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傳染病主要是因為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等)從外界環境侵入畜禽機體,在體內生長繁殖,破壞了畜禽機體的正常生理機能而引起的疾病。為了預防畜禽傳染病,通常在某些傳染病潛在的地區或受威脅地區使用疫苗、菌苗類毒素等預防用生物制品對畜禽進行免疫接種,激發畜禽機體產生特異性的抵抗力,也就是刺激畜禽機體產生一種叫“抗體”的球蛋白物質。抗體球蛋白多存在于動物的血液或其它組織內,能與同種病原微生物發生特異性的結合,使病原微生物失去致病作用。但抗體的產生要經過一個過程;剛注射疫苗、菌苗類毒素等生物制品的動物,不能立即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一般活菌疫苗要經過1個星期,死菌疫苗要經過2個—3個星期,動物體內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此后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動物體內的抗體可維持在足夠抵抗傳染的水平。這個期限叫做免疫期。動物在免疫期內有抵抗力,不會受到傳染。免疫期的長短,因各種菌疫苗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超過了免疫期,動物體內的抗體量則逐漸減少,不能繼續保持動物不再受傳染,必須再進行免疫注射,才能使動物重新產生抗體,抵御傳染病。
抗血清除用作治療外,在已經發生傳染病或受到傳染威脅的地區,可用來作緊急預防。因為抗血清本身含有大量抗體,把血清注射到動物體內后,抗體隨著進入機體,動物就可獲得抵抗傳染病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維持時間較短,如果在動物注射抗血清一兩個星期后,再注射一次菌疫苗即可獲得較長的免疫期。