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豬分急慢性兩種: 急性,持續高熱、昏睡、體溫40~41.5℃、心跳加快(130~160次/分)、呼吸困難(30~60次/分)、咳、氣喘、糞干帶粘液血絲,傳染迅速,懷孕母豬用抗生素治療,效果甚微,九一四治療有效。當母豬體溫下降后,3~5天開始流產,呼吸困難癥狀稍有減輕,產死胎、木乃伊胎率達20%~25%,產后仔豬發病率高,成活率低,常常窩斷奶后仔豬僅余1~2頭。
慢性感染,豬體質差,粘膜蒼白,黃疸、消瘦、咳嗽,部分腹式呼吸,發情推遲或屢配不準,隨著病情延長,豬四肢、耳部發紺,出現藍紫色,從耳肩部開始,逐漸蔓延全身變色。哺乳母豬泌乳減少,甚至無乳,加快仔豬死亡,特別是產后1周內死亡率明顯增高,可達40%~80%。如不加強護理,可導致母豬病狀加重、死亡。
2.架子豬:臨床表現輕度流感癥狀,厭食、沉郁、貧血。4~5天,出現輕度黃疸,體溫41℃以上,后期咳喘,四肢發紺,雙耳背面邊緣及尾部出現青紫色斑塊,發病率為10%左右,死亡率50%左右,且7~10天死亡率最高。
3.公豬: 發病率低(2%~10%),厭食,呼吸加快,消瘦,病程稍長,部分癱瘓,四肢及腹下皮膚發紺,全身藍紫色,局部水腫,以關節、肩部尤為明顯,精液稀薄,鏡檢死精多,精子密度低,活力下降,成年公豬病死率較低,癱瘓豬往往繼發鏈球菌混合感染,病情加重。
4. 仔豬病情常常較重,初生仔豬貧血,輕度黃疸、發燒、扎堆、拉稀,個別很快死亡,以2~28日齡豬癥狀最明顯,死亡率最高可達85%。隨著病情的發展,仔豬皮膚由蒼白到輕度黃染,后期青紫發紺,胸腹尤為明顯,眼臉蒼白水腫,呼吸困難,咳喘尤為突出明顯,個別豬口鼻奇癢,摩擦圈舍欄壁,九一四治療有一定療效, 6周齡斷奶仔豬僵豬比例大,發育遲緩,形成"遲上市綜合癥"。
(二)病理解剖
可視粘膜蒼白,全身不同程度黃染,皮下水腫,死胎胸腔內存大量清亮液體,1月內病死仔豬,肺前葉邊緣普遍有灰色肝變病灶;切開氣管,內部充滿泡沫狀物;肺門淋巴結腫大,肺間質明顯增寬,部分豬有滲出性肺炎或大葉性肺炎,個別嚴重者,肺邊緣有紅色肉變區;肝腫大變性,棕黃色,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有出血斑點;腎蒼白,腫大,表面有凹凸不平灰白色壞死灶,個別有針狀出血點,脾臟腫大變軟,個別顯藍紫色,結腸內容物稀薄。
(三)防治
1.不論是單一感染還是混合感染,圈舍消毒,加強飼養,減少應激是其重要環節,單純控制達不到效果,特別是藍耳病,無特效藥治療只有配合防治,加強飼管。目前,農戶養豬治療豬附紅細胞體病主要采用貝尼爾、九一四肌肉注射。母豬群、仔豬、架子豬用貝尼爾10毫克/千克體重配成2%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2天。九一四肌肉注射,10~15毫克/千克體重,48小時后重復1 次。病重、病長者加注維生素B12、牲血素。用土霉素600克/噸拌料,連喂7天,或附細優1 000克/噸拌料,混勻,用10天之后改為半量,連用半個月。
2.規模化養豬場和養豬大戶在后備母豬、哺乳母豬配種前2~3周,肌肉注射藍耳病疫苗1頭份,其所產仔豬14~18日齡時,每頭接種疫苗1頭份,體弱者不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