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養管理 » 正文

豬病防治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豬病的種類繁多,包括傳染病、寄生蟲病、內科病、外科病及產科病等,而危害最嚴重的是傳染病,其次是寄生蟲病、中毒性疾病和營養缺乏病(含代謝障礙病),這些病如果預防不好,會給豬場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必須實行飼養管理規范化、科學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經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發生。

   要控制豬病的發生,則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科學飼養管理

   (1)實行分群飼養;

   (2)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3)加強哺乳期母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

   2.自繁自養;

   3.引進種豬時,要做好檢疫;

   4.制訂合理的防疫制度;

   5.嚴格執行消毒制度;

   6.認真按免疫接種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計劃地進行藥物預防。

   一、豬 瘟

   病原:病原體為蓋病毒科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存在于病豬的全身和體液中,其中淋巴結、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對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環境和一些消毒藥作用下易于死亡。發病豬舍及污染的環境在干燥和較高溫度下,經1~3周即失去傳染性。2%~3%火堿經30分鐘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經營1小時可將病毒殺滅。

   流行病學:各品種、年齡、性別的豬都易感,野豬也易感,病豬和帶毒豬是傳染源,通過糞、尿和各種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門戶是扁桃體,后進入血液循環。此病具高度傳染性,發病無季節性。

   臨床癥狀:潛伏期一般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發病,癥狀急劇,體溫升高到42度,精神極度沉郁,臥地不起,病豬皮膚粘膜紫紺,出血

   急性型:本型最多見,突然發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體溫持續高熱在40~42 度

   ,病豬寒戰,鳴叫,喜喝冷水,結膜潮紅發炎,有些病豬有神經癥狀,震顫、痙攣抽搐,病程初期糞便呈干球狀,后期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較緩和,病程可達20~30天以上,妊娠母豬感染后可能不表現癥狀,但病毒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流產、死胎、畸形、胎兒木乃伊化,或產下的仔豬體質虛弱,出現震顫,最后死亡。

   病理變化:全身淋巴結腫大,暗紫色,切面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會厭軟骨和喉頭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腸漿膜、腹膜及皮下等處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或血斑;腎呈土黃色,表面散有小紅點,脾有梗死灶,慢性豬瘟大腸粘膜有出血和壞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腸、結腸粘膜上,可見大小不一的扣狀潰瘍,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無特效藥物,加強預防工作,嚴格執行疫苗接種程序。

   二、豬細小病毒病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豬細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豬細小病毒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豬群,易感豬在懷孕早期感染豬細小病毒時可導致胎兒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兒木乃伊化,偶有流產,而母豬本身無明顯癥狀。

   流行病學:幾乎所有豬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豬都易感,后備母豬比經產母豬易感染,傳染源是帶毒的公豬和母豬,流產和死胎、活胎及子宮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帶毒豬所產的活豬可能帶毒排毒時間很長甚至終生。本病原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可在被污染的豬舍生存數月之久,易造成長期連續傳播。

   臨床癥狀:豬群暴發此病時,時常與木乃伊、窩仔數減少、母豬難產和重復配種等臨床表現有關。

   在懷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豬不孕和不規則地反復發情。

   懷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兒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懷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兒有自免疫能力,能夠抵抗病毒感染,則大多數胎兒能存活下來,但可長期帶毒。

   防治: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豬場應用疫苗接種或采取自然感染結合,推遲初配日齡的方法。

   疫苗接種:目前有兩種疫苗,一種是瘍毒苗,適用于未懷孕的初產母豬;另一種是滅活油乳苗,適用于各種豬。滅活油乳苗在配種前2個月左右注射。

   三、豬乙型腦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學者先后從豬流產胎兒和母豬腦組織中分離出日本腦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懷孕母豬引起死亡和流產。

   臨床病狀:豬突然發病,發燒40~41度,呈稽留熱,持續幾天或十幾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不食,糞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關節炎狀。妊娠母豬主要癥狀是流產或早產,胎兒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為木乃伊胎。公豬睪丸腫脹,多是一側性。病豬精神食欲無大變化,一般轉歸良好。

   預防:在疫區或疫場曾試用日本乙型腦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個月免疫,4日齡以上至2歲的后備母豬都可注射,免疫后一個月產生堅強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產或公豬患睪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機能障礙。

   四、豬丹毒

   病原:此病原體為豬丹毒菌,是一種纖細、形直或微彎的小桿菌。該菌對自然抵抗力較強,但對某些藥物敏感,如1%漂白粉,1%氫氧化鈉,10%石灰乳均可在5~15分鐘殺死病原。

   流行特點:此病傳染途徑有4種,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傳染,豬吃了病豬的排泄物(糞尿)或病豬血液所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其次是皮膚的創傷處接觸到丹毒桿菌;第三是內源性感染;第四種是吸血蟲吸了病豬的血液而帶給了健康豬,從而造成了病菌傳播。

   臨床癥狀:

   急性型:急性型的臨床癥狀隨著日齡和免疫狀態而不同。仔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高燒(41~42

   度),皮膚和耳朵發紅并有紅色斑點,大豬,食欲廢絕,發燒。臨床狀表現為在于24~45小時內皮膚上形成鉆石斑,隨著病情發展,能觸摸到。白毛豬皮膚呈紫紅顏色。妊娠母豬流產,公豬發燒,使母豬返情增加。

   慢性型:

   (1)慢性型豬可以康復,皮膚結節壞死并且發黑,耳尖也可能爛掉。

   (2)導致關節炎,病程經過2~3周時,關節腫脹,僵硬。

   (3)慢性型豬如發展到心臟上,往往引起心臟雜音,突然衰竭而死。

   預防:此病菌廣泛地存在于環境中,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定期預防接種豬丹毒弱毒菌和滅活菌苗。發生疫情時認真消毒,隔離病豬,單獨飼養治療。

   首選青霉素類藥,并且加大劑量,每千克體重4萬IU,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每天2次。

   五、仔豬白痢

   病原:病原體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無芽胞、不形成莢膜的短桿菌。該菌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常用消毒藥和消毒方法即可達到消毒目的。

   流行特點:本病主要發生于7~30日的仔豬,7~20日齡居多。此病菌常存在于豬的腸道內,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發病。當豬舍衛生不好,氣候驟變,母豬的奶汁過稀或過濃,造成仔豬抵抗力降低時,就會發病。此病高度傳染,一窩小豬中有1頭下痢,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就很快傳播。

   臨床癥狀:下痢,排白色、糊狀、腥臭味稀便,肛門周圍被稀便污染,喜歡鉆進墊草里臥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與飼養管理及治療情況有直接關系。

   治療:口服或注射抗菌素、電解質和高免血清可加強抗菌素的治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芐氨嘧啶(TMP)等藥物通常最有效。

   預防: 1、對懷孕的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2、產房的衛生、溫暖和干燥特別重要。

   3、要使新生仔豬從免疫良好的母豬上吸取足夠的初乳。

   六、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仔豬先表現嚴重的打噴嚏,有鼾聲,鼻孔流出少量漿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隨著病程的發展,出現鼾甲骨萎縮和鼻中隔歪曲,有時還伴隨著上頜變短和扭曲等癥狀。病死率低,此病普遍發生在集約化養豬場中。

   臨床癥狀:仔豬首先表現嚴重的打噴嚏。隨病程的發展,出現上頜變短或扭曲。感染豬,打噴嚏是短暫的,生長不好和飼料轉化率不高引起鼻甲骨萎縮。

   病因:本病的病原主要是支氣管敗血布氏桿菌的病菌,其次是產毒素的多殺性巴氏桿菌(主要是口型)所引起的。 防治措施:

   1、用抗生素藥物早期預防可以降低此病的發生,一般仔豬在此3天、7天和14天時給仔豬注射四環素,斷奶仔豬在飼料中加抗生素,連喂幾周可以預防此病。

   2、注射疫苗可以預防此病的發生。 3、管理上做到全進全出,良好的衛生條件,也能消滅病因。

   七、藍耳病

   1989年美國出現了一種新的疾病在養豬場迅速蔓延。此病特點為母豬懷孕后期流產,死胎,生下仔豬體弱,各種年齡的豬表現呼吸道癥狀。當時把此病稱為"神秘癥"大約在相同時間,類似的疾病橫掃歐洲。在英國稱為"藍耳病",母豬會有這種臨床癥狀。

   這個病先后有幾個不同的名字,豬不授精子呼吸綜合癥,豬滸性流產與呼吸綜合癥,現在公認的豬繁殖障礙與呼吸綜合癥等。

   病原:美國的病毒株稱為SIUS病毒,荷蘭則稱Lelystad病毒。 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產仔體弱,有的生后幾天死亡。

   呼吸道癥狀:初生和哺乳期豬表現快速、困難的呼吸癥狀,感染豬群生長性能下降。不會有其他癥狀,如鼻炎、肺炎和細菌感染等。急性呼吸綜合癥病例因產下的仔豬斷奶平均率非常低,常常每窩低于1頭,因此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控制:一旦在一個豬場已診斷發生呼吸綜合癥,要想改變此病的過程是難以做到的,通常繁殖障礙過程要持續2~4個月,此后母豬將會產生對呼吸綜合癥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目前還不清楚。經1~4個月呼吸道癥狀可平靜下來,但是在連續流水式生長育肥設施的豬場,易感哺乳仔豬會不斷從較大的仔豬處獲得感染

   。按豬齡隔離飼養,最好是全進全出飼養方式,這是減少該病臨床癥狀最好的飼養管理程序。

   八、豬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又稱傳染性流產,是由豬布魯氏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病原體主要存在于豬子宮陰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兒中,其他組織則少,各種年齡豬都有易感性,以性成熟豬易感性最大。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生殖道和皮膚粘模、消化道,經常由交配時感染。可引起母豬流產、不孕、公豬睪丸炎,是嚴重危害種豬生產的一種疾病。

   癥狀和病變:病豬通常在妊娠中期、后期流產,流產的前兆癥狀常見病豬精神沉郁,陰唇和乳房腫脹,發生陰道炎或子宮炎,陰道流出粘性或粘膿性腥臭分泌物,排出的胎兒多為死胎,極少出現木乃伊,流產后經常伴有體溫升高。公豬常發生睪丸炎和附睪丸炎,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無痛性腫大,性欲減退,失去配種能力。新感染本病的豬場個別病豬下狀較急,局部熱痛,并伴有全身癥狀。病豬有時可見關節炎、跛行或出現后軀麻痹,在皮下各處形成膿腫,呈消耗性慢性疾病,流產胎兒皮下、肌間出血性、漿液性浸潤;胸腔、腹內有纖維性滲出物;胃、腸粘膜有出血點;胎衣水腫、充血出血,流產母豬子宮粘膜上有多個黃白色、芝麻大小的壞死結節。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

   防治:

  

   1、全場豬群應定期采血進行血清學監測,場內可用虎紅平板凝集法,該方法操作簡單,敏感度高,發現陽性可疑血清進行補全結合反應試驗,若為陽性,立即隔離及早處理。

   2、堅持自繁自養,引進種豬時要嚴格隔離1~3個月,經檢疫確認為陰性后,才可投入生產群使用。

  

   3、加強消毒工作,保持豬舍衛生清潔,如果豬群發生流產,應立即隔離流產母豬,流產母豬經血清學檢驗為陽性者應及時撲殺,并作無害化處理。流產的胎兒、胎衣、羊水以及陰道分泌物作消毒處理后再廢棄,已污染的環境要進行認真徹底消毒。

   4、曾經發生過該病的陽性豬場可口服"布氏桿菌豬型二號"弱毒凍干苗進行預防免疫。

   九、豬喘氣病

    

    該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慢性、接觸性傳染病,在豬群中可造成地方性流行。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病變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氣管肺炎。患豬長期生長發育不良,飼料轉化率低;種母豬感染后,也可傳給后代,導致后代不能作種用,在一般情況下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以及飼養管理條件不良時,引起繼發性感染也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流行病學:不同品系、年齡、性別的豬對本病都有易感性,在寒冷的冬天和冷熱多變的季節發病較多。不良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會降低豬只的抵抗能力,易于發生本病。傳染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本病一旦傳入豬群,如不采取嚴密措施。很難徹底撲滅。

   癥狀和病變:體溫無多大變化,咳嗽次數逐漸增多,隨著病的發展而發生呼吸困難,表現為明顯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嚴重的張口喘氣,像拉風箱似的,有喘鳴音,此時精神萎頓,食欲減少或廢絕,身體日漸消瘦,皮毛粗亂,生長發育不良,病程式可持續2~3個月以上。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發豬肺炎,這是促使喘氣病豬死亡的主要原因。小母豬、懷孕和喂乳母豬,則容易發生急性型喘氣病,病狀與上述相似。有少數病豬發病初期體溫稍有升高,病程較短,約一周左右,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較高。

   豬喘氣病的病理變化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兩肺的尖葉和心葉呈對稱性、融合性支氣管肺炎病變。常發生于尖葉、心葉、中間葉下垂部和膈葉前部下緣,出現淡紅色或淺紫色呈"蝦肉樣"病變,肺門和縱膈淋巴結明顯腫大、質硬、灰白色切面。隨著病情發展,上述肺葉部分呈現不同程度的突變,突變區與正常肺組織界限很清楚。其他內臟一般無明顯變化。在診斷本病時應注意繼發其他豬病如豬流感、豬肺疫和豬肺比蟲病等引起的混合感染。

   防制措施:

   1、預防和消滅喘氣病主要在于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必須引進種豬時,應遠離生產區隔離飼養三個月,并經檢疫證明無疫病,方可混群飼養;給種豬和新生仔豬接種豬喘氣病弱毒疫苗或滅活疫苗,以提高豬群免疫力。

   2、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群合理、均衡的營養水平,加強消毒,保持欄舍清潔、干燥通風,減少各種應激因素,對控制本病有著重要的作用。

   3、通過在嚴格消毒下剖腹取胎,并在嚴格隔離條件下人工哺乳,培育和建立無特定病原(SPF)豬群,以新培育的健康母豬取代原來的母豬;采取綜合性措施,凈化豬場,逐步使疫場變成無喘氣病的健康豬場。

   4、霉素堿油劑按每千克40mg,即土霉素堿25g ,加入花生油100ml

   ,雞蛋白5ml,均勻混合,在頸、背兩側深部肌肉分點輪流注射,小豬2ml,中豬5ml,大豬8ml,每隔3天一次,5次為一療程,重病豬可進行2~3療程,并用氨茶堿0.5~1g

   肌肉注射,有較好療效。

   5、林肯霉素按每千克體重4萬IU肌注,每天二次,連續5天為一療程,必要時進行2~3個療程。也可用泰妙靈(泰樂菌素)15 mg/kg

   連續注射3天,有良好的效果。

   6、每噸飼料中添加50~200g 金霉素喂豬可預防豬喘氣病,或在每噸飼料中加入200g 林肯可霉素,連續使用3周有一定效果。

   7、由于蛔蟲幼蟲經肺移行和肺比蟲都會加重致病作用,所以配合藥物驅蟲對控制本病發展有一定意義。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