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仔豬黃?。翰≡瓰橐欢ㄑ逍偷娜苎源竽c桿菌。7日齡以內多發,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豬
少有嘔吐,排黃色稀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用慶大霉素或氯霉素,并結合強心補液等綜合療法治療效果佳?!?p> 3.仔豬紅痢: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常發生于3日齡以內的仔豬,1周齡以上很少發病。病豬偶有嘔吐,排紅色粘糞,病程為最急性或急性,死亡率較高。該病治療效果不好,關鍵在于預防,即在母豬產前一個月肌內注射乙型魏氏梭菌5毫升,產前15天再復注射10毫升,能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4.仔豬副傷寒:該病(又稱沙門氏菌病),主要侵害2~4月齡仔豬。無明顯季節性,呈地區流行性散發。體溫略高,表現急性敗血病和劇烈腹瀉,慢性者反復下痢,皮膚可出現紫斑,剖檢可發現盲結腸在凹陷不規則的潰瘍和假膜。用氯霉素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5.豬痢疾:疾原是豬痢疾蜜螺旋體。2~4日齡豬多發,季節性不明顯,呈緩慢傳播,流行期長,易復發,發病率高,病死率較低,體溫正常,但病初略高,瀉出的糞便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常呈膠凍狀。剖檢病變主要在大腸。該病用痢菌凈、痢立清、二硝基咪唑治療效果好。
6.豬流行性腹瀉:由冠狀病毒科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不同年齡、豬品種、性別的豬都能感染發病,多發生于冬季,特別是12月和1月份發生最多。幼豬表現腹瀉,成年豬僅發生嘔吐和厭食。傳播速度快,但病死率較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般流行過程延續4~5周可自然平息?!?p> 7.豬傳染胃腸炎:由冠狀病毒科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生。仔豬病死率高,大豬很少死亡。常見于寒冷季節,傳播迅速,發病率高。病初嘔吐,排灰色或黃色水樣稀糞,病豬迅速消瘦、脫水,大豬多數可在短期內康復。該病治療效果不好、著重預防,懷孕母豬在產前45~15天,肌肉和鼻內各接種1毫升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或在仔豬出生后,用無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頭口服1毫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