血糖癥。

  二、臨床癥狀

  仔豬出生后第2天突然發病,遲的在3~5天才出現癥狀。病豬突然臥地不起,被毛蓬亂無光澤,四肢軟綿無力,步行搖晃,開始吃乳減少,繼而不吃乳。皮膚蒼白,濕冷,體溫下降到37℃~36℃,耳尖、尾根及四肢末端出現輕微的紫色。多數仔豬出現陣發性神經癥狀,頭向后仰,四肢作游泳狀劃動。兩眼半閉,瞳孔散大,口流白沫,并發出尖叫聲。病豬對外界刺激開始敏感,而后失去知覺,最后昏迷而死。

  三、防治措施

  1、加強母豬飼養管理。母豬孕期要根據不同妊娠階段的特點,采取相應的飼養方式,保證母豬從日糧中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滿足胎兒生長發育需要,但不要使母豬過于肥胖,在管理上要注意適當運動,增強母豬體質,防止流產,從而使生產的仔豬質量比較高。哺乳期提高母豬泌乳量,在給泌乳母豬調配日糧時,要注意適宜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每公斤日糧中消化能應高于11.72MJ/kg,粗蛋白質水平不低于13%,產后投料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有條件的可以在夜間補飼一次青飼料。

  2、新生仔豬的防寒保暖。培育仔豬的適宜溫度是:1~3日齡34~30℃,4~7日齡為30~28℃,15~30日齡25~22℃。具體保溫措施可采用在母豬舍內設一個長寬各60~80cm的護仔間,鋪上墊草,安裝燈泡,以提高舍溫。前3天待仔豬吃飽后放進護仔間,3天后就可以讓仔豬自行出入,這樣既能保持仔豬體溫恒定,又能有效防止母豬壓死仔豬。

  3、固定乳頭,吃早、吃足初乳。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獲得免疫力,獲得豐富營養,盡快產生體熱,增加抗寒抗病能力。 飼養人員要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有仔豬爭搶同一個乳頭時,要及時進行調解。最好是將弱小仔豬固定在前、中部,體大有力的仔豬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窩仔豬發育均勻整齊。如果少數弱小仔豬吸奶不足,可額外進行補喂。產仔過多時,可把部分仔豬寄養給其它母豬。一般仔豬出生后半小時內要讓它吃上初乳。

  4、發病后及時進行救治。應加強本病的預防,尤其在母豬的懷孕后期要增加能量飼料,或在產前一周到產后5天每天給母豬補充白糖50~100g,化水后拌入飼料讓豬自食。仔豬出生后立即給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每頭5ml,每天4次,連喂3天。發生本病后要迅速采取補糖措施,可用20%葡萄糖液10ml、復合維生素B液2ml、地塞米松0.5ml,腹腔內注射,每天3次,直至癥狀緩解并能自行吮乳時為止;為防止出現繼發癥,可用林可霉素每頭1ml肌注,每天3次,連用3天。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