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純性法氏囊炎
由于免疫失敗,雞群暴發法氏囊炎,這在臨床診斷中最為常見,該病主要發生在15~45日齡的雞群,往往發病急、死亡快,有時致死率可達100%。剖檢可見胸肌、腿肌呈斑塊狀、條紋狀、點狀出血。特征性病變是法氏囊腫大、出血、壞死,囊外常被膠凍狀物包埋。取心、肝、肺組織觸片及血涂片鏡檢,不見致病菌。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用病毒靈加板藍根沖劑口服或高免蛋黃液肌注等方法進行治療,效果甚佳。
2 法氏囊炎并發新城疫
這類疾病多見于15~45日齡的雞群。剖檢除見法氏囊炎典型或非典型癥狀外,還可見全身性出血。特征性病變是腺胃乳頭點狀出血,盲腸淋巴結腫大出血,十二指腸出血、壞死。取組織觸片不見致病菌。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這類疾病處理棘手,損失慘重。筆者認為,應根據雞齡和免疫狀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25日齡內的雞,因新城疫免疫不到位,常采用立即注射新城疫Ⅳ系或Lasota疫苗強化免疫和治療法氏囊炎相結合的方法;對1月齡以上的雞,因經新城疫二免,則以治療法氏囊炎為主,配合使用新城疫Ⅰ系或Ⅳ系疫苗,常收到理想效果。
3 法氏囊炎并發球蟲病
這類并發癥常見于13~30日齡雛雞群,常呈發病急、感染率高、死亡快的特點。除見法氏囊炎的癥狀外,還可見球蟲病的特殊癥狀。如拉血痢、啄肛等。剖檢二例,見盲腸呈紫黑色腫脹,剖開可見大量血便。少數雞直腸腫大臌氣,內含血性稀薄內容物,部分雞腸壁見規則點狀出血。鏡檢含大量球蟲卵囊。對其處理,應以球蟲病為先,早發現,快治療,用藥量足。選用敏感度高、毒性低的藥物,爭取時間控制球蟲病的死亡,同時配合法氏囊炎的處理方法,收效甚快。
4 法氏囊炎并發禽出敗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15~40日齡且氣候多變季節的雞群,常以全身敗血癥為主。剖檢可見法氏囊炎與禽出敗癥狀并存。特征性病變是肝腫大,表面含針尖狀白色壞死點;心冠脂肪呈點狀出血;十二指腸出血;肺瘀血出血等。取組織觸片、血涂片鏡檢,可見致病性巴氏桿菌。對這類病的處理,若是急性禽出敗則以治療禽出敗為先,兼顧法氏囊炎的治療;若為慢性禽出敗,則以治療法氏囊炎為先,兼顧禽出敗的治療;若以法氏囊炎為主,則治療上以法氏囊炎為重點,兼顧禽出敗的方法治療。
5 法氏囊炎與弧菌性肝炎綜合征
此類綜合征主要見于20日齡內的雛雞群,主要表現為采食不佳,拉腥臭稀便。剖檢特征病變是肝呈星狀白色壞死灶,肝觸片可見彎桿菌。治療以法氏囊炎為主,同時選用對彎桿菌致敏藥。若治療及時,損失不大。
6 法氏囊炎并發亞硝酸鹽沉積(痛風)
仔雞發生法氏囊炎后,腎、輸尿管常呈腫脹,內含白色亞硝酸鹽沉積。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鈣相對不足時,極易造成二病并發,加重病情。剖檢可見,嚴重者腎臟、輸尿管表面覆蓋白色亞硝酸鹽,少數雞關節腫脹,滑液囊中也有鹽沉積。對這類病的處理以疏導為主,在治療法氏囊炎的同時,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適當增加鈣量。以烏洛托品等藥作用輸尿系統,排除沉積物,消除炎癥。
7 法氏囊炎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這類疾病以冬春季節的15~40日齡雞群多發。除法氏囊炎癥狀外,主要是呼吸困難,行動遲緩,一動即死。剖檢特征性變化是內臟表面含大量淡黃色膠凍狀或白色干酪樣物包覆。心肝組織觸片可見致病菌。該病發病率高,處理棘手,損失慘重。處理上積極治療法氏囊炎,增強免疫機能,同時選用抗生素或中藥治療。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加強舍內通風和場地消毒。
對上述疾病,因病情復雜,處理難度大,故應抓住致死的主因,辨證施治,對癥下藥。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用藥量足,以爭取時間。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消除其它致病因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