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橋、曉塘、鶴浦、丹東、丹西等地區部分養禽戶的灰鵝、野鴨等病雛禽發生一種以伸頸、張口呼吸、咳嗽、呼吸困難為主要癥狀的疫病,病禽多在發病2~3天后死亡,死亡病例逐日增多。經臨床剖檢診斷為雛禽曲霉菌病,現將診治方法簡介如下。
臨床癥狀
雛禽病初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拒食,飲欲增加,嗜睡、喜臥,不愿走動。隨后病雛表現咳嗽、打噴嚏、伸頸張口、呼吸困難;個別病例伴有腹瀉、排綠色惡臭的稀糞,并有搖頭、扭頸等神經癥狀。
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在呼吸系統。氣囊膜出現點狀結節或局部混濁,呈云霧狀,有圓形隆起的灰白色結節,大小不一,切面呈同心輪狀,嚴重病例整個氣囊壁增厚,氣囊內含有灰白色、黃白色炎性滲出物或干酪樣物;肺有散在的或密集的粟粒大至豆粒大灰白或黃白色結節,結節切面有層次結構,中心為干酪樣壞死組織。少數病例胃腸漿膜、肝臟等組織器官表面也可見灰白色結節和壞死灶。
防治措施
1、立即停喂原來飼料,徹底清除霉變飼料。
2、隔離病雛禽,淘汰嚴重病雛禽。清除禽舍墊草和糞便,徹底消毒禽舍、飼槽、飲水器,加強禽舍通風。
3、養禽生產中要嚴防墊料和飼料發霉,嚴禁發霉飼料喂禽,有條件的應對育雛場地進行霉菌污染程度的檢測。
4、用0.05%硫酸銅溶液飲水,連用3~5天;制霉菌素按50萬單位/100只雛,拌料,每天二次,連用5天;克霉唑,0.01克/只雛,拌料,連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