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是動物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適量氟可增強機體骨骼和牙齒硬度,但過量的氟還會對機體產生一系列毒副作用。近年來,由于飼料原料中常有一些氟含量嚴重超標的劣質的磷酸氫鈣,致使家禽氟中毒現象時有發生,本文對氟中毒引起的家禽骨相和非骨相受到的損害及其防治措施做進一步闡述。
1. 家禽對氟的敏感性
家禽對氟的敏感程度不同,受品種和日齡的影響。一般情況,雛雞比成雞敏感。NRC(1974,1980)認為,產蛋雞日糧中氟耐受量為400mg/kg(以NaF形式),其余生長階段的雞為200mg/kg。在我國,有報道認為肉雞飼料中氟的安全量為200mg/kg~250mg/kg,產蛋雞為300mg/kg~400mg/kg。另外,鴨比雞敏感,實踐證明雛鴨比成鴨更為敏感,當日糧中氟含量達到350mg/kg時,雛鴨3~5天就會出現腳軟現象,10天就會達到死亡高峰。
2. 家禽氟中毒
2.1 家禽氟中毒
是指家禽吸入含氟量高的氣體或攝入含氟化物過多的飼料或飲水而引起的急、慢性氟中毒的總稱。
急性氟中毒,多因吸入含氟高的氣體,或各種事故造成一次攝入氟化物過多而引起的。臨床上以胃腸炎、嘔吐、腹瀉和肌肉震顫、瞳孔放大、虛脫死亡為特點。
慢性氟中毒,又稱為氟病,是常見的氟中毒,因長期攝入含過量的氟及氟化物的飼料、飲水引起的。臨床上常出現骨骼疏松等癥狀。
2.2 家禽慢性氟中毒的癥狀
雛雞在采食高氟飼料(1000mg/kg)3~5天后出現中毒癥狀,主要表現為,羽毛蓬亂無光,食欲減退,生長遲緩,糞便稀薄,關節腫大、僵直,步態不穩,運動障礙,以跗關節著地,兩腳呈八字型向外翻,最后完全癱瘓,昏迷死亡。剖檢可見胸骨發育與日齡不相符,腿骨松軟,易折而不斷,有時可見腎臟微腫,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等。
對產蛋雞的試驗發現,日糧含氟達400mg/kg或更高可使母雞產蛋率或飼料轉化率下降,當氟高達1000~1300mg/kg時蛋的大小明顯受到影響,破殼蛋、沙殼蛋、畸形蛋增多,食欲減退,關節變形,死亡率也明顯升高。蛋雞剖檢可見胸骨變形,在胸骨和錐骨結合部位肋骨向內卷曲。
種雞長期氟中毒,使種蛋受精率降低,一般下降15%,孵化率明顯下降,出現畸形胚、死胚,剛出殼的雛雞腿部骨骼變形,中死率明顯升高。
雛鴨的飼料中氟達到350mg/kg時,三天就會出現氟中毒癥狀,起初表現為厭食,精神沉郁,羽毛蓬亂,生長緩慢,接著出現腳軟,站立不穩,破行,跗關節腫大,有的以跗關節著地,行走呈八字型,嚴重者則臥地不起,衰竭死亡。成鴨除此之外不愿下水,部分還有脫毛現象。
3. 氟中毒對骨相的損害
氟中毒的發生主要是氟離子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鈣,導致血鈣含量下降。機體為補充血鈣,要從骨中不斷釋放鈣,使骨骼中鈣缺失,骨骼鈣化不全,骨質疏松變形,而且血鈣的形成直接影響了鈣磷代謝,表現在抑制骨基質的形成,并有成骨核心形成障礙,且抑制骨骼中酶活性,如焦磷酸酶活性下降,骨鈣沉著受阻,破骨細胞活躍。
氟可促進甲狀旁腺分泌,加速骨骼的重溶作用。氟也可取代羥基磷灰石上的羥基,形成氟磷灰石,使骨骼變硬、變脆,形成骨質疏松癥。X光學檢查發現,脛骨皮質骨密度下降,皮質線變淺且模糊不清,脛骨近端彎曲。嚴重者骨骼短小,皮質變薄。
4. 氟中毒對非骨相的損害
高氟對堿性磷酸酶、脂酶、膽堿酯酶、淀粉酶等的活性有影響,這是由于氟在代謝過程中與Ca、Mg、Mn、Fe、Cu、Zn等結合而影響了這些酶的活性,酶活性的降低導致糖代謝紊亂及脂肪的利用率下降。氟中毒可引起甲狀腺腫大,影響肝臟代謝從而降低肝臟解毒功能。剖檢氟中毒死亡雞只關節囊內充滿滲出液,有的腎臟微腫,輸尿管內有尿酸鹽沉積,喙變軟,個別的有心包腔、胸腔、腹腔積液。劉建中(1999)氟中毒雞只肝臟、腎臟腫大,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肝細胞壞死,腎小管內皮細胞和間質細胞增生,間質出血。脾臟鞘動脈周圍網狀細胞增生明顯。法氏囊粘膜皺褶形成空泡,十二指腸粘膜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