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長期過高引起的疾病(也稱痛風)。肉用仔雞在生長過程中如果蛋白質含量過高,造成代謝中尿酸增多,生成的尿酸鹽也就多,不能及時排泄出去則沉積于腎臟、尿道、腸管等處,導致雞死亡。發病雞在14日齡左右,死亡率占20%-30%。
2.飼料中礦物質比例不當。鈣、磷比例不當,鈉、鉀鹽太多而引起。多數發病雞食欲下降,飲水增多,排白色稀糞,并伴有骨骼發育不良,導致站立不起、消化障礙消瘦,直至死亡。占病雞的2%-5%。
3.維生素A不足引起。病雞表現為腎蒼白腫大,腎小管內沉積大量尿酸鹽,冠和髯變為灰白色。眼瞼內蓄積干酪樣物質,生長停滯,共濟失調,甚至肝、脾、心包和心臟有尿酸鹽沉積,多數雞在7日齡以后表現癥狀。占病雞的5%-10%。
4.濫用藥物或長期使用磺胺類藥物。破壞了腎小球濾過而引起體內尿酸增多,引起尿酸鹽在體內增多,表現為腎臟腫大,并出現一定腹水,輸尿管、心包膜、腸系膜可見有灰白色尿酸鹽。發病時間因用藥的多少或時間而不同。此種情況占總發病率的20%-35%。
5.其它疾病引起。主要是雞白痢、副傷寒、傷寒、雞法氏囊病等,以上疾病所引起的腎臟疾病因某地區所發的疾病不同而不同,發病日齡、發病率也不同。腎臟病變只是其中一個癥狀,不是致死的原因,診斷時根據微生物和流行病等情況而定,占病雞的30%-50%。
二、防治措施
針對以上可能導致腎臟疾病的原因可采取一套防治措施:
1.控制好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應保持在該品種雞飼養標準范圍內,適時更換飼料,對蛋白含量比較高的飼料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根據其生長速度飼喂至18-24日齡為止。
2.調整好飼料中食鹽和鈣磷的量。尤其食鹽的含量不能過高,在飼料分析中食鹽含量不能超過0.8%,而實際生產中食鹽含量超過0.55%。就已表現出明顯的腎臟疾病。
3.在育雛期間增加一些維生素A,尤其飼料不應存放時間過長。
4.在藥物防治其它疾病時,應注意其副作用。特別是對腎臟損壞大的藥品使用時慎用。使用藥品時注意一種藥不宜使用過長,一般3-5天即可,或在使用其它藥物時應配用一些利尿藥,當發現有腎部疾病時投喂腎腫解毒藥物。
5.加強飼養管理,經常對舍內外環境進行消毒,嚴把防疫消毒關,盡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