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主持的國家“十五”攻關計劃“黃羽肉雞和水禽育種與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日前通過農業部組織的專家驗收。課題通過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一、黃羽肉雞育種與養殖關鍵技術
1、應用現代遺傳育種理論,首次將肉質性狀列入肉雞選育指標,通過家系選擇的方法,初步育成了以高肌內脂肪為主要特征的4個黃羽肉雞新品系。篩選出三元配套組合4個,商品雞肌內脂肪達到3.05~4.18%。黃羽肉雞肌內脂肪的選育方法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2、開展了肉質性狀遺傳參數估計,肉質性狀分子遺傳標記篩選,以及優質黃羽肉雞肉品質的機理等方面的研究,為提高黃羽肉雞優質性狀選種的準確性和加速遺傳進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3、制定和修訂了《黃羽肉雞產品質量分級》和《雞飼養標準》(黃羽肉雞部分),對規范黃羽肉雞的生產、消費市場,推進黃羽肉雞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建立了年出欄1200萬只商品雞的黃羽肉雞示范推廣基地。3年共推廣父母代雞179.2萬套,商品雞5299萬只,經濟效益明顯。
二、水禽育種與養殖關鍵技術
1、選育出瘦肉型北京鴨、肉脂型北京鴨、優質高產蛋鴨、肉鵝新品系6個。
2、建立了鴨飼料代謝能測定方法,并測定了我國常用29種鴨飼料的代謝能值;在系統研究肉鴨、蛋鴨和肉鵝的能量、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素需要量的基礎上,提出了肉鴨、蛋鴨和肉鵝的飼養標準草案。
3、建立了“超聲波快速測定活體北京鴨胸肉厚度”、“肉鴨與蛋鴨血液生化遺傳標記輔助選種”等方法,并應用于水禽育種實踐。
4、建立了大型肉鴨、蛋鴨和肉鵝養殖試驗示范基地24個,年肉鴨出欄量約1468萬只,年飼養蛋鴨340萬只,年飼養屠宰商品肉鵝568萬只,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