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飼養管理 » 正文

邁過五道檻 養豬增效益

  作者: 來源: 日期:2003-01-01  

  門檻之一:規模飼養

  養豬業利潤率較低、周期長,只有形成規模,才能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這就要求每個養豬專業戶都要具備一定的飼養規模,而且其周圍還要形成養豬專業村、養豬專業鄉和生豬專業市場。一項調查顯示,在品種和飼養方式一樣的情況下,養豬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生豬價格要比養豬無規模的地區高0.5~0.8元/公斤,每頭生豬可多獲利50元。

  發展規模化養豬,必須要使一部分農民養豬而另一部分農民不養豬,也就是說,養豬農民的數量要大大減少。近20年來,發達國家的養豬業也普遍經歷了這一過程。日本的養豬戶1981年為12.67萬戶,1991年為3.6萬戶,減少了71.6%,而每戶平均養豬數由79.3頭增至314.9頭,增長了297.1%,養豬總數由1006.5萬頭增至1135.5萬頭。

   門檻之二:綠色豬肉

  目前,我國的養豬生產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年人均豬肉占有量在20公斤以下,總量供應不足,這是第一階段。從1991年到1999年,我國豬肉總產量從2280萬噸迅速增加到4005萬噸,年人均豬肉占有量增加到30公斤左右,豬肉的供求矛盾基本解決,部分大、中城市出現豬肉相對過剩,這是第二階段。豬肉供應雖然在數量上基本達到了,但在質量上仍有許多問題,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的豬肉要想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必須按照國際標準要求生產“綠色豬肉”,這就是目前所處的第三階段。

  “綠色豬肉”的基本概念有兩個:一是指豬肉的品質要好,特別是肉的顏色、肌肉脂肪的含量、嫩度、系水力、肌纖維的粗細等要好;二是指豬肉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要降到一定限度。它已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注水肉、病豬肉、死豬肉等,它把豬肉生產的質量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門檻之三:品種改良

  今后,豬肉生產的發展方向是穩定數量、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目前,歐盟市場要求生豬的瘦肉率在65%左右,而我國生豬的瘦肉率只有50%。因此,加快品種改良迫在眉睫。

  現代科學技術證明,影響豬肉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遺傳。優良品種豬主要是生長快、飼料報酬率和瘦肉率高,能更好地適應大、中城市對豬肉低脂肪、高蛋白質的要求。目前,三元雜交豬和配套系瘦肉型豬優勢明顯,三元雜交豬的收購價比二元豬每公斤高出0.6~1元。也就是說,農民養一頭三元豬比養一頭二元豬可多獲利80~160元。

  門檻之四:科學飼養

  我國雖然已是豬肉生產大國,但在養豬效益的主要指標方面和發達國家差距仍不小:一是出欄率偏低。目前,我國的生豬出欄率只有120%,而發達國家的生豬出欄率則在140%~150%。二是年初存欄一頭豬,當年可以收回的豬肉重量偏低。歐盟和美國為144公斤,日本為129.5公斤,韓國為140公斤,而我國是97公斤,僅比東歐87公斤和俄羅斯92公斤略多。

  要提高養豬效益,科學飼養是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科學飼養的內容主要有:首先,要采用全價配合飼料。全價配合飼料能達到能量、蛋白質以及各種氨基酸的平衡, 能更全面地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從而更好地提高豬的生長潛能。其次,要掌握母豬和商品豬不同生長階段對飼料的不同要求。很多養豬戶不重視這一點,造成母豬產仔數低、商品豬飼料報酬率低。再次,要用干料或濕拌料飼喂,并讓豬多飲水,改變傳統的“稀湯灌大肚”的飼喂方式,從而更好地改變豬的體形,以求賣得比較高的價格。

  門檻之五:標準化

  加入WTO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其實質是質量與價格的競爭。我國的豬肉價格雖然只有國際市場價格的50%,但豬肉質量不高,不僅不符合出口要求,而且加工轉化能力也低。為了提高豬肉產品的質量,必須學習國外經驗,進行標準化生產。

  所謂標準化,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貫穿于飼料生產、養豬生產、加工、流通的所有過程,從飼料廠、養豬場、肉類加工廠、銷售商一直到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每個環節都要有食品安全的質量保證標準。對飼料、添加劑等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測,保證其在豬肉中的殘留符合安全標準。其次是要有一套完備的推行產品標準化的保障體系,建立一個強大的監督體系。再次是要實行“檔案農業”,對原料、飼料、預混料、添加劑和飼養過程等都有準確的記錄,建立一套完整的檔案。一旦發現不安全因素,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