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雞在我國各地都大量飼養,但肉仔雞的一些常見病如雞法氏囊炎等在許多雞場時有發生,阻礙了肉雞養殖業的發展。因此,掌握和了解肉仔雞常見病的防治技術是肉仔雞生產中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肉仔雞腹水癥的診治
1.臨床癥狀病雞精神萎靡不振、喜臥,下腹部明顯膨大、下垂,皮膚呈紫色、發亮,觸之有波動感,行走中兩腿叉開,身體搖擺,張口喘氣,呼吸困難,食欲減退或廢絕,發病多為較大的雞。
2.剖檢變化打開腹腔、流出大量透明、淡黃色腹水,心包積液增多、心包增厚、心壁變薄、腸道普遍充血。
3.發病原因(1)雞舍通風不良。造成舍內二氧化碳、氨氣濃度過大、血氧供應不足。(2)飼喂劣質、營養不全飼料,導致肌體營養不良。
4.防治措施(1)調整雞群,降低密度,加強通風,使舍內空氣新鮮。(2)加強飲水器、食槽及環境的消毒。(3)對癥治療,用雙氫克尿噻每日2毫克/公斤體重拌料。Vc按每4毫克/公斤體重,一日兩次飲水,連用5天。
二、肉仔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
1.臨床癥狀患雞精神不振,全身羽毛蓬亂,尤以頭部羽毛明顯。翅膀下垂、閉眼似睡狀,食欲不振甚至廢絕,排白色稀糞便。
2.剖檢變化胸肌、腿肌有點狀、片狀出血點、斑,肌肉色澤紅黃色,肝臟質脆稍腫,腎臟蒼白、腫狀,腸粘膜充、出血,泄殖腔出血、法氏囊水腫,粘膜有針狀大新鮮出血點,有的囊腔充滿黃白色粘液。
3.發病原因(1)法氏囊炎病毒隨雞糞便排出,污染飼料、飲水、墊草,使同群雞經口感染。(2)各種用具以及人員、昆蟲等都攜帶病毒,擴散傳播。(3)育雛室潮濕未干,溫度高也易發生該病。
4.防治措施(1)給雞施以適當溫度。(2)嚴格消毒。(3)對雞群6-12日齡進行法氏囊弱毒疫苗飲水。(4)飲水中加糖5%、0.1%Vc和食鹽。(5)對發病雞群提高舍溫2-3℃,并注射高免蛋黃l毫升。
三、肉仔雞猝死綜合征
1.臨床癥狀雞發病前無任何明顯癥狀,但比正常雞表現較為安靜,并排稀糞,多在采食、飲水或走動時突然失控,此時患雞突然失去平衡,驚叫并竄起,向前或向后跌倒,翅膀劇烈扇動,肌肉痙攣并發出尖叫,多數背部著地,兩腳朝天,死于飼槽邊。
2.剖檢變化死雞發育良好,頭部發紫,雞冠、肉垂和泄殖腔充血,肌肉蒼白,肺部淤血,暗紅色水腫,肝臟腫大蒼白,脾、甲狀腺、胸腺全部充血,腎為淺灰或蒼白色,心包液增多。
3.發病原因(1)飼料中飽和脂肪酸水平過高,飼喂顆粒狀比粉料發病率高。(2)噪音的驚嚇,強烈而持續的光照,雞舍的突然變更,雞舍密度過大,通風不良,使發病機會增多。
4.防治措施(1)改進飼料配方,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用粉料代替顆粒料。(2)限制飼喂,在飼養前期通過限飼來控制生長速度,在后期增加飼料能量以彌補前期的慢速生長。(3)改善飼養環境,雞舍要遠離鬧市,調節好溫、濕度,搞好雞舍衛生,密度適當,光照強度不能過大,加強通風。(4)合理使用藥物,生長前期盡量不用土霉素或添加動物副產品,少用抗球蟲病的藥物或消毒劑。
四、非典型雞新城疫
1.臨床癥狀患病雞精神沉郁、翅膀稍下垂,羽毛蓬亂,蹲伏厭食、厭水,不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夜間可聽見雞群有明顯的呼吸聲,咳嗽、口中有粘液,有搖頭和吞咽動作,企圖將粘液排出。
2.剖檢變化鼻竇腫脹、充血,胸腺腫大、淤血,氣管中有粘液,心冠脂肪有出血點,腺胃乳頭出血。
3.發病原因 (1)現場嚴重污染:雞場綜合免疫措施不力,往往造成環境污染和廣泛傳播,在雞抵抗力低時發病。(2)母源抗體過高及首免時間選擇不當。首免不要選擇在母源抗體高峰期,否則會引起免疫失敗。(3)疾病的影響。雞群在患病時,造成抗體免疫力下降。(4)疫苗的質量、保存、運輸、劑量及使用不當。(5)沒有合理的免疫計劃或免疫程序。(6)環境條件欠佳及營養缺乏。(7)避免在應激狀態下接種。
4.防治措施除嚴格執行綜合防疫、滅菌消毒外,還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抗體監測制度大型現代養雞場,通過雞新城疫血清學監測手段,及時了解抗體水平,以確定最佳免疫時間。小型雞場可參考供雞場所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方法進行。 (2)加強免疫接種10-14日齡進行II系苗滴鼻或點眼或者IV系苗飲水。1-2日齡油乳劑滅活苗皮下注射,IV系苗滴鼻或點眼。 (3)當雞發生新城疫時,應馬上將病雞隔離、淘汰,注射蛋黃液抗體,同時馬上對全群雞作緊急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