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病毒原來稱豬霍亂病毒(HCV,Hog Cholera Virus),但為了區分人的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 C
virus)后來改稱為經典型豬瘟病毒(CSFV,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豬對CSFV感染的詳細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在臨床上,豬瘟的表現分為三種類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溫和型。
一般來說,CSFV有強毒株和弱毒株之分,弱毒株毒力在經過傳代后會有毒力增強的現象。
與豬瘟病毒同屬的病毒還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和邊界病毒(BDV)。豬在出生后感染BVDV和BDV時病理損害甚為輕微、甚至沒有。但先天性感染的胎豬和乳豬則出現相應的病理變化,包括慢性胃腸炎、敗血癥及淋巴結、心外膜和腎出血。消化道炎癥的特征為卡他或潰瘍。為防止BVDV或BDV感染豬,必須制止牛、羊直接或間接與豬接觸或給豬飼喂牛羊乳制品及下腳料。用牛源原代細胞或含犢牛血清的營養液制備CSF疫苗也是非常危險的。
目前已經有部分國家消滅了豬瘟,他們采用的方法是快速診斷和撲殺感染豬。而有些國家因不能成功根除本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弱毒株的反復出現。
我國豬瘟免疫上存在的問題:
1.疫苗問題:如疫苗的保存溫度、運輸條件,疫苗稀釋后多層次周轉,無冷藏車、不按規定時間使用等都會影響疫苗的質量。也有因疫苗針頭污染引起質量問題的。有的生產廠家或某批號疫苗低于生產標準,加之中途運輸,到使用時已不符合要求,有的地方使用二、三聯苗,疫苗之間的反應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干擾,也會使免疫效果受到影響。
2.注射不確實(打飛針),甚至有些單位虛報注射率,只收費不打針。
3.胎盤感染:豬瘟病毒導致母豬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胎)時部分存活豬會持續性感染,長期帶毒、排毒,具有免疫耐受性。接種疫苗后不僅不能產生免疫力,反而會激發豬瘟。
4.由于病原本身時刻都在變化,但我們在疫苗制作上跟不上它的變異,結果導致免疫失敗,這或許是免疫失敗的根本原因。國內的豬瘟病毒株型已經發生了變化,而各豬場依然使用原來的疫苗株。據報道,豬瘟病毒的株型變化率已達74%之多。
5.傳播途徑的控制:目前認為,傳播豬瘟的主要途徑包括車輛、欄舍、飼料和衣物,同時蒼蠅、鳥和人類活動也在機械性傳播上起重要作用。這些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最近一兩年時間,關于乳前免疫(或者叫超前免疫、零時免疫)的提法不斷見諸于雜志和技術資料,其方法是在仔豬出生后哺乳前1-2小時立即給仔豬注射豬瘟疫苗,根據筆者的分析,個別文章片面夸大了乳前免疫的效果,給生產者起了誤導的作用。現分析如下:
在免疫學上,有免疫耐受這樣一個概念,它是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抗原性物質后所表現的一種特異性的無反應狀態,它與免疫抑制是有所區別的,后者指機體對各種抗原均呈無應答或低應答,且不具備抗原特異性,免疫抑制一般由免疫活性細胞發育缺損或增殖分化障礙所致。
一般來說,機體在免疫功能上愈不成熟,它對另一特定抗原產生耐受性也愈容易,如在胚胎期和新生期淋巴細胞尚未發育成熟的階段,接觸了抗原,那么,出生后都可以產生特異性抑制對該抗原的反應。這種免疫耐受性建立的可能性已經被大量的實驗所證實。
大多數抗原在高劑量時能誘導免疫耐受,而低劑量時則引起免疫反應。抗原劑量越大,所引起的免疫耐受性越鞏固、越持久。由于機體出生后免疫系統逐漸成熟,一旦造成耐受后,繼續注入小劑量抗原時,就可延長耐受性。
實驗證實,患先天性持續性感染CSF的豬,不產生抗病毒的中和抗體,然而對CSFV以外的抗原-抗體反應一般正常,表明對該病毒有特異性免疫耐受性。仔豬剛出生時,立即注射豬瘟疫苗(特別是大劑量時)很容易誘導免疫耐受,出現類似于先天性的持續性感染。免疫反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物學過程,不是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的。首先,弱毒疫苗接種后在體內是需要進行繁殖的,抗原物質也必須經過抗原遞呈細胞(APC)的處理后交予免疫活性細胞才能參與免疫反應。而哺乳仔豬吸吮母乳后就會立即將其吸收進入血液,免疫母豬通過初乳向仔豬轉移抗體,新生仔豬36-48小時內的腸粘膜對IgG都有通透性,此后就會關閉;母源抗體的半衰期也接近14天左右,所以想通過延遲一、兩個小時哺乳來克服母源抗體的影響實在很天真,母豬產生母源抗體對仔豬產生保護作用也是多年進化的結果,我們不要企圖改變這樣的過程,而且恰恰是乳前免疫才有可能導致了母源抗體的對疫苗的效果的不良影響。
由于懷孕母豬的胎盤結構有六層之多,母豬中的抗體不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因此,仔豬出生后必須立刻讓其吸食初乳,以獲得母源抗體來抵抗環境中各種病原的侵襲,延遲哺乳不利于仔豬的健康生長。
當然國內也有些實驗證實了乳前免疫的所謂良好效果,但他們忽略了在注射疫苗時,對仔豬精心照料時所產生的效應,故實驗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況且機體的免疫能力也不能完全靠血清中的特異性IgG抗體滴度來衡量,尚有IgA、IgM、T淋巴細胞、NK細胞和巨噬細胞等的綜合作用,所以不要總是指望血清中的抗體滴度保持高的狀態,關鍵要看豬機體對病原反應的敏感性。對于豬瘟來說,一旦免疫后,一周后產生免疫力,該免疫力可保持2-3年之久,特別是經過二次強化免疫以后。
目前的推薦免疫程序為:提倡公豬一年內注苗2次,母豬配種前空懷期注苗1次,每次接種以2頭份為宜,仔豬25日齡和65日齡各注苗2頭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