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勢前采食等生長表現均正常,去勢后個別豬不食,全群采食量下降,精神不好,厭動。第2天即有仔豬死亡。第3天全群仔豬發病,并出現大量死亡,未去勢仔豬同樣表現癥狀并有死亡。懷疑發生豬瘟,仔豬強化免疫豬瘟疫苗4頭份,并用恩諾沙星輔助治療。母豬、哺乳仔豬及50kg以上育肥豬未見發病。強化免疫后1周,未能控制疫情,每日均有死亡,前來求治。
2 臨床癥狀
病始,出現急性死亡,看不到任何癥狀,次晨已死。典型病例體溫升高至42℃,精神萎靡,呼吸困難,結膜發紺,頻發震顫;口、鼻流出泡沫樣液體,液體中個別略帶紅色;體表發紺,尤其在耳根部、腹部及四肢內側表現明顯;病程較長者個別關節腫脹,出現跛行。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在80%以上。
3 剖檢病變
皮膚有出血點,皮下組織廣泛出血,尤其在胸、耳根、腹下及四肢內側;氣管充血、出血,充有泡沫樣液體,肺水腫;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脾腫大2—3倍,呈紫色、質脆;心、腎表面點狀出血;腹腔、關節腔積有黃色液體。
4 實驗室診斷 無菌取心血、脾、肝、腎、肺、關節液,制成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有大量革蘭氏陽性散在的短鏈狀球菌。
根據本場的免疫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化驗室檢驗,疑為仔豬在高密度飼養條件下,由于去勢激發鏈球菌病暴發。 5 防治
(1)疏散豬只,減少飼養密度,使每頭仔豬占地1.7
m2左右。每日消毒1次,直至疫情停止。(2)病豬按30mg/kg體重的劑量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日2次。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1%氯霉素粉劑,給予大群治療。(3)加強管理,深埋病死豬尸體,糞便集中堆漚發酵。經上述處理4天后疫情控制,不再出現死亡,1周后采食恢復正常。
6 體會
(1)鏈球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應當注意改善飼養環境,避免人為造成應激。(2)去勢越晚,對豬越不利,建議仔豬25日齡前去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3)不可盲目投藥,要分析病因,分清主次,對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